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3篇
地球科学   3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旭  胡明毅  宋昊  张君龙  金吉能 《沉积学报》2022,40(5):1313-1322
微生物丘作为新型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是现今深层油气勘探和研究的热点。以塔东南地区寒武系微生物丘为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分析测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在微生物丘微相组成和外部形态分析基础上,探究海退背景下微生物丘的发育期次、叠置样式及其生长发育、迁移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寒武系处于相对高能的台地边缘相带,有利于微生物丘的生长发育。钻井揭示微生物丘岩性为菌藻类微生物颗粒白云岩(局部硅化),储集空间为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及微缝隙。2)中、上寒武统发育4期微生物丘复合体,依次向广海方向推进叠置,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叠合面积大于1 400 km2。3)①期微生物丘形成于早寒武世缓坡台地之上,“三明治”式垂向加积生长,形成较对称的丘状,生长规模大。②期发育在丘前塌积岩之上,古地貌坡度陡,可容纳空间大,水动力强,垂向加积—弱前积生长,形成不对称丘状。随着相对海平面快速下降和生物丘建隆进一步发展,③期丘体楔状前积于②期丘的靠海一侧,侧向叠置分布。④期丘体生长具有继承性,规模变小。寒武纪末期,海侵作用加强,微生物丘停止发育。总体上反映海退背景下研究区由缓坡—镶边型台地—淹没型台地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2.
下蜀黄土的风尘成因得到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但在其物源方面尚存在不同的认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下蜀黄土的物质来源与黄土高原的黄土相同1]。但有的研究仍认为下蜀黄土以近源物质为主,西北来源的物质居次要地位2]。显然,下蜀黄土的物源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REE(稀土元素)彼此间性状上的微小差异使其可以在一定的物化条件下发生分馏并形成特征的分馏模式。在碎屑物搬运、沉积及风化过程中REE组成变化较小,其携带的物源信息一般不会丢失,因而可用作重要的物源示踪物3]。已有若干有关中国北方黄土中REE的物源信息方面的报道4,5],不过,这些研究工作均以全岩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以南京老虎  相似文献   
93.
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思路与基本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首先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区域性特征,指出地质灾害的灾种分布、形成条件、成灾制约因素都存在区域性规律。进而强调指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灾害成生规律分析、主控因素分析是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关键。最后,简要说明了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本思路及评价方法程序。   相似文献   
94.
王晖  李智毅  杨为民  魏路 《现代地质》2008,22(5):877-883
基于现场调查和室内测试,研究了青岛-兰州高速公路邯郸至涉县段沿线采空区地表塌陷特征,探讨了松散黄土堆积层下采空区地表塌陷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地表塌陷表现为塌陷坑、地裂缝和沉陷盆地,分布规律不明显,塌陷明显滞后于煤层回采;地表塌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煤层埋深浅,“两带”高度可直达地表,而上覆松散黄土层结构构造独特,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因而不会立即垮落,在松散层内顺黄土垂直节理先形成拉裂缝,而后在地表水流作用下发生潜蚀、淘蚀,裂缝进一步扩大延伸而形成塌陷坑。  相似文献   
95.
南泥湖—三道庄矿床是东秦岭地区最大的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研究采用LA-ICP-MS方法对南泥湖—三道庄矿区内南泥湖花岗岩体和花岗斑岩脉开展锆石U-Pb法测年,获得矿区内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5.2±1.5)146.7±1.2Ma。采集南泥湖矿区网脉状辉钼矿化样品和三道庄矿区浸染状辉钼矿化样品开展ICP-MS法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10个样品的模式年龄为(143.4±2.0)146.5±2.3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5.03±0.69 Ma),等时线年龄为(146.0±1.1)Ma。表明矿区内花岗岩与矿脉的形成年龄一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另外,此次测年工作确认了前人曾提出的158 Ma左右岩浆-热事件的存在,还揭示出东秦岭地区在175 Ma左右曾经历过另外一次岩浆热事件。前人测得南泥湖岩体年龄与其真实的形成年龄相差较大,这是因为岩浆岩中的锆石来源不均一,而测试的锆石数量有限,采用测量数据的加权平均值不能真实地代表岩浆岩中全体锆石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96.
云南富宁者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我国主要金矿床类型之一,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良好的成矿远景和重要的经济价值.云南省富宁县位于滇、黔、桂"金三角"构造带,是我国重要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产地.者桑金矿位于富宁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以往地质工作投入较少,工作程度较低,研究者桑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对探讨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流体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嵩县西岭绢云母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锋敏  石毅 《河南地质》1996,14(3):161-168
本文介绍嵩县西岭绢云母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绢云母硫物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证明成矿母岩为熊耳群酸性熔岩,矿化从断裂性韧性剪切开始,又被早,晚期碱性岩浆期后热液的叠加蚀变改造而完成,该矿是地层,构造,侵入岩三位-体联合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8.
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江汉盆地重要的产层之一,也是今后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域。通过岩芯观察、室内镜下薄片鉴定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岩石学、古气候、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该区新沟咀组下段发育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进一步细分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亚相和若干微相类型。物源分析...  相似文献   
99.
中蒙边境及邻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华北克拉通的结合部位,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受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影响,该区前侏罗纪变质岩块体和中新生代火山-沉积岩分布广泛,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各类铀矿床(矿化区)星罗棋布。根据围岩类型,结构构造及成矿过程可将该区铀矿床划分为6种类型:(1)火山岩型;(2)砂岩型;(3)岩脉型;(4)褐煤型;(5)交代岩型;(6)磷灰盐型。其中火山岩型和砂岩型铀矿床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区域矿产地质研究表明,中蒙边境产出的大部分铀矿床(矿化区)与前侏罗纪变质岩块体具有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前侏罗纪变质块体可划分为2部分:(1)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2)古生代中、低级变质岩。铀的亲石元素特性致使其在壳-幔物质发生分异时富集于地壳的硅铝层。鉴于在地壳长期演化历史中,古老变质岩已具备有较高的铀含量,那么它们在显生宙构造-岩浆活动中就为铀的富集成矿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显生宙构造运动的形式除了断裂活化外,也包括陆相沉积盆地的上隆和下陷。铀在地壳硅铝层中的富集是通过2种方式实现的:(1)陆壳的深熔和岩浆的分异作用;(2)富铀岩体(层)的风化剥蚀和再沉积活动。研究结果表明,铀的富集过程十分缓慢,其中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形成作用就是长英质岩浆活动的组成部分。火山型铀矿床主要出现在中蒙边境最东端蒙古国境内,它们是中蒙古—额尔古纳地块伸展构造环境(裂陷槽为大量高钾长英质火山岩所充填)中构造-岩浆作用及相关流体活动的产物。长英质火山杂岩体内产出的若干处大型铀矿床(区)和铅-锌-银-铀矿床即是很好的佐证。一般来讲,具有强烈分异特点的富碱性火山岩及相关铀矿床大都在侏罗纪—白垩纪构造-岩浆作用对前侏罗纪岩体(层)发生强烈叠加改造部位产出,其形成作用可能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同位素年代学(铀矿床铀-铅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铀矿体的形成时间为153~136 Ma,该时间段与其所在的多尔诺德组安山-玄武岩和流纹岩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同时,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斯特尔特苏维卡(Streltsovsk)超大型铀矿床的形成时代(136~134 Ma)相吻合。矿区范围内富钾流纹岩铀含量较高(300×10~(-6)左右),暗示了这套火山岩可能为铀矿床的矿源层。另外,流纹岩中熔融包裹体铀含量(14~25)×10~(-6)进一步印证了上述推论的可靠性。与富钾长英质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活动对早期含铀岩体(层)的叠加改造可导致铀的进一步富集,进而形成大规模和高品位铀矿体。大量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白铁矿等硫化物的存在暗示了成矿作用是在还原条件下形成的。大多数砂岩型铀矿床分布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这些盆地一般为各类沉积岩(物)所充填,其中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浅海沉积相(物)为铀矿床的容矿围岩。在所有上述沉积岩(物)中,辫状河流相沉积岩(物)是最重要的含矿层位。砂岩型铀矿床大都是断陷和凹陷带构造运动最后阶段构造-沉积联合作用的产物。盆地周缘前侏罗纪富铀岩体(层)的风化剥蚀,为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早期构造运动(176~156 Ma)为古潜水面氧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形成了低品位铀矿化区。在晚白垩世(96 Ma)到渐新世(35Ma)时期,古陆块体抬升与沉降活动期间为氧化作用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为主要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蒙边境火山型和砂岩型铀矿床独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矿床的地质环境,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容矿围岩的系统研究将极大地提高人们对于铀矿床成矿作用的理解。与此同时,对这些铀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勘查标志的研究也将在中蒙边境及其邻区开展隐伏铀矿床的综合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用地基遥感方法对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类型的气溶胶散射进行多角度观测实验,对比分析不同污染类型,及在不同观测角度下污染气溶胶的散射特征;并建立对各类型污染气溶胶散射率进行了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求出观测时污染气溶胶的混浊度。为污染气溶胶的卫星遥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