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地球科学   7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04年7月10日北京局地暴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毛冬艳  乔林  陈涛  徐辉  杨克明 《气象》2008,34(2):25-32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2004年7月10日北京局地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MCS在对流层中低层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和低压,在其发展强盛阶段,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最佳配置以及暴雨区上空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发展的结构特征;暴雨发生前,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等边界层非绝热过程造成气温升高、气压下降、湿度增大,影响对流层中低层风场的分布,对暴雨的发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我国中东部一次大范围霾天气的分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饶晓琴  李峰  周宁芳  杨克明 《气象》2008,34(6):89-96
利用空气污染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2月5日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前倾槽结构和逆温层结为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800hPa以下层垂直速度、涡度和散度的绝对值较小.是霾维持的动力因子.大气混合层高度的变化对霾的生消有很好指示作用,霾天混合层高度北高南低分布,致使南方比北方更易出现严重霾天气.此外,要素对比结果表明,霾的相对湿度比雾低,温度露点差比雾大,逆温强度比雾弱,大气混合层高度比雾高,这些可为霾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暴雨频繁降水偏多登陆台风多影响大—1996年7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克明 《气象》1996,22(10):58-61
暴雨频繁降水偏多登陆台风多影响大—1996年7月—杨克明(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7月,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贵州大部、四川东南部、广西北部以及新疆南部等地异常偏多,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新疆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山洪;本月全...  相似文献   
34.
35.
“5·5"黑风暴过程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克明  韩建钢  顾秋瑾  赵梅 《气象》1993,19(12):23-28
利用实测资料,采用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计算的物理参数,对1993年5月5日特大黑风暴天气过程形成的物理条件及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探讨了变温梯度、动量下传、地形特征等因子的重要作用,给出了诸物理量的分布特征和黑风暴形成条件的模型及具有预报意义的一些判据。  相似文献   
36.
37.
石炭—二叠纪是伊宁地块地史上火山活动的强盛时期,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反映了特定的构造物理场环境和具有特定意义的构造热事件。不少火山机构或火山口位于交叉断裂的结点部位。这些部位是一个构造活动带,它包含着许多张裂构造的形成过程,并给火山活动提供了有利的通道。本文结合伊宁地块石炭—二叠纪火山活动几个实例的分析,对交叉断裂结点喷发特征进行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38.
杨克明 《气象》1994,20(9):58-61
南涝北旱的6月1994年6月杨克明(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6月,华南、江南降雨明显偏多,粤、桂、赣、浙、湘、闽发生严重洪涝;华北、东北上中旬高温少雨,旱情发展,下旬普降喜雨,旱情缓解。全国大部气温正常或偏高,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有2个热...  相似文献   
39.
黄河宁蒙河段凌汛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NCEP1°×1°的6小时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水文观测资料,对黄河上游宁夏和内蒙古河段封、开河期的凌汛灾害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宁蒙河段凌汛灾害是特定的气象、地理和水文条件所造成的;封河主要是在经向型、开河在纬向型的有利大尺度环流形势下,与冷暖空气的侵入、气温剧烈降升、大气与水体对流失热和增热密切相关;气温的变化取决于温度平流和非绝热因子的作用,冷暖空气的强弱则取决于涡度平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2005年初夏湖南致洪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湖南自动站雨量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05年初夏湖南致洪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是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低压和中α尺度对流云团共同作用引发的,高层辐散先于中低层辐舍的抽吸机制,θse廓线呈弓形分布的上千冷、下暖湿不稳定层结,南海丰沛的水汽输送是大暴雨形成的物理条件。尺度分离的流场能清晰地分辨中尺度天气系统,中尺度系统对应着雨团活动,积云时流发展早于中尺度系统和雨团的发展;强降水与深对流云团及雷达回波强度强、回渡顶高、VIL大的强对流单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