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科学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麦哲伦海山区MA、MC海山玄武岩基岩的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麦哲伦海山区MA、MC海山玄武岩基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表明,岩性为蚀变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等;结构为基质具间隐、间往结构及拉斑玄武结构的斑状结构;矿物组成为斜长石、橄榄石、辉石及脱玻化玻璃等。按岩石化学成分分类属碱性玄武岩,而稀土分配模式属洋岛碱性玄武岩类型。  相似文献   
52.
2006年7月—2007年11月对广东湛江、大亚湾和汕头海域角毛藻的种类多样性、优势种群构成、细胞丰度、地理分布及其季节动态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调查期间,在上述海域共发现角毛藻40种(含变种、变型、2个未知角毛藻种),其中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和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等为优势种,且均为赤潮种。湛江海域角毛藻细胞丰度夏季远高于其他3个季节,而种类数则以冬季为多。大亚湾和汕头海域角毛藻的种类数和细胞丰度则是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湛江、大亚湾和汕头海域角毛藻细胞丰度的年平均值分别为602.31×106个/m3、49.89×106个/m3和1 032.11×106个/m3。各海域细胞丰度的地理分布因季节而异。整体而言,大亚湾海域的角毛藻是种类数较多,而细胞丰度较低;而湛江和汕头海域的角毛藻则种类数较少,但是细胞丰度很高,表明其群落结构不稳定。  相似文献   
53.
利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对采自我国沿海海域的若干水样进行观察,对其中的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 Cleve开展了分类学的专题研究.鉴定了5个种和变种为我国的新记录种类,它们分别是伦德海链藻 Thalassiosira lundiana Fryxell、单环突海链藻 Thalassiosira monoporocyclus Hasle、厄氏海链藻范氏变种 Thalassiosira oestrupii var. venrickae (Ostenfeld) Fryxell et Hasle、玫瑰海链藻 Thalassiosira rosulata Takano和地中海海链藻 Thalassiosira mediterranea (Schroder) Hasle.对每个种类的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分布进行说明并提供了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54.
李扬  吴黎光  李献华 《地质学报》2024,98(3):862-875
地质年代学为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提供时间坐标,以定量解析地质过程先后关系和时间尺度。历经百余年发展,定年技术在研究对象、测试效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维度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地质年代学研究已从仅提供时代约束过渡到更加强调对地质过程时间尺度与节律的研究,进而约束地质事件的驱动机制和互馈机理。然而,基于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绝对定年技术精度存在物理极限,不能无限提高,且其时间分辨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变差,难以满足深时地质研究的高时间分辨率需求,发展时间分辨率不受绝对年龄约束的相对定年技术是地质年代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围绕扩散年代学这一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相对定年技术,在系统回顾其理论模型和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对制约扩散年代学准确性和精确性的问题,如扩散系数的不确定性、扩散初始条件假设、浓度曲线的测试质量以及误差评估等进行了探讨。本文还对扩散年代学近年来在岩浆储存与运移、成矿时间尺度与节律和变质过程等领域取得的部分重要进展予以评述。精确的扩散系数是开展扩散年代学研究的前提,以石英中的Ti为例,不同实验给出的扩散系数差异超过3个数量级,据此计算的花岗岩岩浆在固相线上的储存时间从几十年变化到百万年尺度,显著影响我们对岩浆储存状态的理解。高质量的元素浓度剖面测量是扩散年代学的关键,因石英Ti含量的高空间分辨率精准测量较为困难,CL灰度常被作为Ti含量的替代指标,但这需要考虑Al等元素对CL灰度的影响,并严格评估Ti含量校正曲线和扩散剖面空间尺度不匹配对定年结果的影响。高温变质过程U Pb定年通常给出较为离散的表观年龄,并被解释为变质过程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这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高温下同位素体系因扩散引起的不封闭予以解释。展望未来,进一步完善扩散年代学在高温体系中的研究,拓展在中低温条件下的应用,并与绝对定年深度结合,是扩散年代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实现深时地质研究高时间分辨率解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5.
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生态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河流开发与保护的流域生态安全概念出发,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模型方法,构建了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生态指标体系。在分析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提出该指标体系包括5个生态属性层,即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河流地貌、生物及栖息地和社会环境,分析各属性主要生态要素,并进一步细分为19个要素层。根据中国水工程规划设计类型和阶段划分,考虑不同的空间尺度效应,建立了该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并采用专家咨询、频度分析方法,筛选确定了36个关键生态指标。该指标体系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可适用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规划设计阶段及水工程类型。  相似文献   
56.
基于Virtools平台的辅助规划审批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基于Virtools平台开发的规划审批系统的系统框架、系统设计进行研究,并针对其中数据库建设和部分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7.
基于数据的分布考虑,该文介绍如何使用SQL的存储过程与代理作业,将SQL数据从省级到地州一级分布存储管理,从而分担省级服务器的负担,同时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释放网络连接数和网络带宽。  相似文献   
58.
利用14C测年技术对驻马店市地热流体年龄进行计算,结合热储沉积时代、地热流体赋存深度可以判断流体补给来源、径流速度及可更新能力,对研究区域地热赋存规律、资源评价有重要意义。结果显示,驻马店市自西向东地热流体年龄从26ka增加到54ka,遂平县赋存深度1,400m的地热流体较上蔡县、汝南县、平舆县、新蔡县赋存深度1,000m的地热流体更为年轻,表明驻马店市地热流体以侧向缓慢径流为主,垂向交替作用极为微弱。在工程实践中,以不考虑侧向补给、垂向补给的弹性释水量作为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59.
Benthic diatoms constitute the primary diet of abalone during their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To evaluate the dietary preferences of early post-larval abalone, 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 we analyzed the gut contents of post-larvae that settled on diatom films. We compared the abundance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diatom assemblages in the gut to those of the epiphytic diatom assemblages on the attachment films, and identified 40 benthic diatom species in the gut contents of post-larvae 12 to 24 d after settlement. The most abundant taxa in the gut contents were Navicula spp., Amphora copulate, and Amphora coffeaeformis. Navicula spp. accounted for 64.0% of the cell density. In the attachment films, we identified 110 diatom species belonging to 38 genera. Pennate diatoms were the dominant members including the species Amphiprora alata, Cocconeis placentula var. euglypta, Cylindrotheca closterium, Navicula sp. 2, and A. coffeaeformis. Nano-diatoms (<20 μm in length) accounted for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species number and cell density of the diatom assemblages in the gut contents and on the films. This suggests that nano-diatoms are important to the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abalone se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diatoms between in the guts and on the biofilms suggests that early post-larval grazing was selective. An early post-larval abalone preferred nano-diatoms and the genera Navicula and Amphora during the month after settlement.  相似文献   
60.
刘慧  樊杰  李扬 《地理研究》2013,32(1):90-98
“美国2050”空间战略规划是美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全国国土空间战略规划,由联邦政府提议,旨在研究和构建美国未来40-50年空间发展的基本框架,以应对21世纪面临的各种挑战。在分析“美国2050”空间战略规划制订的背景的基础上,文章从基础设施规划、巨型都市区域规划、发展滞后地区规划、和大型景观保护规划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美国2050”空间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归纳总结了“美国2050”空间战略规划的特点,探讨了“美国2050”空间战略规划在理念、方法、机制等方面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