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科学   6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深入研究静压管桩桩土的作用机制及其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以长春地区建筑工程使用的静压管桩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桩的载荷试验,分析了桩对桩周土的挤压作用以及桩端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桩被压入土体过程中,主要受到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作用,并造成桩周及桩端附近土体受到挤压而变形;随着桩入土深度的增加,桩顶荷载逐渐增大,而且桩径越大,相应深度的桩顶荷载就越大;同时,随着桩入土深度的增加,桩端阻力在单桩竖向承载力中的比例有规律地下降。根据桩端阻力在单桩承载力中所占比例与入土深度的关系,提出了静压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对比建议公式和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其比值为0.57~1.26,两者结果接近。因此,文中所提出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糊c均值聚类-支持向量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是一种能够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严重自然灾害,准确可靠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对于其预警及防治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方法有很多,模糊c均值聚类(FCM)方法是其中一种应用广泛的分类方法;相比其他方法而言,其无需主观确定边界,并且能以各级隶属度矩阵为输出结果,方便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是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为目标的机器学习理论,以支持向量为算法支撑,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并且适合在小样本条件下进行分类。本文选用FCM和SVM联合的方法,开展泥石流危险性的评价;对北京房山区南窖沟泥石流危险性进行分析,并对比其他评价方法所得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变形简化计算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插板和砂井堆载预压是处理软基有效方法之一,现有的沉降变形计算方法大部分采用轴对称理论的解析解和以太 沙基或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的数值解,仍较为复杂。根据软基排水固结机理,采用固结度等效原理,对渗透系数进行调整,把 砂井(插板)地基简化为均质成层地基。运用有限元对某软土路基处理工程进行简化计算,并和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简 化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发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为实际软基处理工程的沉降变形分析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本着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两个原则,利用专家系统技术,将城市打井这一复杂过程,转化为操作方便、菜单驱动的人机交互式系统,实现了城市打井的微机化管理。  相似文献   
55.
Fang  H 王常明 《世界地质》1991,10(1):166-168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地质和水文地质知识,研究地方病问题而获得的成果。人类对饮水水质的适应性是在至少1Ma的进化历史中形成的。最早的人类,猿人生存于更新世早期和中期,且过着山林的生活。为了饮水方便,他们总是选择离河流不远的洞穴而居住下来。晚更新世初期,他们就能够适应于不同地区的各种气候条件。在那时,人类可离开山区,迁移到广阔的冲积平原,居住在河流的岸边以地表水为饮用水。 4000或5000年前,人类第一次钻井利用地下水,而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则是上世纪的事。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基本上是取用地表水作为饮水水源。甚  相似文献   
56.
黄土边坡降雨侵蚀特征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边坡的侵蚀破坏是引起黄土地区公路边坡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因。通过建立室内边坡降雨冲刷物理模型, 进行黄土边坡侵蚀破坏的模拟试验, 再现边坡溅蚀、片蚀、沟蚀、坍塌的基本破坏过程, 并对坡面降雨冲刷的演变过程和侵蚀机理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试验表明:在一定的降雨雨强下, 径流TSS(携砂能力)和单位面积侵蚀泥沙量随着试验坡度的增加逐渐增加, 而径流总量、侵蚀干泥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相应变小。同时, 黄土边坡侵蚀冲刷过程中的主要侵蚀能力参数如坡面径流总量、汇流干泥沙量、侵蚀干泥沙量等与降雨雨强之间存在相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王常明 《吉林地质》1998,17(3):70-74
堆载顶压是大面积加固海积软土地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现场监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利用现场观测的地基的变形,孔隙水压力等资料,推算软土地基的固结程度,控制加载速度,从而保证加固效果。本文为结合实例进行现场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加固效果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8.
软土结构性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先伟  王常明 《岩土力学》2012,33(2):476-482
天然沉积的软土普遍具有结构性,常规计算软土次固结变形的方法并没有反映结构性的影响。通过对漳州与青岛地区原状软土与重塑土进行次固结试验,研究软土结构性对次固结系数 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土的 随压力 增大而增大,在 接近结构屈服压力 时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减小,受 影响减弱,最后与重塑土的 趋于一致;重塑土的 受压力影响很小,可视为常数。根据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比值 确定 可能存在一定误差。由于结构性的影响,正常固结软土表现出“假超固结”现象,采用超固结角度对结构性软土 变化规律进行说明并不合适,而根据不同压力下软土结构破损的情况可以很好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9.
桥梁荷载作用下,岸坡中桥梁主塔桩基承载性状复杂,也使岸坡稳定性发生变化。本文以乌江特大桥遵义岸岸坡和桥墩基础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强度折减法,对桥墩桩基与地基相互作用及岸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桥梁荷载作用下,岸坡中位移主要发生桩基顶部且集中在靠近河流一侧桩顶上,桩周岩土体中的位移主要发生在靠近河流一侧桩基;(2)桩基位置不同轴力差异明显,表明发挥了群桩效应;(3)岸坡的安全系数在工程完成后为2. 59。  相似文献   
60.
黄石淤泥质土的剪切蠕变特性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室内剪切蠕变试验,对黄石地区淤泥质土蠕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石淤泥质土的剪切蠕变变形可近似为线性特征;蠕变变形在一定剪应力水平下才能表现出来,剪应力水平越高,剪切蠕变变形越明显;在高应力下,土的粘滞性增加,流动性降低,剪切模量与时间呈下降幂函数关系;粘滞系数的变化受剪应力的影响并不大。针对试验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确定蠕变参数能取得较高的精度,Burgers体蠕变模型和经验型模型均能较好描述该地区淤泥质土的剪切蠕变规律。比较而言,采用经验型模型更适合于描述软土非线性剪切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