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科学   5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结构及高原隆升的液压机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地区可以昆仑断裂和雅鲁藏布缝合线为界分为3个岩石圈地球物理特征各不相同的区域:青海高原、藏北高原和藏南高原。青海高原位于昆仑山脉以北,是重力高和重力低毗连出现的盆山结构。藏南高原位于雅鲁藏布江以南,是印度板块分布的地区,其上是印度板块的陆缘沉积。它的地壳结构是一个向南运动的逆冲推覆系统。INDEPTH反射剖面在藏南发现的主喜马拉雅逆冲断层(MHT)与宽角反射地震扇形剖面得到的T4震相反射面完全吻合。两种地震测深方法得到的结果之间不存在矛盾。T4震相在高喜马拉雅地区没有显示,MHT向南延伸到高喜马拉雅只是一个推论,因而MHT是否为印度板块的俯冲带仍有待于获取新的证据。在昆仑山脉以南到雅鲁藏布缝合带为藏北高原,是广泛发生局部熔融的强流变岩石圈。局部熔融地区呈漏斗状。在藏北广泛存在的深度为15~20km的上部地壳内的低速层是一个最富于流变性能的局部熔融层,它的埋藏深度平坦稳定,可能含大量水质流体。紧挨着上述上部壳内局部熔融层,在藏北岩石圈大范围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网状局部熔融。局部熔融体的底部从雅鲁藏布江地区的80km向北逐步加深到200km。漏斗的漏管处位于羌塘—可可西里。藏北局部熔融体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运移,受到亚洲板块的阻挡,沿雅鲁藏布缝合带向青藏高原高角度俯冲,在弧后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产生高热流上升地幔所致。根据卫星重力异常、航空磁测、地震接收函数研究、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地表地质均揭示,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缝合带的俯冲仅发生在亚东—唐古拉一线以西的西藏西部。在亚东—唐古拉一线以东,印度板块与西藏块体间仅仅发生碰撞,但没有发生俯冲。高原的整体隆升是由液压效应所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像一台液压机。印度板块对青藏俯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应力,通过局部熔融体,传递到地壳深15~20km处的熔融层,在其下形成一个等压面。在这个等压面的驱使下,在低速层以上未被局部熔融的地壳的底部均匀受力,将它们同步向上抬升。高原隆升期后的跨塌,使上部地壳向四周流动。在青海高原,造成毗连阿尔金断裂的一系列由西南向北东方向推动的叠瓦构造。在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形成一系列向南凸出的弧形逆冲断层。在昆仑山脉与雅鲁藏布缝合带之间,向东的流动便形成上部地壳的滑脱构造。虽然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板块的俯冲,但它的隆升机制不单纯是一个刚体力学问题,更重要的要考虑到流体的作用,简单的用以刚体假设为前提的板块学说去解释高原的隆升机制是青藏高原研究中的误区。西藏高原的深部是一个大热库,西藏热储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2.
本文首次测得江西弋阳中元古界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154±5 Ma。测定发现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高SiO_2(73.53%~81.11%),低CaO(0.06%~0.11%)、Na_2O(0.05%~2.77%),K_2O为2.16%~6.43%和Al_2O_3为11.06%~13.96%;在Zr/TiO_2—Nh/Y微量元素分类图解上绝大多数样品落于碱性流纹岩区域;在SiO_2—FeO/MgO图解中绝大多数样品位于钙碱性岩石系列区域;稀土总量(ΣREE)为182.48×10~(-6)~818.82×10~(-6),轻稀土较富集,铕明显负异常(δEu=0.20~O.45);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表现出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Ti、P)和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La、Ce、Zr、Hf、Sm)。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的锆石的ε_(Hf)(t)值分别为-6.1~5.3和-2.3~4.8,两阶段Hf模式年龄分别为1653~2380 Ma和1675~2132 Ma。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流纹岩的成因主要为岩石圈拆沉,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并由此造成的古元古代晚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上认为,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形成于中元古界后造山阶段的板内环境,可能与华夏陆块板内裂谷减薄开裂阶段的地幔物质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33.
赣西南地区寒武纪沉积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赣西南地区寒武系为一套砂泥质复理石沉积,关于其沉积构造环境的认识争议颇多,笔者以沉积地质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将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从地层格架、砂岩基本特征、岩相分析着手,来恢复该时期沉积构造环境。研究表明,该套复理石属快速堆积的半深海海底扇相,物源自研究区南东方向的华夏陆块而来,随后连续沉积于华夏陆块北缘的陆隆区;寒武纪海水自南东向北西逐渐加深,早寒武世初期海平面上升,而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4.
六盘山位于华北断块西部鄂尔多斯块体与青藏块体祁连断褶带之间的构造转换部位。前人对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研究,根据地貌特征推断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根据断裂特征,大致可将六盘山东麓断裂划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活动断裂带上的断裂沟槽沉积物表现为由多个粗粒层与细粒层交替的韵律层序结构,韵律沉积特征与断裂活动有直接关系。在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冶家村西发现一个断裂沟槽韵律沉积剖面,共鉴别出三期韵律沉积组合。通过分析认为本剖面所反映的韵律沉积特征应为构造成因。对断裂沟槽沉积物采样测年的结果表明,该段断层分别在约500 a BP后、6 ka BP后和15 ka BP前有过明显的地质活动。确认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晚更新世以来有过多次活动,是一条活动断裂带。  相似文献   
35.
对河上镇群底部骆家门组2个凝灰岩样品进行锆石测年,得到的2组SHRIMP 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24±5Ma和832±6Ma、791±15Ma。同时,对骆家门组底部花岗岩砾石中的锆石进行了测试,获得的SHRIMP 锆石U-Pb年龄为901±9Ma。由此进一步约束了骆家门组的形成时代。骆家门组年龄的标定对于浙江地区神功运动界面上、下地层双溪坞群和河上镇群年龄的完善,进而确定江南造山带的地层格架和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地层年龄和已经获得的角度不整合于骆家门组之下双溪坞群的年龄数据,为神功运动时限的约束和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6.
耿树方 《地质论评》1992,38(2):183,196
为了交流近年来、尤其“七五”期间各部门、各单位在秦岭大巴山地区进行的地质、矿产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本区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开展,振兴地方经济,1991年10月15—19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石材委员会、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和  相似文献   
37.
大兴安岭中段莫克河地区发现一层位于玄武岩下部烘烤成因的炭质层,经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AMS)14C测定,该炭质层的年龄为(41 925±340)a BP,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由此可以确定此期火山喷发为晚更新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渐新世;依据炭质层所在地质剖面,反演莫克河地区晚更新世后的火山活动过程,将大兴安岭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分为新近纪中期和第四纪晚期2期。该炭质层年龄的确定为大兴安岭中段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环境变迁、大兴安岭隆升史等科学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8.
选择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质构造比较发育的湖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SRTM DEM为DEM数据源,经过数据处理、投影转换和MapGIS、ArcGIS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以及湖南省构造地质图在DEM上的叠加,实现了湖南DEM三维构造地质图的制作。将二维构造地质图转向三维空间,使图件在确保专业性的基础上具备立体感和层次感,并表达出实际的地形地貌特点,从而缩短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构造地质图的读图时间并提高读图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从区域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规律的角度,首次提出了中国大陆的主体部分是曾经独立存在于北方劳亚古陆和南方冈瓦纳古陆之间的古中国古陆。该古陆的基本地质特征是:稳定区的稳定程度较低,而活动区的活动强度却又相对较弱。重点论述了由此基本地质特征而造成的中国古陆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火成岩建造、构造环境和构造特点、内生和外生矿产成矿规律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40.
电子计算机在编图(地形、地理、地质)工作中的应用问题,国外从五十年代初已开始研究,经过三十年来的不断探索、试验和改进,目前已正式投产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