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科学   8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研学实践基地是我国研学旅游的重要载体。综合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系统探究其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全国尺度来看,研学基地整体上呈现出“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态势,不同类型均表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主要形成了以京津冀和长三角为核心的高密度区。(2)从区域尺度来看,研学基地在三大地带间呈现出“东西多、中部少”态势,在八大区域间呈现出从沿海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再到西北内陆地区递减的分布规律。(3)从省域尺度来看,研学基地分布具有明显空间自相关特征,热点区呈现“L”型带状分布,冷点区呈现“V”型片状分布格局。(4)从市域尺度来看,研学基地集中分布在我国的Ⅰ型和Ⅱ型大城市,热点区集中在我国的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周围。(5)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潜在客源市场、旅游产业规模和政策支持力度对研学基地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且各因素影响强度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对优化我国研学基地的空间布局,助推研学旅游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2.
以海南陵水、马来西亚、西沙、南沙4个海域共101尾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DNA ND1基因序列对波纹唇鱼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PCR扩增、克隆与序列测定技术,获得ND1基因序列长度为975 bp,其多态性遗传参数统计显示,101个个体存在13个变异位点,14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29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0.33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0 35,表现出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Tajima′s D中性检验结果为-1.768 09(P=0.031)表明波纹唇鱼在历史上经历过近期群体扩张或瓶颈效应。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该结果可为今后波纹唇鱼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为促进三亚市休闲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的方式,梳理国内外休闲渔业的发展状况,调查三亚市休闲渔业的产业规模、产业类型和区域分布,介绍相关发展规划,分析区域发展特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外休闲渔业发展迅速,为三亚市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在一系列发展规划的支持下,休闲渔业对三亚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18年产值约为20.66亿元,但产业类型和区域分布均不平衡;未来三亚市应针对休闲渔业的发展完善法律体系、注重各产业类型和各区域的同步发展、大力开展渔民教育以及有效协调管理部门等。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不同光照时长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作者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系统测定不同光周期(光照时长分别为13、16、19和24 h)下,对尖吻鲈仔鱼阶段和稚鱼阶段3种消化酶(胃蛋白酶PP、淀粉酶AMS、脂肪酶LPS)活性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6 h光照时长PP的活力最高,过长的光照时长会抑制PP的活性;增加光照时长对AMS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对于LPS的活性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现象。在24 h光照时长时LPS活性增加;在19 h光照时长时对PP活性抑制;对淀粉酶影响不明显。16h光照时长能有效提高尖吻鲈仔、稚鱼的生长速度,更长的光照时长反而抑制其生长。研究表明,不同光照周期对尖吻鲈同种消化酶的影响不同;同一光照周期对不同消化酶产生的影响不同;尖吻鲈稚鱼阶段消化酶对光照时长变化的反应小于仔鱼期,适当地延长光照时长有助于提高尖吻鲈的生长速度。研究结果有助于选择特定的光周期促进某消化酶的活性,达到提高对特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生产实践中仔、稚鱼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85.
长江河口水沙分流和输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2年9月长江口同步实测水文资料,运用标准水文法,对南、北支和南、北港的落潮分水分沙比和净泄分水分沙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差异,后者更能反映分水分沙在长江河口演变中的作用,“涨潮汇沙比”更能揭示北支泥沙的倒灌。水沙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北支仍趋于淤积,南支有冲刷迹象。经多站水沙综合分析,揭示了长江口水沙运动具有径流“主体南泄”、汊道“副淤主刷”和水沙“输移分异”等特征,并指出水沙“输移分异”是北港泥沙输运大于南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