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科学   12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含水量对昔格达土填料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昔格达地层的沉积地质历史环境决定了昔格达地层的多旋回性及其中泥岩的近饱和特性 ,因此昔格达土填料具有一般其他岩土填料不一样的工程特征。本文通过对昔格达土工程特性的论述 ,以含水量为锲入点 ,分析了含水量变化对昔格达土填料工程性质的影响 ,得出昔格达土混合填料最大干密度 dmax、压实度及强度c、 值都与含水量存在一致的相关性 ,即存在一个最优含水量 ,这个最优含水量接近随机混合的昔格达填料的天然含水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2.
碎裂岩体作为一种结构复杂、强度较弱的岩体类型,在工程中通常作为弱带而被处理。为了探究碎裂岩体的工程特性,从碎裂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入手,利用自行研发的原位取样新技术,对不同电站碎裂岩体原位状态下的粒度成分、密度、孔隙比等物理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以公伯峡水电站碎裂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等效压密试验,通过与国内外沉积物压密试验成果及现场原位物理参数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成功验证了室内等效压密试验能够获得与原位应力状态下相同的物理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43.
基础沉降预测的Verhulst模型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宋彦辉  聂德新 《岩土力学》2003,24(1):123-126
目前,基础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一般通过渗透固结理论来计算,由于假设条件较多且影响渗透固结的因素复杂,计算结果常与实际观测值不一致。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沉降的发生过程及Verhulst模型的特点,提出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观测资料,运用Verhulst模型预测今后不同时刻基础的沉降量,预测实例表明,这一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44.
声波测井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运用已经有较长的时间,它在岩体质量验收、灌浆质量检测、爆破控制校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成为工程技术人员颇为青睐的勘探手段。但是由于测试人员对声波测井技术原理不清楚以及测试流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声波测试过程中出现与常理相悖的测试数据异常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获取岩体质量信息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同时也给声波测试资料的可靠性带来质疑。本文结合具体工程中的实测声波资料,针对常规岩体单孔声波对比试验获得的波速曲线中存在的整体性异位或升降等异常现象,通过对比不同试验阶段的声波测试曲线,阐述单孔声波对比测试曲线异常的具体表现及典型特征,分析产生测试异常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声波对比测试异常实质上是试验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其中对比声波曲线的整体性异位主要是由采样偏差造成,属于线性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增加对比单元长度、提高岩体重合率等措施进行补救处理; 而声波曲线的整体性不均匀升降则与耦合流体的纯度有关,属非线性系统误差,难以进行补救校正,因此规范测试流程是避免出现该类异常的唯一途径。本成果为运用声波测井技术解决相关问题时避免或消除声波对比测试异常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地壳浅表层岩体因受到风化和蚀变作用的影响而导致岩体的孔隙性增加,干密度、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特性降低; 孔隙度作为岩体遭受风化和蚀变作用的重要特征,可以反映出风化和蚀变作用对岩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对风化和蚀变花岗斑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室内试验,建立孔隙度与其他各项物理力学参数的函数关系,以此分析风化和蚀变对花岗斑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风化和蚀变花岗斑岩的干密度和抗压强度均随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呈乘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皆大于0.83; 吸水率与孔隙度则呈二项式函数关系,且随着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加,其相关系数大于0.90; 风化和蚀变都削弱了花岗斑岩的物理力学特性,且随着风化、蚀变程度的增加,花岗斑岩的物理力学特性也呈相应的函数关系降低; 陡倾结构面受风化和蚀变的影响较缓倾结构面强。  相似文献   
46.
坝基开挖中,声波测试技术作为简易手段可快速评价岩体质量。以某水电站为例,结合现场勘查,通过声波测试,揭示岩体风化程度,爆破松弛带和岩体质量。结果表明,岩体随深度增加受风化影响渐小,深部岩体几乎不受风化影响,岩体质量较高;利用声波波速对不同深度岩体进行的等级分界,为工程施工和防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7.
由于溶蚀岩体独特的细观结构及其溶蚀发育的差异性,导致了现场原位实验和室内实验获得的单点强度值很难应用于工程中。以溶蚀砾岩为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获得了砾岩的溶蚀发育规律,并建立起其概率统计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FLAC3D 建立起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三轴试验,获得了其应力-应变曲线; 同时,对不同溶蚀程度的砾岩进行数值三轴试验,获得了大量的强度参数,建立起溶蚀程度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另外,对溶蚀砾岩进行室内三轴实验,获得了其强度参数,并和数值试验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岩体结构理论是20世纪中国工程地质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简介了自20世纪70年代岩体结构理论创立以来,在中国得到的广泛应用。为一大批大型、世界级的工程修建中的工程岩体评价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叙述了岩体结构理论在中国岩体稳定性评价、岩体质量分级、岩质斜(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大型、巨型水电站建基岩体的选择的成功应用,和中国各工程领域(部门)将岩体结构列入规范,得到的广泛推广。论述了岩体结构划分主要指标的获取方法、量值选取及需要改善的方面,提出了岩体结构新的亚类原位镶嵌碎裂结构和黏结层状结构的典型特征、划分指标及其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49.
岩质边坡关键块体的搜索方法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边坡开挖所揭露的某些结构面组合块体在破坏原有静力平衡状态后,进行应力重新分配,进而块体会发生失稳、滑动等变形,甚至影响到整个边坡发生破坏,因此,结构面组合块体的稳定性是决定岩质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某工程开挖边坡地形和结构面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实现了边坡结构面与开挖地形实体模型在AutoCAD平台上的可视化操作,剖切不同位置的二维图形预测分析了边坡开挖后可能存在的结构面组合块体,采用块体计算程序(Swegde)验证关键块体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三维实体模型及剖切技术与块体计算方法的结合,易于搜索关键块体。事实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计算结果准确,搜索方法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
软硬相间层状复杂岩体综合变形模量原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拟建大型电站坝基岩体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岩,包含了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多种岩性岩体。不同岩体变形参数各异,常规变形试验只能获得单一岩性岩体的变形模量,而这种软硬相间层状复杂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是与单一岩性岩体变形模量、岩层倾角、岩层厚度多个因素相关的,如何通过试验获得这种复杂组合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对坝址区不同岩性所占的比例进行了详细的统计,获得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的厚度比为6:2.5:1.5,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在坝轴线附近选择含有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三种岩体的大型变形试验区,将承压板尺寸设定为200cm37cm,承压板就能同时覆盖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三种岩体,且将其厚度比确定为6:2.5:1.5。通过在承压板上施加大荷载(250余吨)将应力传至下部多层岩体,从而获得软硬相间层状复杂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坝基弱下风化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可达到7.0GPa,已经满足筑坝的要求。通过原位试验成功地论证了坝基岩体综合变形模量量值的问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