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科学   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哈陇休玛钼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目前仅有的中型斑岩型矿床。为了查明其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构建矿床成矿模式,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哈陇休玛矿床发育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两种类型包裹体,成矿流体呈现中高温(集中于280~340 ℃)、高盐度(w(NaCl),集中于6.00%~18.00%)和中等密度(集中于0.64~0.92 g/cm3)特点,成矿深度为2.4~4.1 km,形成于中浅成环境。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但主体以岩浆水为主;S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哈陇休玛矿床成矿模式为印支晚期东昆仑地区发生强烈壳幔混合作用,形成富含成矿元素的混合岩浆,含矿流体在随混合岩浆上升的过程中发生流体沸腾,并与大气降水混合冷却,导致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促使成矿物质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2.
金岭金矿埠南矿区成矿流体成分特征显示流体为有幔源流体参与的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流体。均一法测温表明成矿温度在 10 3~ 35 2℃ ,变化较大 ;通过Shenberger等和Hayashi等LogfO2 - pH图解 ,温度较低的成矿中期阶段 (2 5 0℃± )流体系统中的金明显比早期阶段 (30 0℃± )富集。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Au(HS) -2 形式存在。根据含CO2 三相包体估算 ,流体压力在 5 1~ 70MPa之间。根据Sibson等断裂带流体垂直分带曲线 ,在流体压力为4 0~ 370MPa时 ,断裂带流体压力和深度之间为非线性关系 ,成矿深度既不能用静水压力梯度也不能用静岩压力梯度来计算 ,应该用特定的流体压力和深度关系式计算。通过分段拟合深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式计算出金岭金矿成矿深度在 5 .7~ 6 .78km之间 ;按照Gebre Mariam等提出太古代后生金矿深度分类 ,属典型中成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东安金矿床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LA-ICPMS锆石原位定年方法,对黑龙江东安金矿成矿期脉岩流纹斑岩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显示,与矿化关系极为密切的流纹斑岩的U和Th含量分别为269.1×10-6~956.0×10-6和202.2×10-6~1276.8×10-6,Th/U比值介于0.43~1.80之间.流纹斑岩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09.6±1.7 Ma,与区内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成矿年龄相近,共同记录了本区早白垩世晚期的一次重要成岩成矿事件,反映了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减薄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4.
胶东邢家山钼钨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邢家山矿床是胶东地区一特大型矽卡岩-斑岩型钼钨矿床,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板块东南缘与扬子板块对接地带,在成因上与幸福山似斑状含角闪二长花岗岩密切相关,归属于该区与燕山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的特大型、大型和中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本文对该矿床透辉石榴矽卡岩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156.91±1.78Ma至160.70±1.66Ma,加权平均值为158.91±1.91Ma,对应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58.70±2.06Ma;这些年龄数据与区域上的燕山早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158.53±0.79Ma)相近,指示区域上该期铜钼多金属矿化与区内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时间和成因关系。中、晚侏罗世华北东部广泛的地壳增厚作用和地壳重熔导致的大规模地壳重熔型花岗质岩浆活动为该区钼钨多金属矿成矿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和流体。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胶东地区中生代以来岩浆活动及相应的成矿作用可能主要存在4期,即:约165~155Ma的铜钼多金属矿化期、约137~110Ma的金矿化期、约120~110Ma的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化期、和约100~75Ma的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化期,分别对应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的各期次花岗质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5.
苦海汞矿床是位于东昆仑造山带南带东段上的大型含金汞矿床。围岩为一套滨海-浅海相富含碳质碳酸盐(石英砂岩)建造。矿体受地层和构造联合控制,一般产在褶皱的层间剥离裂隙、构造裂隙及节理中,或产于褶皱翼部的断裂破碎带内。矿床成矿流体以建造水和大气降水为主,并可能有岩浆热液的加入。成矿流体盐度(w(NaCl))为1.90%~5.70%,密度为0.78~0.97 g/cm3;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8.8~291.6 ℃;成矿压力约43.24 MPa,成矿深度为4.56 km。研究表明,该区下二叠统含碳地层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晚三叠世受构造造山作用及相应的岩浆侵入所驱动的热液流体活化了矿质,并迁移至褶皱带层间剥离裂隙等部位沉淀成矿。总体上,该矿床为一受构造和地层联合控制的中偏低温热液矿床,相当于造山型金矿系列的浅成矿床。  相似文献   
16.
四平山门Cu-Ni矿化辉长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四平市山门银矿受伊通-依兰深大断裂的控制,在矿区范围内除Ag-Au矿床外还发现有铜镍硫化物矿床.多年以来,人们忽视了对该小型Cu-Ni矿床的成因研究,至今未见到有关矿床精确同位素年龄的报道.文章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锆石晶体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原位定年方法,对含矿的龙王辉长岩体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225.1 Ma(MSWD=2.7),与吉林中部红旗岭含铜镍硫化物矿床的1号岩体年龄一致.2个受不同深断裂控制的红旗岭矿床和山门矿床成矿年代的一致性,一方面为敦化-密山断裂与依兰-伊通断裂同为郯庐断裂北延分支的观点提供了年代学依据,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区域Cu-Ni成矿作用和Au-Ag成矿作用是与郯庐断裂不同时期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规律.该成果对指导相似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银金矿床的找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九三沟金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在火山盆地内呈脉状或岩株状产出,与金矿化空间上密切伴生。本文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讨论了石英闪长玢岩的成因、源区和构造背景,厘定了成岩时代。研究表明,九三沟石英闪长玢岩属于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活泼的不相容元素Th、U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和重稀土元素。岩石的Nb/Ta、La/Nb、Th/La比值都显示其具壳源特征,在Al_2O_3-MgO-FeO_t和R1-R2判别图解上均表现为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特征。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4.2±1.4 Ma,MSWD=0.17,为早白垩世晚期(燕山晚期),形成于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引起的东亚大陆走滑伸展的构造环境。而吉黑东部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与该期钙碱性–碱性火山岩–浅成浅成侵位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早白垩世晚期的火山机构和浅成钙碱性–碱性侵入体是吉黑东部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的找矿目标。  相似文献   
18.
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68±1)Ma(中侏罗世),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Ba、K、Sr,亏损Nb、Ta、P、Ti,δEu异常不明显,属Ⅰ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地壳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同时代火成岩构造演化背景,认为该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下的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Au-Cu-Co-Ni-Fe-Pb-Zn及其他多金属成矿带,2011年夏日哈木超大型镍矿床的发现使东昆仑一跃成为我国重要的铜镍资源基地。经过多年的勘查,东昆仑成矿带Cu-Ni找矿取得了较大突破,陆续发现了一批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岩体,如石头坑德、阿克楚克塞、浪木日和尕牙河等岩体。笔者依据近些年研究的成果对东昆仑成矿带岩浆铜镍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成矿特征作初步总结,并指出下一步找矿方向。形成的主要认识如下:东昆仑造山带至少发生了4期强度不等的Cu-Ni-Co-(PGE)成矿事件,分别为寒武纪—奥陶纪(535~445 Ma)、志留纪—泥盆纪(440~394 Ma)、二叠纪—早三叠世(271~239 Ma)与晚三叠世(233~208 Ma),其中志留纪—泥盆纪的岩体数量最多、矿化率最高,产出的矿床数量多、规模也最大,而其他期次岩体的数量少、规模小与矿化弱;与其他成矿期的岩体零星分布于整个东昆仑成矿带不同,志留纪—泥盆纪岩体严格产在昆中断裂以北,又以昆中带数量最多,丛聚性明显;成矿具有显著的专属性,成矿岩体均以杂岩体产出,岩相发育齐全,富含贵橄榄石和斜方辉石的超镁铁质岩是最重要的含矿岩石,多属于铁质超基性岩;原始岩浆起源于软流圈地幔的大比例部分熔融,地壳物质混染是硫化物饱和的关键因素;志留纪—泥盆纪岩体找矿潜力最大,主要分布在昆中带,是今后找矿勘查的主攻方向和区域,其他期次找矿潜力较小,但仍需进一步评价寒武纪—奥陶纪岩体的Cu-PGE含矿性。  相似文献   
20.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北段、中亚造山带东南段和西环太平洋外带交汇部位,经历了多期次的叠加改造运动,使得该区成为研究大陆造山带地质构造演化、地质构造域转换以及构造作用叠合成矿的理想区域.本文选择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南段的福安堡钼矿区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岩浆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福安堡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72.5±0.8 Ma,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72.8±1.1 Ma,二者形成时代均为中侏罗世.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类岩石具有高硅(66.62%~71.21%)、高钾(2.55%~4.49%)、准铝质的特征,显示出高钾钙碱性岩石的特点.岩石整体相对富集Rb、Th、K、U和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Yb、Y、P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馏比明显且富集轻稀土((La/Yb)N=10.70~34.04),与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的微量元素特征一致.Sr-Nd-Hf同位素显示样品具有低的ISr值(0.7044~0.7070)、正eNd(t)值(+1.77~+3.54)和年轻的tDM2年龄(816~671 Ma),锆石eHf(t)值为+6.1~+9.5,tDM2=699~523 Ma.综合研究表明,福安堡花岗质岩石是亏损地幔物质通过部分熔融形成新生下地壳后,经再次熔融形成了酸性侵入岩的结果,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构造背景下的软流圈物质上涌以及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可能是形成这套花岗岩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