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科学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羌塘盆地中生代源岩中动物型原沥青的成因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羌塘盆地中生代碳酸盐岩中广泛存在的环状、串珠状动物型原沥青进行显微傅立叶红外、热模拟及光性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动物型原沥青形成于有孔虫的壳壁(外皮),在不同温度的热模拟实验中,其光性变化与镜质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沥青的热演化特征基本相似,因此,其反射率(Rb)可作为青藏高原中生代碳酸盐岩源岩成熟度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岩时代判识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北缘和西部各油田60余个原油样品轻烃、饱和烃和芳烃组成的基础上,全面揭示了两地区原油的标志性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源岩分析资料,应用断代生物标志物建立了识别原油源岩时代的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北缘各油田原油Mango轻烃参数K_1值波动在1.1上下,富含甲基环已烷和甲苯;正烷烃呈奇偶优势分布,姥鲛烷优势显著;反映侏罗系淡水湖沼相沉积有机质特征。西部原油K_1值大多在1.2以上,轻烃中富含异构支链化合物;正烷烃系列呈奇碳优势(C_(11)~C(17))和偶碳优势(C_(18)~C_(28))双重分布模式,强植烷优势;C_(28)甾烷相对含量高(>30%);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化合物丰富,5,7,8-三甲基-/8-甲基-MTTC比值大都低于10;表征古近系—新近系咸水湖相有机质性质。奥利烷和C_(26)降胆甾烷是区分侏罗系和古近系—新近系油源油的有效断代生物标志物。侏罗系原油无奥利烷,24-/(24-+27-)降胆甾烷比值小于0.25;古近系—新近系原油含有奥利烷,24-/(24-+27-)降胆甾烷比值高于0.6。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原油油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剖析尕斯库勒油田浅层(N_1-N_2~1)和深层(E_3~1)油藏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划分原油类型基础上,用中性氮化合物作为原油运移的示踪性指标,追溯油藏原油的运移方向和路径;并利用含油包裹体测温资料,结合地层沉降热演化史,确定原油成藏期。研究结果表明,尕斯库勒浅层与深层油藏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差别,分别来自不同的油源;在浅层和深层油藏内部原油也并非来自单一油源。运移参数显示,尕斯库勒浅层油藏原油来自茫崖凹陷,沿油砂山大逆断层从构造东侧注入油藏。深层油藏有两个原油注入点,一是来自茫崖凹陷的原油从东北方向沿油藏北端的Ⅺ号断层注入,由北往南运移;二是从构造西侧的Ⅲ号断层注入。尕斯库勒浅层油藏原油在约9Ma前开始注入成藏,延续至今;深层油藏原油成藏期较早,为前29.5~3Ma。  相似文献   
14.
生物气是产甲烷菌代谢的产物,其在沉积地层中形成及分布预测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产甲烷菌分布规律的研究。目前研究地层中产甲烷菌分布的主要技术方法是地层水中产甲烷菌记数法。考虑产甲烷菌对环境要求苛刻,微小变化均会改变菌群结构,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之间偏差明显;另新鲜地层水样系统采集实现起来也是困难重重。这导致该方法实际操作中的不可实现性。而利用沉积物中产甲烷菌特征化合物浓度来反应一定时间阶段内产甲烷菌的分布可以弥补细菌记数法的不足,而且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本文利用该方法系列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两口井中古细菌醇的变化规律,结果可见盐度无论在横向上还是纵向上均控制着产甲烷菌的分布:盐度相对高的沉积凹陷区,浅层(400m以上)产甲烷菌受到明显抑制,随后产甲烷菌活跃性增强,而且持续深度深达2000m;而凹陷边部涩北1号气田区,盐度相对较低,浅层抑制作用稍弱,产甲烷菌主要分布范围在1000m以上,1000m以下则由于埋藏过程中产甲烷菌的持续活动导致有机质大量消耗致使产甲烷菌活动减弱。最后,结合该区沉积古环境和盐度特征,划分出不同深度产气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藏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烃源岩地面样品风化严重等实际情况,利用大量露头剖面点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和前人研究资料,在对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有效性分析及评价标准建立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地球化学剖面方法,对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预测了有利生烃区。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与生烃潜力(S1+S2)、氯仿沥青"A"和总烃(HC)含量之间相关性良好,总体呈正向线性关系,受岩性的影响,灰岩和油页岩的关系曲线一般高于泥岩和煤;地表风化作用虽然对地面样品尤其是灰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小,但对生烃潜力、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等指标的影响不容忽视;中生界海相烃源岩在各构造单元内的发育不同,蒂让碧错-土门凹陷的索瓦组台地相泥灰岩和肖茶卡组三角洲相泥岩为好生油岩;帕度错-纳江错凹陷比洛错地区肖茶卡组外陆棚相油页岩或页岩为极好生油岩,深水陆棚相或开阔台地相灰岩为中等烃源岩;洞错-葫芦湖较深凹陷和吐坡错-白滩湖深凹陷的布曲组和索瓦组台地相灰岩及肖茶卡组上部灰岩为中等生油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各地区成熟度差异明显,总体以成熟~高成熟为主,在同一剖面上自上而下成熟度逐渐增高。沉积环境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上三叠统肖茶卡组(T3x)广泛发育的半深海盆地相黑色泥页岩是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层,泥岩有利生烃区分布面积大,侏罗系布曲组(J2b)和索瓦组(J3s)碳酸盐岩台地相台内凹陷较闭塞的静水沉积的泥灰岩为重要烃源岩层,灰岩有利生烃区分布面积大,对进一步明确羌塘盆地不同构造单元主力烃源岩特征与分布及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是生物气富集区。但是,已发现的生物气不仅在不同构造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同一气田不同储盖组合(按天然气、地层水特征划分的生物气储集单元,相当于气藏)生物气的富集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为了揭示储盖组合有效性对生物气富集的控制作用,计算了已发现气田各储盖组合的排替压力差和相对散失量,并将它们与生物气储量、单储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排替压力差较大的储盖组合其生物气富集程度高,反之则富集程度低;相对散失量较大的储盖组合生物气富集程度低,反之富集程度高。排替压力差与相对散失量是表征储盖组合有效性的定量参数,它们与生物气富集的关系反映了储盖组合有效性对生物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相控和气洗分馏作用对油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油藏条件下的相控和气洗分馏作用使得油藏中油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不同温压条件下的PVT实验及其产物测量为该观点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科学证据,其主要结论结下:(1)总的来看,气洗分馏作用较由温度和压力引起的相控分馏作用明显,气洗作用是油藏中原油性质(如:含蜡量、密度和粘度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2)PVT分馏不仅导致凝析油中饱/芳比值的异常高值,而且饱/芳比值在凝析油和正常  相似文献   
18.
青海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油源与成藏机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不同油气藏间原油性质特征变化明显,油层在纵向井段上分布范围逾3000余m。通过地球化学实验并结合构造等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各种深、浅层油气藏中的原油具有煤成烃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并且为同一来源,油源为临近地区较深部位中侏罗统煤系地层;该区深、浅层原油物性间的差异也反映在地球化学指标上,其成因或成藏机理是:深部早期油藏在断裂等地质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蒸发分馏作用,其分馏出的产物在浅部再次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