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科学   1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建立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碎屑组分和同位素年代学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表明,滇西时代不明变质岩系是两个时代不同的构造岩片,分别相当于中元古界崇山群和二叠系吉东龙组,二者是喜山期构造混杂带的重要组成部。崇山群在晚元古时期(727~965Ma)发生区域性的动热变质作用,加里东时期(397Ma)又叠中了一次变质作用。吉东龙组中有喜山期(32Ma)变质作用的叠加。  相似文献   
112.
论述云南西部澜沧江构造混杂带的几何结构、物质组成、变形变质及运动学特征 ,认为该混杂带形成于始新世 ,经历了早期的东西向挤压和晚期的近南北向左行走滑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澜沧江结合带北段位于澜沧江以西约6km、海拔3900m的碧罗雪山东侧。由于地形险恶,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前人仅在碧罗雪山花岗岩中获得黑云母KAr年龄98.5Ma[1]。我队在进行兔峨幅等3幅1∶5万区调联测过程中,新发现沿澜沧江结合带发育一喜山期构造...  相似文献   
114.
南大西洋中脊的26°S热液区广泛发育多金属硫化物、底泥、枕状熔岩、非活动性烟囱体和活动性烟囱体。为了有效探索硫、铜等成矿物质的来源以及成矿作用过程,分别以玄武岩、烟囱体残片及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熔融包裹体、硫同位素和铜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区内玄武岩新鲜未蚀变且斑晶中产出大量熔融包裹体;熔融包裹体气泡壁附着黄铜矿、黄铁矿及磁铁矿等子矿物,说明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可从熔浆中分离出成矿所需的金属元素和硫,这些成矿元素随着岩浆去气作用进入挥发分中,并随着脱气作用迁移出来。通过对烟囱体残片及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进行比对分析,发现26°S热液区内硫化物的硫同位素与大西洋各热液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相一致,但δ34SV-CDT值略低(3.0‰~3.9‰)。低的δ34SV-CDT值指示硫以岩浆硫源为主,海水硫酸盐还原硫占比低。黄铜矿呈现略微富铜重同位素特征且分馏程度较低,其δ65Cu值(0.171‰~0.477‰)趋近于大洋中脊玄武岩的铜同位素值(0)。综合硫同位素及铜同位素特征,表明热液流体经历了岩浆和海水的混合过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能有少量海水混入。  相似文献   
115.
南大西洋中脊(SMAR)属于慢速扩张脊,26°S(SMAR 26°S)热液区是中国新近发现的以玄武岩为基岩的热液区。本次研究对热液区的玄武岩开展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源区性质,探讨其成矿潜力。结果表明,该热液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相似,为钠质拉斑玄武岩;它们是由下伏亏损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部分熔融而成。玄武岩所具有的低w(K_2O)(0.05%~0.25%)、低(Ce/Yb)_N比值(0.62~0.86),以及异常指数(Nb~*1,P~*1,Sr~*≤1,Zr~*1)特征,表明源区地幔性质不均一,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陆壳物质混染;w(MgO)为7.52%~8.81%,指示热液区岩浆结晶分异程度低,岩浆演化不彻底。轻微的Eu正异常(δEu值为1.03~1.15),指示玄武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高温热液流体的影响,并处于强还原环境。与其他热液区玄武岩相比,研究区玄武岩Ba,Rb等高度不相容元素含量较低,均显示正Eu异常,岩石-海水相互作用弱。研究区玄武岩的Zn和Cu的含量分别为72.0~148.0×10~(-6)和79.9~138.5×10~(-6),与MARK区和大西洋46°~32°S热液区玄武岩相比,研究区玄武岩可能具有更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6.
本文采用常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浙黔桂地区寒武纪硅质岩的形成背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硅质岩的A12O3/(A12O3+Fe2O3)为0.56~0.87;Ce/Ce*为0.74±0.19;Lan/Cen为0.90~1.58;Lan/Ybn平均为6.38,轻稀土明显富集,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或大陆边缘与深海过渡带。形成于裂陷盆地初期的硅质岩,比古华南残留洋盆和扬子陆块边缘的硅质岩轻稀土元素更加富集。构造拉张期形成的硅质岩为热液成因硅质岩,其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出轻稀土相对亏损、Eu正异常特征;构造稳定期形成的硅质岩为沉积成因硅质岩,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出轻稀土相对富集、Eu弱负异常特征。由硅质岩稀土配分模式的差异性反映出寒武纪时期的拉张为幕式拉张。位于扬子地台边缘的硅质岩所具有的Ce负异常,暗示着江南造山带寒武纪后曾发生过由东向西的大规模逆冲推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