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地球科学   89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火山碎屑岩分类评述及火山沉积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山碎屑岩是介于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岩类复杂。长期以来,火山碎屑岩的分类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先后提出了火山碎屑物、火山碎屑岩岩性和火山碎屑岩成因分类。虽然目前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命名委员会确定的火山碎屑物和火碎屑岩岩性分类已得广泛推广,但此分类尚有不足之处。中国学者提出的火山碎屑岩分类时间较早,有自己特色,在一定的范围得到了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新的火山碎屑物、火山碎屑岩岩性和火山碎屑岩成因分类。火山沉积作用是介于火山学和沉积学之间的边缘研究领域。近20年来,火山沉积作用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得到了深化,火山喷发和沉积的物理作用及实验和数值模拟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尽管这样,野外地质和火山碎屑岩的岩性特征,仍是火山碎屑岩成因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2.
滇东路南地区晚泥盆世晚期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世义  白建中 《云南地质》1992,11(4):295-307
滇东地区上泥盆统上部地层,虽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先后做过工作,但属法门阶还是弗拉斯阶的问题,由于缺乏特征性化石依据,致使认识得不到统一。近两年来,笔者参加我校1:5万路南幅的地质填图,在上泥盆统上部的“寨黑组”内,找到许多可与华南地区锡矿山阶对比的腕足类化石,发现了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的法门期世界性特征分子——Plectorhynchella腕足动物群,以及大量的牙形石,肯定了滇东地层分区存在法门阶地层。  相似文献   
173.
白人海  高顺清  高煜中 《气象》1992,18(1):35-38
本文用一层中尺度地形模式,分析了地形对近地面流场的作用及其与暴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4.
白超英  李茂玮 《内陆地震》1991,5(2):113-118
结合新疆构造活动的特点及地震活动的分区,探讨了境内强震活动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强震活动始于乌恰地区,分别沿南天山西段由南向北迁移和沿西昆仑带由西向东迁移。其迁移方式主要表现为天山带强震活动由低纬向高纬地区成组迁移,各带内次级活动区的往返迁移。研究结果将为判断新疆各区(带)地震活动的趋势及强震危险地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5.
白超英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0,4(4):351-355
1990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强震发生在重力异常梯度带的拐弯处;强震前存在明显的M_s≥3.5级地震围成的空区;空区走向为北西西向,与斋桑强震发震构造走向一致,长轴约170km。1990年2月14日4.0级地震可视为信号震。最后初步讨论了阿勒泰活动区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176.
中国第四纪古地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扼要介绍了中国第四纪古地磁学研究的进展,其主要结论为:中国黄土-古土壤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磁铁矿、赤铁矿和磁赤铁矿,特征剩磁载体为磁铁矿;L8和L33分别记录了M/B和G/M地磁极性转换过程;Jaramillo极性亚带的顶、底分别位于L10和L12;六盘山以东的黄土剖面,由于土壤化作用强烈,成土过程产生的次生剩余磁性已将持续时间只有5000a左右的Blake极性亚时的原始磁信息掩盖,无法分离出来;只有六盘山以西的黄土剖面才有可能记录Blake极性亚时。黄土的剩余磁性受“Smoothing”和“Look-in”效应的影响很小,因此是研究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形态学和古风向的合适物质。  相似文献   
177.
利用分区试验观测数据和2004—2013年近10年灵丘县3个区域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和无霜期日数等资料,结合走访调查结果,分析灵丘县苦荞麦生态分布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北山区是灵丘县适合苦荞种植的主要区域,该区域海拔较高,无霜期较短,气候凉爽,风速较大,这种小气候特征与苦荞麦生长发育习性相吻合。南山区和川下区海拔较低,无霜期较长,气候温湿,风速较低,加上人均耕地较少,苦荞麦种植以救灾填闲为主。研究气象条件对苦荞麦生态分布的影响,结合科学的田间管理,对灵丘县苦荞麦生产向优质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8.
对内蒙古巴林右旗新开坝地区大石寨组玄武安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及地球化学研究,定年结果表明玄武安山岩结晶年龄为280Ma,形成于早二叠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场强元素Nb、Ta强烈亏损,Ti轻微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Rb、K富集,表现出岛弧火山岩特征。地球化学结果和Hf同位素的不同来源(亏损地幔及古老地壳的再循环),表明岩浆起源于俯冲沉积物熔体和流体交代地幔楔橄榄岩。与大石寨地区玄武安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巴林右旗大石寨组玄武安山岩在俯冲的构造背景,形成于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弧的环境,古亚洲洋板块由南向北进行俯冲,说明早二叠世古亚洲洋未闭合。  相似文献   
179.
180.
白新亚 《国土资源》2007,(11):43-43
问:一农民将自己的10亩旱田承包田挖深80公分将土出卖,然后该农民在取土后的洼地里栽种上了水稻。另一农民的10亩旱田承包田在一条公路旁,该农民外运土将承包田垫高与公路持平,平均垫高土层达1米,然后该农民在垫高的地面上又重新种植了旱田作物。接到群众举报后我们及时出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勘验,但在如何处理问题上意见产生了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挖地农民的行为属于《土地管理法》第74条规定的破坏种植条件的违法行为,应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