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科学   13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黄土场地地震液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峻  王兰民  李兰 《地震研究》2006,29(4):392-395
通过往返加荷动三轴试验,对兰州某民用机场扩建工程场地的饱和黄土和砂土进行了液化试验。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抗液化剪应力判别方法、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结果以及根据有限元一维模型计算求得的该场地的地震剪应力,对该场地饱和黄土和砂土的地震液化进行了综合判断。结果表明,在未来遭受到50年10%超越概率的地震作用时,该场地的饱和黄土比饱和砂土更容易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42.
当前桩基础的抗震设计仅采取构造措施来保证其抗震性能,有可能会过高或过低地估计桩基础的抗震性能。针对某桥梁桩基础的抗震设计,建立全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在桩-土-结构共同工作情况下桩基础的地震响应,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来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复核,得出:(1)桩身内力响应与所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有关,桩身沿横桥方向的内力最大;(2)对于该场地的桥梁桩基础,桩-土-结构共同工作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m法结果差别不大;(3)当承台埋深为0时,桩身内力基本都偏大,要对承台侧土体做相应的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43.
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社会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从地震宏观异常、人的感觉和行为反应、人员伤亡、政府决策能力、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地震的社会救助、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地震谣传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因素在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44.
GIS支持下的黄土高原地震滑坡区划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分析了影响黄土滑坡的各项影响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在GIS支持下,建立包括各因子图的空间数据库,对各因子进行分级赋值,然后进行因子加权叠加分析,完成三种超越概率下(50年超越概率2%、10%和63.5%)黄土高原地震滑坡区划图。黄土地震滑坡灾害最严重地区一个是宁夏南部及与其相邻的甘肃白银地区,另一个是甘肃天水地区。  相似文献   
45.
根据饱和黄土在动荷载振动作用下的试验结果提出了以黄土的3%应变为主要考虑因素的液化破坏标准。试验表明:在固结不排水的动三轴试验中,黄土结构连接强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丧失,体积收缩,在不排水条件下转化为孔隙水压力的上升和有效应力的下降,最终可能出现初始液化和循环活动性现象。3%轴应变一定出现在初始液化前;3%轴应变后应变大幅增加,孔压有可能达到初始有效固结围压,也有可能在初始液化前破坏。3%轴变形是黄土稳定变形和大幅变形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46.
武都是甘肃省典型夯土民房使用地区.试验中使用武都当地常用土料,完全按照当地施工工艺夯筑两片夯土墙体试件,利用伪静力方法研究墙体抗剪强度.结果显示:(1)上覆荷载对夯土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和变形影响较大,随着上覆荷载从10 kN增加到18 kN,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增加了217%和359%,极限顶点位移则降低了30%;(2)在水平往复荷载的作用下,夯土墙体始终沿着夯土层间水平和垂直接触裂缝处产生破坏,最终碎裂成块体.最后提出了使用铁丝网来加固现存夯土民房承重墙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西北地区农村民房现状及抗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民  王强 《华南地震》2011,31(4):14-22
在对西北地区农村民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承重结构、建筑材料和工艺的不同,将其划归为生土墙体承重房屋、砖砌墙体承重房屋、木构架承重房屋和混合承重房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房屋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年代特征,抗震性能差异较大,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地震安全问题;提高西北地区农村民房的抗震能力,需要加快实施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加快...  相似文献   
48.
面向用户的地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程选址、防震减灾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等均需要地震地质灾害基础数据,但地震地质灾害种类多、信息量大,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并实现共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GIS技术,以ArcGIS为系统平台,建立了面向用户的地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首先,基于地震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对应的分析评价方法,构建了地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平台的总体架构;对构建地震地质灾害系统存在的数据标准化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以唐山地震为例,建立了示范性地震地质灾害GIS系统。  相似文献   
49.
The research and achievements made on seismic subsidence of loess, obtaine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were reviewed. Seismic Subsidence of Loess (SSL) has been verified by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dynamic triaxial experiments, and in-situ explosion test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seismic loess engineering research. While, the research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theoretical study of saturated soil, and there are no representative cases of seismic subsidence of loess in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t is difficult to express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using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While, soil mechanics are available methods for this. Seismic subsidence judgment is absolute in some certain value ranges for several parameters. Therefore, probabilistic judgment should be developed. The seismic subsidence ratio is estimated mostly by empirical formulas or semi- empirical and semi-theoretical formulas, which are based on laboratory data. These formulas are not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physical process and mechanics of seismic subsidence, and this leads to more variables, complicated computation, and poor practicabilit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need to distinguish the main factors and corresponding variables, to establish a mechanics model for seismic subsidence estimation, and to characterize its physio-mechanical process. The key of anti-seismic subsidence treatment is to reduce the seismic subsidence property of soils, and to low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il body and underground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50.
季节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边坡在经历冻融循环后其力学性质产生较大变化,边坡稳定性随之改变,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基于FLAC数值软件,将考虑冻土相变的显热熔算法引入热学计算模块,并结合静态边界动力计算模块,建立了适用于冻融循环条件下的边坡地震动稳定性分析平台.研究了冻融循环对边坡土体地震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生冻融循环的季节冻土区或多年冻土已经退化的区域,地震动后边坡的塑性破坏形式主要取决于发生冻融循环的活动层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