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科学   108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9 毫秒
61.
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演化与控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质环境是城市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概述隐国城市的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论述了城市大规模建设,城市地下资源开发和城市垃圾污染所引起的地质环境的演化规律和控制对策,并对加强我国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这是从地质环境管理与控制方面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2.
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关系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灰色动态关联时序分析模型,定量地分辨出由地裂缝活动引起的垂直位错及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下沉量在西安地面沉降量值中各自所占比例,从而为制订合理的管理控制对策提供了地质依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3.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许多大型崩塌体,对这类崩塌体尤其是处于江河强势冲刷下的大型崩塌体,采用常规的治理工程措施显然是很不适宜的!柔性框架石笼就是针对都汶路最突出的豆芽坪崩塌错落体提出的一种新型防护工程.这种防护工程不仅便于就地取材,经济实用,而且较好地解决了依然处于变形调整中的崩塌体工程治理问题,突出了柔性防护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4.
在对岷江1933年叠溪古镇地震滑坡调查研究中,对较场大滑坡上覆盖的较古老的土黄色厚土层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并确认这是一套静水环境下的河湖相沉积物,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相沉积。这套湖相沉积物厚度最大可达200余m,根据14C测试,形成于约两万年以前。此后在叠溪下游以及岷江支流杂谷脑河中又发现了几个古堰塞湖沉积物,测年初步判定,也都形成于距今两万年左右。这一事实揭示两万年以前岷江上游曾发生过一次重大的变动,系列堰塞湖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消亡过程必然对其下游乃至川西平原环境的演化发生重要影响。堰塞湖沉积物中记载了地质环境和古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是深入系统研究青藏高原前缘地质环境近期演化规律的极为可贵的资料。文中对这些古堰塞湖作了简要介绍,并就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5.
本文根据虹口自然生态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论述开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从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关系方面,阐述了在本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并针对在本区特殊地质条件下,开展旅游的潜在环境问题,结合旅游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6.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具有总孔隙度低和渗滤能力特高的储渗特性,它和致密岩块分别构成流体的储渗空间和屏障。其气藏圈闭类型特殊,规模大小相差悬殊,形状极不规则,隐蔽性强,分布规律复杂,严格受构造变形、变位形成的裂缝分布规律制约。缝洞系统渗储空间和渗滤屏障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成岩后生变化(充填与溶蚀)和构造变形等复杂演化过程,聚气缝洞系统的形成主要受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形和深埋藏岩溶作用制约。构造缝可划分为区域构造缝和局部构造缝两类,后者又分为与褶皱作用和断层作用有关的两个亚类。共划分出十三种构造缝,它们的分布因背斜、断层类型不同,其组合形式与配置关系均有所差异。建立了不同类型背斜及其构造部位的裂缝模式,并用实验室物理模拟再现了其形成机制。裂缝圈闭气藏的成藏模式有原生和次生两种,其保存条件要求有巨厚的盖层作为天然气扩散和渗透的屏障。天然气沿断层的逸散及断层的规模是决定是否存在原生气藏或形成次生气藏抑或使气藏破坏殆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李天斌  王兰生  徐进 《山地学报》2000,18(2):171-176
采用地质力学模拟方法 ,再现了铜街子水电站浅生时效构造的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 ,它是区域性剥蚀卸荷过程中因岩体中残余应变能释放、时效变形而在浅部岩体中形成的一种垂向卸荷型变形破裂迹象。  相似文献   
68.
岷江上游近两万年前发生了什么事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岷江1933年叠溪古镇地震滑坡调查研究中,对较场大滑坡上覆盖的较古老的土黄色厚土层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并确认这是一套静水环境下的河湖相沉积物,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相沉积。这套湖相沉积物厚度最大可达200余m,根据14C测试,形成于约两万年以前。此后在叠溪下游以及岷江支流杂谷脑河中又发现了几个古堰塞湖沉积物,测年初步判定,也都形成于距今两万年左右。这一事实揭示两万年以前岷江上游曾发生过一次重大的变动,系列堰塞湖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消亡过程必然对其下游乃至川西平原环境的演化发生重要影响。堰塞湖沉积物中记载了地质环境和古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是深入系统研究青藏高原前缘地质环境近期演化规律的极为可贵的资料。文中对这些古堰塞湖作了简要介绍,并就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9.
川西前陆盆地次生气藏天然气来源追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浅层次生气藏在川西前陆盆地占重要地位,天然气虽都直接或间接来自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但具体来自须家河组三套煤系中的哪一套烃源岩始终是个难题.这影响了川西天然气成藏方面的研究,也给勘探带来很多困惑.对川西原生和次生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川西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成藏特点,发现次生气藏天然气的来源各不相同,主要由隐伏断裂和所沟通的原生气藏来决定.典型气田研究结果表明,平落坝气田浅层次生气藏天然气来自与须五段煤系烃源岩有关的原生气藏,而白马庙气田次生气藏天然气则来自与须一段煤系有关的原生气藏.  相似文献   
70.
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古堰塞湖沉积物中连续的地质记录来研究区域过去气候变化规律,这一方法是继通过深海沉积、极地与高山冰芯、黄土、湖泊、洞穴石笋、珊瑚等沉积物中的地质记录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途径之后的又一新途径。反映沉积物中环境信息的代用指标有多种,其中粒度特征就是其中一种,它可以反映沉积过程中的古环境、古气候特征。通过该项研究可以建立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岷江上游叠溪地区)2万年以来的古环境古气候演化规律以及地质环境的演化规律,找到气候环境变化与地质环境演化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精细粒度分析和系统粒度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堰塞湖相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资料,并与已有的冰川湖沉积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精细分析得到了堰塞湖相沉积物多为粉土和黏土;深色沉积物与粗颗粒相对应,浅色沉积物与细颗粒相对应的关系;并结合有机质测试发现:深色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多于浅色沉积物,表明粗颗粒土代表的是雨水充沛水动力条件好且植被相对茂盛的气候环境特征,细颗粒土则与其相反;沉积物中深浅交替的纹层厚度约为2~5 cm;这些特征与冰川湖沉积物特征差别很大,因此其代表的气候环境意义也完全不同。通过整个剖面的系统粒度分析得到了整个沉积过程的粒度变化特征,并据此结合年代测试结果将整个沉积剖面划分了7个粒度变化周期,揭示了该沉积过程中该地区经历了7次气候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