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科学   10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网格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由于WebGIS缺少"集成"和"互操作"所造成异构GIS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操作问题;而且可以结合高性能计算手段解决GIS扩展应用中的高密集的计算问题。Grid GIS不仅能为应用提供丰富的各类GIS资源,而且为解决分布异构环境下的GIS共享以及互操作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如何利用Grid技术为那些异构GIS应用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为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基于Grid的高性能GIS的体系结构、整体布局等关键技术,同时对如何构建高性能的GIS服务节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2.
行星系日心经度和行星会合指数是行星系统运动的两大重要指标,在研究行星系统运动特征及演化规律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行星会合指数可用于表征行星系统会合与分离的程度;行星系日心经度可用于表征行星系质心的准确方位,在研究行星系质心方位变化特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行星系日心经度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利用索周法分析发现行星系日心经度具有准11.5年的主周期变化规律;利用功率谱分析表明近两千年的行星系日心经度数据中具有显著的11.893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利用Morlet小波分析表明200年的数据中行星系日心经度周期规律分布在10~20年的时域内;三种分析方法均表明行星系日心经度具有准11.5年的变化规律.同时,借助索周法对行星系日心经度和行星系统对太阳引潮力进行周期对比分析,存在相似的周期性规律.因此,行星系日心经度和太阳引潮力指标均可用于分析太阳活动变化规律.为研究行星系统运动对太阳活动的影响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基于1984~2016年间的3个时期遥感影像及潮汐潮位资料,利用相同潮位对比法,分析了胶州湾潮间带的面积及质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30a来胶州湾潮间带减少明显.1984~2001年潮间带面积减少了52.80 km~2,2001~2016年潮间带面积减少了8.10km~2.潮间带质心偏移最明显的区域为黄岛地区.1984~2001年该区域质心向东南方向偏移量达1 061.48 m;2001~2016年该区域质心向东北方向偏移达2 881.64 m.在不同时间段内,引起潮间带面积和质心变化的原因并不相同.1984~2001年潮间带面积的减少和潮间带质心位置的偏移主要是由海水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盐田的建造引起的;而2001~2016年潮间带面积的减少和潮间带质心的偏移主要是由于盐田、养殖池废弃,代之以大规模的填海造陆活动引起的;除此之外,河口泥沙淤积、冲刷等现象也对潮间带面积的变化和潮间带质心位置的偏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李国庆  陈辉  谷修涵 《气象学报》2002,60(3):301-308
在旋转流体盘中做物理实验 ,模拟研究北半球东半部对流层夏季平均大气环流的形成物理机制。用镍铬电阻丝通电加热实验盘底作为热源 ,用冷水循环的铜管对实验盘底制冷作为冷源。将热源及冷源分布在绘有北半球极赤射面投影地图的底面上。人工地制造出中高纬西风带及越赤道气流模型。用流体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北半球东半部对流层夏季平均大气环流物理机制。逐个地试验了海陆温差、青藏高原地形及其高空热源、中高纬西风带 ,及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海洋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环境容量,但是海洋资源和环境容量都不是无限的,因此,及时地对海洋开发和保护状况进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一、美国的海洋战略评价制度 美国非常重视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评价工作。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设有海洋资源保护和评价办公室,在办公室内还专门设立了“战略评价处”。战略评价处的工作成果对海洋开发带  相似文献   
76.
以内蒙古朱日和风电场为例,利用Landsat 5及Landsat 8数据对风力发电机建设前后的地表温度(LST)及蒸散发(ET)进行了模拟,并统计了风力发电机所在位置与周围8个相邻像元、以及风力发电机240 m缓冲区范围内的LST、ET均值及显著性差异,以此来判断风力发电机对荒漠草原地表温度及蒸散发的影响程度.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77.
通过系统梳理日本适应气候变化法律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日本多主体适应气候变化的框架机制,结合其目前具体的适应实践进展,总结出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启示。研究发现,日本适应气候变化法律政策的发展经历了由重减缓、轻适应,到上升至国家战略,再到立法这3个阶段,形成了以国家、国立环境研究所、地方公共团体、地区气候变化适应中心、企业和居民为主体的多主体适应框架,从科研成果与决策应用转化、适应信息“共享—反馈—更新”有效循环、建立跨地区合作平台、适应资金支持、实施进度监测管理等5个方面构建了多主体适应气候变化机制。目前日本各适应主体逐步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实践,但适应工作仍处于初期阶段,适应信息共享体系、跨地区合作细则以及适应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结合日本的法律政策经验和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了中国应科学定位适应气候变化法律地位、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监测评估—信息共享—适应行动—效果评价”多主体适应框架的机制体制,引导企业采取气候风险管理和适应性商业活动,提高居民的适应认知和适应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8.
数据网格的发展促进了空间信息的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然而,随着空间数据源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分布性、异构性和动态性特点,如何实现大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无缝集成和应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空间信息的数据特征和管理机制决定了只有在一个开放的、分布的系统平台上,才能实现全面的管理、共享和使用。本文论述了如何借助数据网格研究分布式空间数据协同操作和控制技术,提供一种服务一致化技术,将各种分布异构的数据资源通过网格化过程来实现数据服务的标准化,为用户提供一致化的接口。并对其中的研究重点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79.
以黄河三角洲北部风电场为例,利用SEBAL模型,采用Landsat5-TM和Landsat8-OLI/TIRS数据、气象数据、DEM数据以及MODIS数据反演出风电场建设前后水体的蒸散发(ET),分析单个风机和风电场对水体ET的影响,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在单个风机中,风力发电机的建设对以风机为中心的200 m缓冲区内水体ET有均匀化作用,并且对缓冲区内的各风向水体ET均匀化程度不同,下风向区域水体ET的均匀化程度最大,旁风向区域水体ET的均匀化程度最小。(2)在整个风电场区域内,风机数量影响风电场对水体ET的均匀化程度,且风机密度与均匀化程度呈负相关,风机越密集均匀化程度越小、越稀疏、均匀化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80.
太阳黑子磁场磁极性指数作为衡量太阳磁场磁性变化的重要指标,在研究太阳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根据1749—2019年的太阳黑子磁场磁极性指数时间序列(SMFPI),利用索周法获得其周期性特征并成功构建了太阳黑子磁场磁极性指标.通过对近270年太阳黑子磁极性数据的索周分析,发现存在显著的准2216年、1820年的主周期规律,其中以准2216年的周期性最强.对太阳黑子磁场磁极性指标进行数值模拟,重建了近270年的太阳黑子磁场磁极性时间序列;通过对比太阳黑子磁场极性的重建数据和观测数据,发现构建的太阳黑子磁场磁极性指标能够准确反映太阳黑子磁场磁极性的变化规律.利用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分别对太阳黑子磁场磁极性观测数据和重建数据进行周期性分析:功率谱分析表明两组数据均具有平均2254年的主周期和1813年的次周期;小波分析表明两组数据在1749—2019年期间近270年整个时段内具有17~435年的周期区间.因此,两种周期分析结果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也同索周分析呈现的结果保持一致.太阳黑子磁场磁极性指标能够有效重建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时间序列,准确反映太阳活动的变化趋势;进而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