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17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峰峰煤田煤的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3年作者在早古生代黑色页岩的研究工作中,开始探索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煤及石煤的变质程度进行研究,初步小结了工作方法.近年来,我们在研究峰峰煤田煤的变质特征中,系统采集了峰峰煤田大煤煤层光亮煤样,并进行了X衍射分析测定,现将工作方法及研究的初步看法作一小结.整个工作都是在彭志忠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此表示感谢.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研究煤及含炭物质,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不少学者用此法探索煤的有机化学结构,研究煤在变质过程中有机质化学结构的变化以及确定煤的变质程度等.  相似文献   
12.
油源岩研究已成为烃类勘探中的日常工作。孢粉学在这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如光学干酪根类型和孢子颜色确定,尽管这些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它们仍未达到如镜质体反射率这样的定量技术水平。可以相信,这种定量技术(Marshall,1991)标志着对测定和理解孢粉颜色方面的一项革命,也说明它怎样能够达到与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比较的和互补的效果,并且在一些应用中显示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14.
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及其对我国煤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中国煤变质的特点分析了促使煤变质演化的地质条件,阐述了接触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的局限性,主要是深成变质作用使中国煤演化到低变质阶段,燕山期岩浆活动导致的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弥补了这一缺点,使很大一部分中国煤增高了煤级,形成了储量丰富,多用途的中、高变质煤。并根据岩浆性质、侵入规模、侵入层位和深度以及沉积盖层的封闭程度对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进行分类,划分出三个亚型:深成岩浆热变质作用、中深成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浅成岩浆热变质作用,总结了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鉴定特征及其对中国煤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从显微煤岩学角度探讨了贵州六盘水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煤系煤的生烃状况。研究表 明‚树皮体和基质镜质体是研究区煤岩显微组成中主要的两种富氢组分‚“富镜质体 较富树 皮体” 是主采煤层典型的煤岩组合特征‚在成烃演化过程中‚富氢镜质体和树皮体对生烃作 出了主要贡献。渗出沥青体充填于镜质体微裂隙或细小孔洞以及丝质体胞腔中。这些微裂隙 和胞腔对煤成油的保存、富集和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显微组分间的这种配置关系为煤成油藏 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六盘水地区具有形成煤成油藏的母质条件‚同时在煤层中具 有较好的保存富集以及运移条件‚如果存在有利的地质背景与之相配合‚研究区煤成油藏的 勘探开发工作将具有十分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的煤岩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多层厚煤层,煤质优良,储量巨大,且构造简单,埋深较浅,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该岩系独特的煤岩特征与其成煤沼泽环境有密切联系,即内陆湖泊发育有关的河流体系上部的一系列高位沼泽;泥炭埋藏后继续经历不同程度的氧化阶段,使得煤岩组分中惰性组分含量普遍偏高,而镜质组分普遍经受一定程度的丝炭化作用而成为半镜质体。研究表明盆地中侏罗系煤系中煤的宏观煤岩主要以半暗煤和暗淡煤为主,半亮煤和光亮煤占次要地位;在盆地边缘,特别是靠近盆地北部物源地区,半暗煤、暗淡煤含量比例较高,往南向盆地中心部位半亮煤和光亮煤逐渐增多,表明沉积环境和成煤沼泽环境对煤岩组分具有主要控制作用;含煤岩系中,特别是煤层下部砂岩越厚,颗粒越粗,显微煤岩组分中丝质体含量越高,而且其结构完整、清晰,半镜质体含量也越高,植物细胞结构越完整和规则。埋藏后顶底板岩性还会继续影响煤岩组分的演化过程。煤层顶底板砂体由于物性条件好,孔隙水仍可长时间处于氧化与循环流通状态,使得各煤岩组分能长时间处于氧化状态,有利于丝炭化作用进行;相反,在盆地中心,湖泊相发育,泥炭被埋藏之后迅速被泥岩覆盖,煤层很快处于还原缺氧环境,凝胶化作用得以充分进行,镜质组的含量就会增高。研究还发现,壳质组常常在煤层中的某一部位富集,虽然整个煤层中其平均含量不高,但是却对煤层的总体生烃能力会有很大贡献。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壳质组含量常常被低估,尤其是呈流动状态的沥青质体,因为它最容易流动到刚性比较强的丝质体内部或各种裂隙中而常常被忽略,在以后的研究中值得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