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科学   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铜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键  李碧乐  张晗  许庆林 《世界地质》2013,32(2):200-211
铜矿峪铜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部,主容矿围岩为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岩及变质基性火山岩。对不同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显微探针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多子晶包裹体、含石盐子晶包裹体、含CO2 包裹体及纯CO2 包裹体。其中早阶段以富含多子晶包裹体( 均一温度为436. 2 ℃ ~ > 550 ℃,盐度( w ( NaCl) ) 为49. 34% ~ > 62%) 和含石盐子晶包裹体( 均一温度为345. 6 ℃ ~ > 550 ℃,盐度( w ( NaCl) ) 为29. 72% ~ > 62%) 为主。主成矿阶段主要由含石盐子晶包裹体( 均一温度为169. 1 ℃ ~ 324. 9 ℃,盐度( w ( NaCl) ) 为30. 47% ~ 39. 75%) 、气液两相包裹体( 均一温度介于159. 9 ℃ ~ 242. 9 ℃,盐度( w ( NaCl) ) 为1. 56% ~ 22. 31%) 组成并发现少量含CO2 包裹体 ( 均一温度为259. 7 ℃ ~ 320. 5 ℃,盐度( w ( NaCl) ) 为8. 93% ~ 13. 16%) 和纯CO2 包裹体( CO2 均一温度为24. 3 ℃ ~ 27. 22 ℃) 。晚成矿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 均一温度为126. 9 ℃ ~ 212. 3 ℃,盐度( w ( NaCl) ) 为1. 56% ~ 7. 44 %)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 HF 组成,晚期为CO2、N2。包裹体中普遍存在CO2。早阶段流体应为高温高盐高氧逸度NaCl - H2O - CO2 体系。主成矿阶段含气液两相包裹体与富CO2 相包裹体共存,表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或沸腾现象。成矿晚阶段低温低盐度气液两相包裹体可能来源于大气降水。分析认为,铜矿峪铜矿成因类型属斑岩型。  相似文献   
52.
张亮  李碧乐  张晗  胡安新 《世界地质》2013,32(4):740-746
桐木沟铜矿床是中条山地区重要的铜矿床之一,矿区内矿体主要呈层状或似层状赋存于地层中,后期沿穿层断裂和层间破碎带叠加了一期富辉钼矿的热液石英 - 硫化物脉。对该辉钼矿进行了Re--Os 同位素稀释法测年,获得辉钼矿的加权平均年龄为 1 901 ±24 Ma,模式年龄为 ( 1 870 ±27) ~ ( 1 916 ±29) Ma,与中条运动Ⅰ幕造山运动时间近一致。辉钼矿脉与花岗闪长斑岩脉空间和成因关系密切,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源。  相似文献   
53.
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是近年来在东昆仑地区发现的一处斑岩型钼(铜)矿。矿区位于东昆南复合拼贴带内,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及外围碎裂的二长花岗岩中。通过对含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合成矿地质特征,认为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成矿阶段可分为氧化物阶段(Ⅰ)、黄铁矿-磁黄铁矿-石英阶段(Ⅱ)、辉钼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及碳酸盐阶段(Ⅳ)4个阶段。矿区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和含NaCl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280℃,盐度为2~30 wt(NaCl)%,密度为0.76~1.16g/cm3,成矿流体属于H2O-NaCl体系。经研究,矿区主要金属硫化物形成温度较低,为200℃左右,并确定主成矿阶段至成矿晚阶段成矿深度为1.2~3km,矿体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54.
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坑德勒斯特是近年来在东昆仑地区发现的首例典型的斑岩型钼(铜)矿,其矿床与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很低。矿床产于东昆南复合拼接带,容矿围岩为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中细粒花岗岩及洪水川组火山-沉积岩。笔者重点对主要容矿围岩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花岗岩中锆石呈自形-半自形,发育典型的岩浆锆石振荡生长环带,Th/U值较高(0.83~1.47,平均为1.15),为典型的岩浆锆石。测得二长花岗岩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68.7±1.6)Ma,MSWD=0.24;谐和年龄值为(268.5±0.83)Ma,MSWD=0.051,属晚华力西期,较前人认为的晚印支期早。综合分析认为,268Ma±区内已经进入大洋俯冲阶段。  相似文献   
55.
北京市万庄金矿控矿构造类型及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北京万庄金矿有3种类型控矿构造:(1)层间虚脱构造控矿,矿化往往发育在中元古界厚层碳酸盐岩层之间,碳酸盐岩为有利的容矿围岩,成矿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其控制的矿体规模大,矿体延深明显大于延长,为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2)层间破碎带构造控矿,矿化不受围岩性质限制,为矿区内分布最广泛的控矿构造,一般矿化规模较小;(3)穿层断裂构造控矿,矿体品位和厚度变化大,安山岩为围岩时矿脉窄而富金,碳酸盐岩为围岩时矿脉宽相对贫金.NE走向F3断裂中生代强烈活动控制了三百山岩体的形成及区内金矿化.另外,查明了成矿后破矿的F18断裂为一正断层而非前人认为的右旋平移断层.该断裂性质的确定为矿区内F18南侧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6.
青海驼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驼路沟钴矿床是近年来在东昆仑南带中新发现的独立钴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驼路沟钴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成矿后,在后期的碰撞造山过程中,由于SN向挤压,矿床遭受到强烈变形改造作用,导致含矿岩系发生了强烈的构造置换改造作用,矿体显示出"似层非层,似脉非脉"的特点;而且更晚期的断裂构造活动造成矿带差异性抬升及剥蚀.因此认为该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构造改造型矿床.依据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控矿条件,提出了驼路沟钴矿床进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7.
山东招远灵山-北截断裂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灵山-北截断裂带控制了众多金矿床的工业矿体,灵北断裂既导矿又容矿.灵北断裂的构造控矿样式有"绳结"和"结环"状两种,灵北断裂带上4个金矿床等距分布,从南向北依次为七厘山、灵山沟、魏家沟、北截等金矿床,呈4~5km分布.在灵山沟矿区发现了SN向诸流河断裂,重新厘定了灵北断裂的空间分布,确定、命名了黄埠岭-凤凰山断裂,认为它与灵北断裂为斜列关系,二者同级别、同规模、同性质,而灵北断裂的南延部分则经过七厘山和灵山冯家进入莱州境内.  相似文献   
58.
位于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的吉林省中南部呼兰群变质岩中,发现含多硅白云母的蓝晶石片岩带。采用(40)~Ar-(39)~Ar连续阶段升温的方法,对呼兰群下部层位的黑云母片麻岩和上部蓝晶石片岩中的云母类变质矿物进行测定,分别获得(223.57±0.80)Ma、(224.41±4)Ma的坪谱年龄和(221.90±2.79)Ma、(223.27±4.53)Ma的等时线年龄。相同的方法得到侵位于呼兰群地层中、化学成分类似于岛弧拉斑玄武岩的角闪橄榄岩(302.00±6.30)Ma和(246.00±5.70)Ma不一致坪谱年龄,从而确定了该地区古亚洲—蒙古洋缝合及中生代碰撞造山的时限范围在302~225Ma,且造山作用可能经历了由碰撞造山到陆-陆叠覆造山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59.
王建  李碧乐 《世界地质》1997,16(4):20-25
首先介绍了两种简易岩石地球化学图解,即元素,元素对比值混合方程和混染岩,混染端员元素浓度差相关性图解。进而应用这两种图解配合其它地质事实共同验证了冀东迁西上营-十八盘地区的云英闪长质片麻岩是由奥长花岩是由奥长花岗岩浆对角闪质岩石不同程度同化,混染形成的。  相似文献   
60.
辽东后仙峪硼矿床含硼岩系中产出有电英岩,与硼矿床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发现矿区内电英岩呈层状分布于硼矿体的顶、底板,常夹于变粒岩层中,具完好的条纹条带状构造;在判别硅质岩成因的TiO2-Al2O3和(K2O+Na2O)-A l2O3二元图解上,投影点均落在海底热水沉积硅质岩区;δEu和δCe均为中等程度的负异常,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左倾明显,这些特征表明后仙峪硼矿床含硼岩系中的电英岩为热水沉积岩,与其关系密切的后仙峪硼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硼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