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6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652篇
地球科学   406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小叶锦鸡儿离体叶片对温度处理的某些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小叶锦鸡儿离体叶片分别经25、30、35、40、45、50、55℃等7个温度处理60min后, 测定了其光系统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脯氨酸含量的响应。结果表明, 25~40℃的温度对Fv/Fm没有明显影响; 温度高于40℃, 首先使光合作用通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抑; 当温度高于50℃, 使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失活或破坏, 即小叶锦鸡儿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可耐受的最高温度为50℃, 温度再高, 将对叶片造成高温伤害。另外, 在耐受范围内, 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可能表征了叶片遭受温度胁迫的程度。  相似文献   
72.
长江中华绒螯蟹的资源与养殖现状及其种质保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谷孝鸿  赵福顺 《湖泊科学》2001,13(3):267-271
根据中华绒螯蟹的资源及其养殖现状,分析了我国目前各水系河蟹的种质变异及其河蟹幼蟹培育和成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中华绒螯蟹 种质保护的要求,就防止河蟹幼蟹性早熟及和蟹养殖的遗传污染与种质混杂等问题,提出了对长江河蟹品质保持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3.
大地测量数据接口技术与接口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由接口文件、接口文件处理器和共享信息模型组成的大地测量数据接口体系结构,划分了大地测量数据服务的3类不同接口类型。在建立了面向对象的接口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面向传统用户的控制点数字化成果格式、面向生产过程的大地控制网统一数据结构和面向GIS的大地测量数据交换格式。  相似文献   
74.
周期荷载下盐岩的疲劳变形及损伤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MT-150C型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机,进行了盐岩单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试验,研究了盐岩的疲劳强度、变形及损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上限应力大于“门槛值”时,盐岩疲劳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可以分为初始变形、等速变形和加速变形3个阶段,呈疏-密-疏的发展过程。改变上限应力和平均应力会显著影响疲劳的进程,提高上限应力值和平均应力值,初始轴向变形和循环轴向变形的比率都会提高,疲劳破坏时的总循环次数显著减小。盐岩疲劳破坏终点的变形量同样受静态轴向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控制,控制误差范围在10%左右。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的变形模量经历了一个先逐渐增加,后缓慢降低,最后加速减小的过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疲劳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5.
水生动物往往会通过调整自身生理生化特征而形成各自固有的越冬生存适应对策,因此,深入探究越冬对具有冬眠习性的目标水产养殖动物机体生理状况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对指导其安全养殖具重要参考价值。以池塘专养模式下2+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同生群个体为研究对象,从机体形态、血清生化、脏器相关功能酶活力和肌肉与裙边物性等四个维度开展了中华鳖越冬前后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越冬对中华鳖生理生化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越冬期间实验中华鳖总体上呈现较明显的生长态势,所测30项体尺性状和12项质量性状测定值间的差异相似性分别为46.7%和8.3%;(2)所测16项血清生化指标中,越冬后显著降低的为TG等5项(P<0.05),显著增加的为TP等4项(P<0.05),无显著差异的为GLB等7项(P>0.05);(3)所测8项脏器酶学指标中,越冬后酶活力显著下降的为肝脏CAT、POD和脂肪酶(P<0.05),显著升高的为胃蛋白酶等相关酶指标(P<0.05);(4)所测7项物性指标中,越冬后裙边弹性和咀嚼性均显著增加(P<0.05),其余为下降或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越冬为引起肝脏功能发生正常切换的重要时期,但不会引起心肝功能产生实质性改变。研究结果可为中华鳖越冬生理生态学研究和池养中华鳖越冬管理技术体系构建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6.
探索西部欠发达城市人口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与东部发达城市人口分布形成对照,有利于认识城市人口分布规律,引导城市人口有序疏解。以西部欠发达城市兰州为例,对其乡镇街道尺度的常住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借鉴标准差椭圆分析思路,提出变形椭圆圈层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和人口密度模型拟合等方法,多角度揭示2000-2010年兰州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兰州市人口分布呈现“带状集聚”特征和“圈层-分异”结构,形成“中心区和近郊区人口缓慢增长,外围区人口快速增长,远郊区人口明显减少”的格局;兰州市人口重心在10年间向东偏北方向移动,人口空间呈“西北-东南”分布格局,总体上表现出集聚态势,且10年间集聚态势有所强化;Smeed模型是刻画兰州市人口分布的最佳单中心模型,10年间人口分布的单中心趋势增强,人口多中心结构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77.
下蜀黄土记录了东亚季风环境演变的重要信息,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南京仙林(XL)剖面下蜀黄土地球化学元素、风化指标和磁化率指标的综合分析,讨论了南京下蜀黄土的化学风化程度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南京下蜀黄土的常量元素与上陆壳化学组分接近,显示其物质来源比较稳定,在堆积以前经历了充分的混合。XL地区的沉积环境比洛川黄土沉积环境要湿润,与洛川古土壤、镇江下蜀黄土的沉积环境接近,处于较为湿润条件下形成的中等风化阶段。在250~100ka期间,XL剖面的沉积环境经历了冷干-暖湿-冷湿-暖湿的变化特征。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期间具有风化成壤作用逐渐增强、气候逐渐暖湿、东亚夏季风逐渐增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8.
利用钻探岩心识别断裂形变、挤压扭曲、岩心破碎带等断层标志, 有利于勘探区构造地质条件的分析。通过对钻孔岩心岩性特征、地层厚度、煤层间距等方面的研究,发现ZK13钻孔在C51与C52煤层之间地层出现明显的揉皱与破碎现象、地层厚度与煤层间距增大,同时测井曲线显示地层有重复现象,推测在C51与C52煤层之间发育一逆断层;C54与C58煤层之间地层也比较破碎、地层厚度与煤层间距减小,伽玛伽玛曲线幅值增大,推测在C54与C58煤层之间发育一正断层。  相似文献   
79.
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的自交与杂交F1 的RAPD 标记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47  
利用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野生个体的单自交和单正反杂交获得了 4个F1家系 ,其中家系AJC、BCC、CCJ、DJJ分别为日本♀×中国♂、中国♀×中国♂、中国♀×日本♂和日本♀×日本♂组合 ,采用 2 2个引物对上述四个家系及其各自亲本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 ,四个家系的平均杂合度 :AJC为 0 .2 32 9,BCC为 0 .1 667,CCJ为 0 .1 773,DJJ为 0 .1 649;各家系两亲本间遗传距离 :AJC为 0 .2 4 62 ,BCC为 0 .1 70 1 ,CCJ为 0 .2 1 0 9,DJJ为 0 .1 688。各家系子代群体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 :AJC为 0 .1 772和 0 .2 2 2 4 ,BCC为 0 .1 1 81和 0 .1 92 0 ,CCJ为0 .1 1 2 3和 0 .1 691 ,DJJ为 0 .0 694和 0 .1 947。各家系子代个体间的遗传距离AJC为 0 .0 976,BCC为0 .0 95 1 ,CCJ为 0 .0 699,DJJ为 0 .0 682 ,而子代各群体间遗传距离均小于 0 .0 2 2 0。  相似文献   
80.
重点介绍了在青岛海关H986工程中,对滨海浅滩近期回填的杂填土地基的强夯方法,并对施工中的一些问题予以分析,给出了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