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科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对于存在滑带土应变软化效应的堆积层滑坡,在根据弹塑性有限元法获得坡体应力场的基础上,由滑带上任一点剪应力与抗剪强度大小关系,考虑滑带土的峰值强度、过渡强度和残余强度,提出了包括推移式滑坡与牵引式滑坡的滑带抗剪强度分区方法;进而结合传递系数法,给出了考虑滑带土不同区段抗剪强度参数取不同值的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讨论了基于理想弹塑性、考虑应变软化和弹性本构模型获得坡体应力场的有限元方法对稳定系数的影响。实例分析表明,这3种方法计算的斜坡稳定系数差异较小;考虑滑带分区得到的斜坡稳定系数比不考虑分区的峰值稳定系数约小14.1%~21.6%。  相似文献   
22.
悬索桥重力式锚碇边坡的长期变形与稳定性是影响该类桥梁结构正常使用的一个关键要素。为合理讨论这一问题,以泸定大渡河桥康定岸重力式锚碇边坡为例,首先开展了现场边坡土体剪切、压缩试验,通过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坡体应力场,基于此确定直剪蠕变试验加载条件,进而针对主要由冰碛土构成的该坡体,进行直剪蠕变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揭示的土体蠕变特性随时间逐渐减弱的特征,结合Mohr-Coulomb强度准则,采用Burgers体与广义Kelvin体组成的两时段蠕变本构模型进行锚碇边坡的黏弹塑性分析。考虑锚碇发挥正常使用功能的要求,提出了特征点(散索鞍点)位移容许值判据,将强度折减法扩展应用于黏弹塑性坡体的长期变形与稳定性分析。实例分析表明,该锚碇在正常运营100 a时散索鞍点朝河侧水平位移为13.91 cm,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条件下,锚碇边坡的长期稳定系数为1.71。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纸浆渣烧结灰(PS灰)和水泥固化污泥的效果,本文采用多因素分析法,通过掺入PS灰和水泥,针对影响固化土力学性能和渗透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渗透试验以及静水淋溶试验,分析固化体的水力特性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固化污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PS灰和水泥含量呈"阶梯形"分布,PS灰可有效降低水泥固化污泥的渗透系数,当水泥含量为20%,PS灰含量为17.5%时,拟合曲面上固化污泥的渗透系数达到了最小值,为0.48×10-5cm·s-1。当PS灰含量一定时,水泥含量增加,金属离子的含量呈下降趋势;水泥含量在8%~12%时,PS灰含量的增加对于固化Cd离子和Cu离子效果显著;其他金属离子的最大固化效果则存在于水泥含量大于12%时,且随着PS灰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4.
肖世国  刘航  于昕左 《岩土力学》2020,(6):1836-1844
为合理分析水平柔性拉筋式重力墙-墙后坡体地震整体稳定性,考虑坡顶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以及拉筋拔出和拉断两种破坏模式,采用拟静力法与分区水平条分及斜条分极限平衡法,基于Fellenius法与简化Bishop法的条间力假定,推导了相应的墙-坡地震整体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情况予以验证,且讨论了墙后填土与地基土的内摩擦角及黏聚力、筋带间距、长度及其极限拉力对墙-坡地震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特征。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简化Bishop法与数值模拟得到的墙-坡地震整体稳定系数较为接近,比Fellenius法的结果约高出6%;墙-坡地震整体稳定系数随填土及地基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增大呈近似线性增大,随筋带拉力及顶层筋带长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随筋带竖向间距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理论方法与数值模拟得到的潜在滑面也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5.
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边坡产生的侧向极限土压力是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中一个关键因素。为了简化计算分析该土压力,基于墙后填方土体的折线型"越顶"失稳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平衡方法建立了滑动土体及其与墙体之间土体的受力分析模型,推导了墙后侧向极限土压力计算表达式,利用极值原理得到了极限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衢宁铁路屏南车站斜坡地基高填方工程,计算结果表明,与塑性极限分析法所得的侧向极限土压力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以内;同时,给出了填方坡面倾角、墙背倾角、自然斜坡面倾角、填土内摩擦角、墙背外摩擦角等对墙后侧向极限土压力的影响特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6.
为了有效确定支挡边坡的悬臂式挡墙的地震永久位移,考虑悬臂墙踵板上方局部填土可能存在的不同滑裂特征,基于拟静力法、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与Newmark滑块法,针对地震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墙-坡整体对数螺旋面转动、墙-局部填土体系水平滑动及绕墙趾转动3种运动模式,根据较为严格的力学定义分别推导了墙体地震永久位移计算公式。实例分析表明,前两种运动模式所得的地震永久位移相近,均远大于后一种模式,在工程设计中属于位移控制模式。与既有的经验公式法对比表明,文中方法与其误差在30%以内,且比概率置信水平取0.7的Ambraseys-Menu方法小7%。对于墙-坡系统整体旋转滑动模式,在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一定的情况下,10个主要参数敏感性正交分析结果表明,其对水平屈服加速度影响的敏感性大小排序为:填土黏聚力、墙高、填土内摩擦角、墙体重度、立臂顶宽、填土重度、趾板长度、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底板厚度和踵板长度。  相似文献   
27.
加固坡体的预应力锚索结构存在锚索拉力随时间松弛问题,为了合理预测分析锚索拉力松弛,基于锚索-边坡体系中滑床、锚索、滑体、坡面抑制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锚固系统受力、变形基本机理,建立了一种采用虎克体模拟锚索或坡面抑制构件、开尔文体模拟滑床、开尔文体或广义开尔文体模拟土质或岩质滑体的锚索-滑床-滑体-坡面抑制件的四体串联式流变模型,推导了锚索拉力松弛的计算方程。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模型的锚索拉力松弛计算值与试验或实测结果的误差小于既有模型的计算误差,计算得到的锚索拉力松弛收敛值的最大计算误差约为11%,松弛历时的最大误差约为10%;锚索拉力松弛率随锚索的直径和弹性模量的增大呈线性增大,随锚孔间距、滑床和滑体的滞后弹性模量与黏滞系数(尤其初期阶段)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弱,而滑床和滑体的瞬时弹性模量、坡面抑制构件的弹性模量均对锚索松弛效应影响很小。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定量评估预测预应力锚索加固坡体的锚拉力松弛效应,进而可用于分析锚固边坡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为了在求解双排全长桩和后排沉埋-前排全长桩中前桩后侧坡体推力的同时也可得到其分布模式,以便更合理确定前排桩受力特征,针对双排桩加固的基岩-覆盖层式滑坡,采用斜条分法将排间滑体分割成若干斜向平行滑面的土条;对所形成的在不同深度位置的4类典型土条,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推导了其作用于前桩受荷段后侧的推力计算公式,进而可确定出前排桩受荷段后侧坡体推力分布模式及其合力。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所确定的前桩后侧坡体推力呈不规则抛物线形分布,其峰值点接近于滑面;后排桩沉埋模式时前桩后侧坡体推力比后排桩全长模式时的值小8.6%~10.6%;本文方法比传递系数法的计算值偏大10.6%~13.4%,且相对更接近于FLAC3D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29.
针对后排沉埋式与前排全长式的双排桩加固的基岩-覆盖层式滑坡,依托西南地区一滑坡实例,利用Flac3D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讨论了后排桩沉埋深度、截面尺寸、弹性模量等因素对双排桩后侧滑坡推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后、前排桩后侧推力随着沉埋深度的增大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前者近似线性减小,后者略微增大;截面尺寸变化对后排桩自身推力影响较大,但对前排桩上推力影响较小;弹性模量对后排桩自身及前排桩上推力的影响都很小;这3个因素对后、前排桩上滑坡推力分布模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0.
在采用抗滑桩加固边坡或滑坡的工程中通常会出现桩体嵌固段位于多种地层的情况,嵌固段桩体的受力对所加固坡体的稳定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现行规范建议采用等效地基系数法计算桩体嵌固段,其计算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针对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嵌固段地层为3种及以下地层的情况,将其分为全土型、土土岩型、土岩岩型和全岩型4类,基于侧向受荷的弹性地基梁分析模型,采用嵌固段实际各地层的弹性抗力系数,考虑桩体嵌固段在各地层界面处的内力和变形连续性,给出了这4类典型情况下抗滑桩嵌固段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公式。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法、桩体有限差分算法的所得结果较为接近,但本文的计算过程更为简单,更便于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