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科学   9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年来,菏泽市充分利用土地后备资源,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耕地排灌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当地生态环境,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农民称之为“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菏泽市充分利用土地后备资源,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耕地排灌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当地生态环境,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农民称之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5年来,该市共争取国家、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53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5个,建设规模24664.7hm2;省级项目28个,建设规模9139hm2.截至目前,该市共有20个项目通过验收.其中4个国家项目和2个省重点项目已经通过省国土资源厅验收,14个省补助项目通过市级验收.项目完成后,可开发整理土地6598.9hm2,新增耕地面积2648.7hm2.……  相似文献   
63.
双石垒子航磁异常查证中的重磁电综合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华  尹秉喜  杨勇 《西北地质》2010,43(2):163-168
以航磁异常为基本线索,分析了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床(点)、矿化带与磁异常的关系。利用电磁测深和重、磁2.5D联对反演对双石垒子航磁异常进行了综合解释,发现引起双石垒子磁异常源体密度与本区域分布的中酸性岩体密度值一致,证实了磁异常为中酸性岩体所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和卫宁北山地表矿化及化探异常分布特征,推测本区断裂构造、岩浆岩与金、铜金、银铅多金属矿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同时,表明可能存在的隐伏中酸性岩体可能就是本区多金属成矿的源和中心,也是深部多金属成矿最核心的控制因素,从而为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勘查寻找提供了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64.
东亚地幔流动速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高分辨率地震体波速度成像以及相关的地球物理资料,计算地幔垂直和切向流动形式及流动速度,得到东亚及西太平洋大体分为3个区域物质流动大致方式:东亚边缘裂谷系和西太平洋边缘海为下部会聚上部扩散的地幔上升流,尤其对于南海来说,大致勾勒出南海地区构造特征——从上到下的大体结构可能是上部呈“工”字型结构、中间为圆柱型、底部呈发散形的地幔上升流;西伯利亚地幔物质上部会聚下部扩散的“人”字型下降流;青藏高原—缅甸—印度尼西亚特提斯俯冲带上部会聚下部扩散的“人”字型地幔下降流。东亚西太平洋分为3个区域地幔对流与地表的西太平洋构造域、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相吻合。东亚中部的物质在地幔深部无明显流动趋势。地幔上升流起源于核幔边界,主要表现在下地幔和上地幔下部,到上地幔顶部和地表与现代热点位置符合。地幔垂直流动速度每年1~4cm,切向速度为每年1~10cm。  相似文献   
65.
通过中国及邻近陆海地区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三维Vs速度结构的系统地质构造解析,笔者论述了中国及邻近陆海地区软流圈三维结构特征,发现该区软流圈内既有高速块体,又有低速异常体,显示软流圈内存在纵向与横向上的不均匀性,研究软流圈内低速异常体三维几何结构表明,南海低速异常体呈复蘑菇状,结合地幔体波层析成像研究显示,南海地区存在巨型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头。笔者还探讨了软流圈对岩石圈结构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66.
强烈变形变质地区,构造置换往往导致层理或褶皱变形面消失,从而造成大褶皱形态确定的困难性,采用微片石法、无根褶皱法,构造透镜体法,脉体褶皱法等新方法恢复大褶皱,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新疆北山高尖地区石炭系石板山组由于强烈变形变质,区域褶皱不显,为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褶皱,曾认为是单斜地层,在区调填图基础上,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相互印证,成功恢复了该区一系列近东西向,长达数十千米的紧闭等斜褶皱。  相似文献   
67.
接触应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应变作用已成为构造地质学研究褶皱形态及其形成机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之一。综述了接触应变作用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进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8.
德国大陆科学超深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9.
湖南小龙门推覆构造的几何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塔里木沉积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构造研究,重点讨论了陆内前陆盆地基底性质、变形构造样式、沉积盆地与周围造山带的几何结构特征,提出沉积盆地及盆山耦合关系的楔入造山推覆成盆作用的大陆变形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