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2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水银洞式金矿受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其沉积环境为同生断裂夹持的泻湖.潮坪.局限台地。矿石宏观及显微组构表现为沉积-成岩特征,硫同位素、稀土元素、金及微量元素组合反映矿石与围岩特征一致,沉积-成岩期是水银洞式金矿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12.
广西拉么铜锌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拉么铜锌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李明琴税哲夫聂爱国张杰(贵州工业大学资源工程系,贵阳550003)关键词黄铜矿闪锌矿矿物学特征铜锌矿床广西拉么广西拉么铜锌矿床位于黔桂边界广西南丹县境内,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江南地轴西南缘、南丹河池轴缘凹陷带中。矿床...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有些地段的大厂层——金矿源岩残存裸露于地表的古喀斯特洼地中,第四纪强风化作用导致矿源岩中金元素富集,形成黔西南红土型金矿床。贵州晴隆沙子一带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顶部形成古喀斯特高地与喀斯特洼地,在低温、低压、弱碱性水体中锐钛矿晶出被玄武质黏土及褐铁矿等吸附,形成锐钛矿矿床。大厂层——金矿源岩覆盖于锐钛矿体之上,使已形成的锐钛矿得以保存。同时,玄武质黏土、玄武岩残块等,阻碍上覆大厂层——金矿源岩以下的喀斯特进一步发育,使其大厂层——金矿源岩风化不彻底,导致金不富集,仅表现为弱矿化,不能形成红土型金矿床,这就是导致两者成矿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结合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探讨了黔西南高砷煤的成因。高砷煤的形成,受岩浆岩、岩性、岩相古地理以及地质构造等诸多控矿因素的制约。高砷煤的形成经历了矿源层形成、龙潭煤系形成、含矿热液形成以及沉积-改造成矿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峨眉山玄武岩浆与贵州高砷煤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方法,对峨眉山玄武岩浆与贵州高砷煤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浆提供了形成高砷煤和周围金属元素矿化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6.
胶莱盆地一种新金矿类型——蓬家夼式金矿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赋存于胶莱盆地下白垩统徕阳组合碳碎屑岩系中的蓬家夼式金矿床与金矿化,无论其形成地质时代还是岩石特征或沉积环境,均与国内外已知的金矿不同,为一种新类型金矿床。本文阐述了蓬家夼式新类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论述了其成因,认为其为一种沉积-改造作用形成的新类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论贵州独山半坡锑矿床构造动力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动力成矿对独山半坡锑矿床的形成产生巨大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笔者找到了独山半坡锑矿床构造动力成矿的依据,进一步计算出了成矿的差应力大小和相对成矿能量值。分析了构造动力对矿物的微观影响,提出了构造动力成矿模式。这些将对该矿床的成因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东胶莱盆地——一个地洼盆地结构与金矿形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胶莱盆地结构由前地槽及地槽、地台及地洼构造层组成 ,实为一地洼盆地。盆地所有金矿均为地洼活动的产物。在地洼活动初期 ,形成胶莱盆地并沉积下白垩统莱阳群一段含碳岩系矿源层 ;中期 ,地洼活动加强 ,盆地沉积大量粗碎屑岩 ,有机质成矿作用形成顺层展布的金矿体 ;晚期 ,地洼活动进一步发展 ,叠置在先期金矿带上的新聚矿体系形成 ,成矿热液除改造原有金矿床外还形成新的金矿床。最终定位形成胶莱盆地金矿全貌  相似文献   
19.
胶莱盆地含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莱盆地含金性前人未作研究,通过近几年研究,发现盆地中具有中等规模的金矿床及一些金矿点、金矿化点,预测盆地还存在更大规模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水银洞式金矿受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其沉积环境为同生断裂夹持的泻湖-潮坪-局限台地.矿石宏观及显微组构表现为沉积-成岩特征,硫同位素、稀土元素、金及微量元素组合反映矿石与围岩特征一致,沉积-成岩期是水银洞式金矿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