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科学   19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 油层组是盆地内中生界最重要的含油层段之一。长6油层组以储集砂体发育、成因类型多样为特征。其中,位于湖盆中部的华池—庆阳地区在长6油层组沉积演化过程中广泛发育了一套与古地震事件有关的液化变形构造砂体。该地区长6油层组砂体中所发育的液化变形构造类型主要包括:负荷及砂球构造、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沙侵蘑菇、液化岩脉、液化摆动构造等。地震事件与重力滑塌所形成的变形构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变形构造的优势方位、是否存在滑动面和是否存在均一化层。与古地震事件有关的液化变形构造砂体和其他成因类型砂体的叠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为地震事件成因砂体与正常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叠置;二为地震事件成因砂体与由地震作用导致的三角洲前缘滑塌再搬运而形成的浊积砂体的叠置。最后,建立了不同沉积作用所形成砂体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02.
广西都庞岭地区南竹河锡矿床产于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以脉状为主,受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地表与深部构造相结合的研究,发现该矿床矿脉在时空分布上具有"线性递变不等距"分布规律,即矿脉在横向分布和纵向分布上分别表现为矿脉组间距、矿脉组内脉间距及矿脉段间距均具有线性递增规律.这种规律在南岭地区的九毛-六秀、芙蓉等锡矿田(床)也有表现.另外,对这种规律产生的构造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3.
综合运用砂岩碎屑组分及岩屑分布特征、砂岩阴极发光特征、重矿物组合特征变化、古水流方向等物源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6油组进行物源分析,认为变质岩、酸性岩浆岩、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为研究区主要的母岩类型,东北、西南部是研究区的主要物源方向,西北、西和南部是为次要要的物源方向。物源是影响储层的重要因素,物源的不同造成研究区砂岩类型、填隙物组成及储层物性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峰  田景春  陈蓉  李明瑞  肖玲 《沉积学报》2009,27(2):238-245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8气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盒8储集层具成分成熟度高而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层以次生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最为发育,微孔—中孔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微喉和细喉是盒8的基本渗流通道,为典型的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平面上储层物性受物源、沉积相带的控制,垂向上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5.
胜利油区东营箕状断陷湖盆南部缓坡带沙河街组主要沉积学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为①冲积扇:由含砾砂岩,细粒不等粒(类)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在测井曲线扇根为高幅齿化的箱形和钟形,扇中为中幅的分散齿形或钟形特征,斜交前积结构,扇端为低幅分散的齿形特征,为亚平行反射同相轴,地震相特征扇根内部反射是一杂乱-短波形;②河流相砂体:由多种粒级的砂岩、砂质砾岩、粉砂岩和灰色及紫红色泥岩等组成,测井曲线下部旋回表现为箱形-钟形特征,上部旋回为平行于泥岩基线夹指形曲线为特征,在地震反射上常表现为槽形充填特征,内部为短波状  相似文献   
106.
深层古老层系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四川盆地震旦系陡山沱组是中国南方这一领域的潜在烃源岩层系,但过去因关注少而研究程度低。为加深对其理解,文章以样品条件较好的四川盆地东北缘城口明月乡剖面为例,采用岩石学、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等综合分析的方法,系统探讨了陡山沱组泥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质富集机制。结果表明,陡山沱组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的泥页岩,主体沉积于次氧化—还原水体环境,显著的Eu 正异常表明沉积时受热液活动影响明显。烃源岩有机质富集显著受控于沉积环境,同时由于沉积时整体处于较低的沉积速率,使得自下而上随沉积速率增大,有机质逐渐富集。此外,热液活动促进了有机质富集。陡山沱组具有资源潜力,但非均质性发育,可能与冰期—间冰期的海平面升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东营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上部白云岩为例,对白云岩产出的层序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白云岩在不同钻井中产出的层序特征不同,分别与砂砾岩,粉砂岩,泥岩等互层。在上述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白云岩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其为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发展阶段的产物,是进积准层序的组成单元。  相似文献   
108.
以胜利油区沾化凹陷北部埕913-埕916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为研究对象,详细论述了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储集空间类型、特征;并深入讨论了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微相内砂砾岩的物性特征,结果表明近岸水下扇扇中分支水道与扇中前缘微相内的砂砾岩体的储集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9.
众所周知,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最关键的是层序划分,而层序划分的关键是有关界面的识别,可用于确定层序的界面包括层序的底界面,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层序底界面的识别,这是层序划分的基础和前提。以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为例,在大量野外剖面详细观测的基础上,识别出了层序底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有 9种类型,它们分别是:①古风化壳,②渣状层,③河流回春作用面,④古喀斯特作用面,⑤斜坡重力流冲刷侵蚀面,⑥盆地内浊流侵蚀面,⑦火山事件作用面,⑧岩性、岩相转换面,⑨上超面。详细讨论了各类型界面的特征,这对于正确识别和划分层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湖相碳酸盐岩是国内外沉积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在众多专家学者历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现状,其主要体现在岩石类型、分布及发育特点、相模式、储集层和生油岩几个方面;并阐明了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