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科学   6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泉水量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疏勒可流域农业灌溉主要采用地表水灌溉,泉水为该区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该文利用20世纪90年代的测流资料,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疏勒河中游泉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泉流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下降梯度逐渐变小,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悬河的特殊地质环境条件,使黄河水与其影响带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开采潜力大。为优化水资源联合调度,刻画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与含水系统调蓄的内在联系,根据地下含水系统岩性结构及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按水源地定流量的开采方案,建立浅层地下水二维水流模型。应用FEFLOW软件,对黄河下游影响带10处地下水水源地进行激发补给动态调蓄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傍河水源地开采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大黄河的侧渗补给量,实现含水系统动态调蓄水资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不同碳源强化地下水中生物脱氮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下水中NO3^-N污染是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生物脱氮作用是去除该污染的主要机制,而生物脱氮菌群和营养碳源又是这种作用进行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该文应用这一理论将人工接种驯化并优势培养制备的生物脱氮菌剂,分别与不同种类不同配入量比的营养碳源物质一起施用,进行系列污染水体的生物脱氮模拟试验研究,以确定用于治理地下水中NO3-N污染的微生物菌剂和促进生物脱氮作用的营养碳源种类及其最佳配入量比值,探索修复治理地下水中大面积NO3-N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莫  李明  杨振京  邓丽婷 《现代地质》2021,35(5):1343-1353
为响应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的要求,实现扬子区与江南区奥陶纪晚期—志留纪早期生物地层精时对比,选取位于江南斜坡带的湖南益阳南坝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对志留系底部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笔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剖面内五峰组岩性为黑色页岩,与上覆周家溪群下组整合接触,地层连续无沉积间断。通过连续不间断采集笔石标本,在研究剖面共识别出笔石6属8种,包括: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Normalograptus elegantulus,Nor. mirnyensis,Metabolograptus persculptus,Neodiplograptus parajanus,Neo. guantangyuanensis,Petalithus hamus,Streptograptus cyclodontus。依据获取的笔石标本,初步识别出Metabolograptus persculptus带和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确定研究剖面时代为晚奥陶世赫南特期—早志留世鲁丹期。  相似文献   
15.
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与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银川盆地北部重点井CK1孔(深300.39 m)沉积物进行的系统的孢粉分析,探讨了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区域孢粉组合特征清楚地反映了银川盆地900 ka B.P.以来古植被经历了11个发展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针阔混交林-灌木草原→疏林灌木草原→针阔混交林-草原→疏林灌木草原→针叶林-草原→暗针叶林为主的针叶林-草原→灌木草原→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疏林草原→荒漠草原,与古植被发展演替阶段相应的气候环境经过了温湿→凉湿→温和→冷湿→温干→凉较湿→冷湿→温干→凉润→温较干→温干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黄土作为典型的多物源沉积物,粒度分布常呈现多峰分布.端元分析可以从复杂的沉积物粒度中分离出代表不同沉积物源和沉积动力的端元组分,在黄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Paterson参数化端元模型对处于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靖边三道沟剖面粒度进行端元分离与解释,并讨论其代表的环境意义.靖边三道沟黄土可分为4个端元:EM1(众数粒...  相似文献   
17.
银川盆地位于东亚季风与西风带的交界带,地层沉积物记录着气候环境的演变信息。通过对银川盆地LS01钻孔沉积物进行光释光定年、粒度分析以及端元分析重建了该地区MIS6—MIS5时期的气候演变序列。结果表明,端元分析得到4个有具体环境指示意义的端元Em1—Em4:Em1代表了水动力较弱的弱流水或湖沼相沉积;Em2代表了水动力较强的河流沉积;Em3和Em4可指代区域构造抬升事件。气候演变分为6个阶段:150~137 ka(MIS6),银川盆地气候冷干,出现两次构造抬升事件;137~110 ka(MIS5),气候整体较为暖湿,期间有3次暖事件a1(137~129 ka)、a2(124~120 ka)和a3(118~111 ka);110~107 ka(MIS5),气候转向冷干;107~102 ka(MIS5),气候由冷转暖,出现冷事件b1(106~104 ka),整体偏暖湿;102~87 ka(MIS5),气候较冷干;87~75 ka(MIS5),出现冷事件b2(87~84 ka),但整体偏暖湿。该区域MIS6—MIS5阶段气候变化主要受夏季太阳辐射和岁差驱动。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大浪滩130ka BP以来的孢粉组合与古气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柴达盆地西部大浪滩梁ZK02孔岩芯,依据铀系年龄数据,选择130 ka BP(90.5 m以上)的含石膏粉砂淤泥层中34个样品进行孢粉分析研究,依据其孢粉组合特征,将该孔深90.5m以浅的孢粉百分比图式从下至上划分6个区域性孢粉带,进而分析了该区末次间冰期(130 ka BP)以来的古植被状况,结果表明,山地主要由...  相似文献   
19.
中国更新世环境巨变的孢粉植物群记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已有38个剖面的孢粉时间序列分析,探讨了1.6MaBP-0.8MaBP的植被与环境巨变,划分出两个孢粉带及两个孢粉气候事件,提出该时段是更新世环境最恶劣的时期该时期植被稀疏,北方一般以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西北地区出现荒漠或荒漠草原,南方以森林及灌丛草原为主,表明当时气候冷干,降温幅度可达15-17℃,降水量减少300-500mm。  相似文献   
20.
运用低温冷冻成核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大浪滩地区梁ZK02孔早—中更新世石盐样品的纯液相流体包裹体进行均一温度测试,获得158个均一温度数据。所测石盐样品的镜下形貌显示有石盐“人”字晶特征,其内部流体包裹体呈负立方体晶形,且测试均一温度数据与包裹体粒度相关性不明显,指示了测试石盐及包裹体原生性良好,其最大均一温度可代表古代夏季气温。最大均一温度测试结果表明:(1)早更新世最大均一温度主要分布于25~30 ℃温度区间,高泥质、粉砂岩性特征指示早期气候较为温和,淡水补充相对丰富;晚期盐类矿物含量升高,反映干旱程度升高;个别时间段夏季温度高于40 ℃,呈高温干旱特征。(2)中更新世温度位于30~35 ℃温度区间,出现了更新世以来最高温度50.6 ℃,包裹体最大均一温度与高含量盐类矿物共同指示了高温干旱环境特征。与早更新世相比,中更新世环境温度总体呈升高趋势,蒸发盐含量升高,干旱程度增加,温度波动加剧,显示出中更新世更加不稳定的气候特点,与世界范围内中更新世总体气候特征一致,且盐类分布显示这种气候不稳定性在大浪滩地区自早更新世晚期就开始显现了。结合石盐包裹体古温度研究成果,对阿尔金山前砂砾岩孔隙含钾卤水矿成矿模式进行补充:早更新世较为温和湿润的环境下,风化盐分和N22古盐发生溶滤,汇聚形成含盐卤水,赋存于阿尔金山前冲洪积扇砂砾岩孔隙中,历经中更新世的高温蒸发,最终形成KCl砂砾岩孔隙储层卤水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