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2篇
地球科学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71.
发现在沙堆组(原甲不拉组)中产有晚白垩世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的生物分子.查明郎杰学岩群与涅如组(嘎波组)的物质来源南辕北辙,郎杰学岩群的物源来自北侧冈底斯地区,物源性质具有再循环造山带物源的特点,并伴有岩浆和火山作用的印记,暗示冈底斯板片与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在印支造山旋回期间曾发生过拼贴或俯冲消减作用,从而为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72.
刘函  王保弟  陈莉  李小波  王立全 《地质通报》2015,34(203):274-282
尽管龙木错—双湖结合带经历早古生代—三叠纪的长期演化过程,但已有资料显示羌塘中部沿该带的岩浆活动主要与碰撞作用有关,仍缺乏与俯冲相关火成岩的报道。报道龙木错—双湖结合带西段日湾茶卡东的一套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中安山岩的年龄、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利用LA-ICP-MS方法测得安山岩锆石U-Pb年龄为330.6±2.8Ma,表明火山活动的时间为早石炭世。该套岩石因遭受硅质流体交代,SiO2含量变化较大(54.84%~72.84%),在Nb/Y-Zr/TiO2×0.00001图解中全部落入安山岩区,属于低—中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蛛网图明显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火山岛弧特征。日湾茶卡安山岩是在羌塘中部发现的早石炭世岛弧型火山岩,为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盆晚古生代俯冲作用提供直接的年代学和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73.
王冬兵  王保弟  潘桂棠  罗亮  唐渊 《岩石学报》2021,37(10):3048-3066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东段是破译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早期演化的重要窗口。在对八宿县怒江大桥-邦达地区嘉玉桥岩群详细野外观察基础上,对赋存其中的玄武岩岩块及其围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并对玄武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嘉玉桥岩群具有构造混杂岩的特征,基质主要为板岩、千枚状板岩、薄层状结晶灰岩,岩块主要为玄武岩、结晶灰岩、大理岩。玄武岩岩块锆石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均一的年龄结果显示其为基性岩浆结晶锆石。基性锆石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338±2Ma,代表玄武岩形成时代。玄武岩的围岩中碎屑锆石U-Pb年龄范围为3157~500Ma,最年轻一组年龄为513~500Ma,限定其原始沉积时代不早于该年龄范围。玄武岩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无异常,εNdt)值为+7.4~+8.5,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N-MORB型玄武岩一致。受海水蚀变影响,Rb、Ba、U、Sr元素和87Sr/86Sr (i)同位素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玄武岩岩块是由亏损地幔中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代表洋壳残片。八宿县怒江大桥-邦达地区嘉玉桥岩群是一套俯冲增生杂岩,其基质岩石和岩块主要形成于早石炭世,构造就位时间有待进一步限定。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存在较多前侏罗纪的化石和同位素年龄信息,本研究揭示班公湖-怒江洋在338±2Ma已经具有成熟的洋壳,指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打开时间应早于早石炭世(338±2Ma)。  相似文献   
74.
周放  王保弟  刘函  闫国川  李小波 《地球科学》2018,43(8):2614-2627
中甸弧是中国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带南段最重要的成矿区之一.前人的研究重点一直放在该带中北部含矿岩体中,对南部不含矿岩体却了解甚少.对南部阿热岩体进行了岩石学、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等研究,结果表明阿热岩体(216.3±1.8 Ma)与该地区其他岩体形成时代相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阿热石英二长岩具有高Sr(1 563×10-6~2 051×10-6)、低Y(15.0×10-6~22.4×10-6)含量及高Sr/Y值(86.0~120.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并具有轻微负Eu异常等特征,表明岛弧火成岩和埃达克质岩亲和性.同时,阿热岩体中MgO含量(1.97%~3.30%)和Mg#值(38.7~50.8,平均为43.03)较低,Ni(10.7×10-6~26.8×10-6)、Cr(18.0×10-6~75.8×10-6)、Co(12.4×10-6~17.4×10-6)等相容元素含量也较低,地球化学性质指示其可能由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晚三叠世甘孜-理塘俯冲洋壳由于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发生脱水,释放的流体或熔体上升至下地壳,致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从而产生了阿热地区的这些花岗质岩浆.因此,晚三叠世阿热岩体形成于陆缘弧构造背景,是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消减的产物,而此时很可能发生了大洋向残留海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5.
查个勒铅锌矿床是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但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对该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辉钼矿Re-Os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及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获得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铜钼铅锌银矿化时代。含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64.6~62.9 Ma,代表岩浆的结晶年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62.3±1.4)Ma,代表查个勒主成矿年龄,与其构造岩浆事件一致;结合区域林子宗群大规模火山活动(65~45 Ma)以及以亚贵拉铅锌矿床(68.6~ 65.0 Ma)为代表的成矿作用,表明在印度与欧亚大陆主碰撞过程中均可产生不同规模的成矿作用。查个勒含矿斑岩具富硅、富钾,贫钛、贫磷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12 ~ 1.6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等,与冈底斯成熟大陆地壳物质相比具相对高的εNd(t)值(-6.64 ~ -5.79)和相对低的(87Sr/86Sr)i值(0.711 813~0.717 307),并具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7.02~-1.27)以及古老的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CDM=1 093~1 419 Ma),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本文认为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古新世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很可能与雅鲁藏布江洋盆闭合之后的印-亚大陆碰撞诱发幔源岩浆底侵导致的冈底斯地体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  相似文献   
76.
贺娟  王启宇  王保弟  段瑶瑶 《地球科学》2020,45(8):2857-2867
前人对西藏拉萨地体则弄群的时代仍存在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的争议,且缺乏东西方向上的对比研究.对位于西段的狮泉河则弄群凝灰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研究,完善了则弄群的年代学格架.狮泉河则弄群凝灰岩的锆石多为自形长柱状,发育明显的振荡环带,其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为岩浆锆石.2件凝灰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成岩年龄分别为157.5±0.9 Ma和159.2±1.3 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则弄群时代为晚侏罗-早白垩世.凝灰岩的锆石微量元素与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大陆弧环境,源区可能由古老的陆壳基底与少量幔源物质混合形成.区域资料表明,Slainajap洋盆在东西延伸方向上俯冲起始时间不同,可能存在西早东晚的特征.   相似文献   
77.
金沙江结合带是三江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结合带之一,是研究金沙江古特提斯洋陆俯冲-碰撞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然而,关于金沙江古特提斯碰撞闭合的准确时限争议颇多.选择位于藏东地区金沙江结合带西侧的贡觉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大规模出露的石英二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石英二长岩形成于231±1 Ma,代表了金沙江结合带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事件.锆石Hf同位素分析获得石英二长岩锆石εHf(t)为-8.3~-5.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为1 611~1 788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石英二长岩为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富集K、Th、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此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二长岩形成于碰撞环境,贡觉地区在晚三叠世早期(~231 Ma)处于碰撞挤压向后碰撞伸展环境的转换阶段,石英二长岩为下地壳中基性变质火成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认为金沙江古特提斯洋是由南向北逐渐闭合的,区域地质背景的差异性和古特提斯洋斜向碰撞的复杂性是导致金沙江结合带不同地区碰撞闭合时限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8.
吴喆  王保弟  王冬兵  刘函  周放 《地球科学》2020,45(8):3003-3013
前人在昌宁-孟连缝合带获得了大量的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与沉积地层的记录,但是早古生代的相关记录十分稀少,大大限制了对昌宁-孟连缝合带早古生代演化过程的理解.对南汀河地区早古生代英云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研究,并探讨其岩石成因,揭示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演化过程.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英云闪长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4.1±2.7 Ma、443.2±2.4 Ma,代表岩浆结晶时代.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南汀河英云闪长岩SiO2含量为63.41%~68.57%,K2O含量为1.31%~2.17%,同时具有富Na(Na2O=4.11%~5.07%)贫Mg(MgO=0.98%~1.39%)的特点.REE配分曲线呈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等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与岛弧岩浆的特征相吻合;指示岩浆来源于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了俯冲沉积物的混染,形成于与原特提斯洋俯冲有关的弧火山岩环境,进一步指示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在454~443 Ma就已经发生了俯冲消减作用.南汀河蛇绿岩与羌塘地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桃形湖等蛇绿岩形成时代一致、地球化学性质相似,由此认为昌宁-孟连缝合带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一起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古特提斯洋壳的残余.   相似文献   
79.
青藏高原中部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简称SYMZ)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其构造属性存在很大争议,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的理解.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该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讨论了其构造演化过程.一系列新资料及新认识表明SYMZ是分割北拉萨地块和中拉萨地块的一条独立的蛇绿混杂岩带,是特提斯构造域多岛弧盆系的组成部分.在狮泉河、拉果错、阿索、永珠、凯蒙等地发育比较典型的蛇绿岩组合,高精度年代学数据指示洋盆主体发育于178~160 Ma,比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发育时限(188~162 Ma)要晚10 Ma左右,阿索一带蛇绿岩残片记录洋盆一直持续到113 Ma.SYMZ侏罗纪基性岩具有MORB型(洋中脊玄武岩)和IAT型(岛弧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属于洋内弧型和洋中脊型蛇绿混杂岩;早白垩世基性岩具MORB和火山弧玄武岩的双重特性,指示其很可能形成于SSZ的构造环境,不同于同时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受地幔柱热点影响的洋盆性质.同时,在拉果错、永珠、凯蒙等地区识别出侏罗纪前弧玻安岩及玻玄岩系列,一致指示SYMZ洋壳发生过洋内俯冲.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SYMZ特提斯洋的时空格架及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洋盆裂解-扩张、中-晚侏罗世洋内俯冲、早白垩世俯冲消减和早白垩世末期洋盆消亡四个阶段,为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大地构造过程再造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学证据.   相似文献   
80.
于丽芳  赵文霞  陈建林  郭倩  王保弟 《岩石学报》2011,27(12):3666-3674
在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南部的米巴勒、麦嘎乡、赛利普地区分布有新生代的超钾质火山岩,这些火山岩的斑晶中广泛发育单斜辉石正环带,其记录了超钾质岩浆的早期结晶历史.这些单斜辉石的正环带核部到边部Mg*和镁、铬的氧化物含量降低,而铁、钠、铝、钛的氧化物含量升高,它反映了岩浆正常结晶的顺序.米巴勒地区超钾质岩中的单斜辉石还出现反环带和少量的韵律环带,可能与该地区所发现的共生钠质过碱性火山岩有关,韵律环带揭示了其可能是相同成分的超钾质母岩浆从岩浆源区多次补给形成,而反环带则可能是与钠质过碱性火山岩岩浆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造成的.尽管三个地区超钾质火山岩的喷发时间稍不同,但是三地区的单斜辉石正环带核部成分基本相同,它们具有相似的Al-Ti值,指示出超钾质岩形成在相同的构造环境并具有相同的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