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科学   4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cloud features of Typhoon Nida (2016) are simulated using a new microphysics scheme (Liuma) within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Typhoon characteristics simulated with the Liuma microphysics scheme are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s and those simulated with a commonly- used microphysics scheme (WSM6).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different microphysics schemes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track of the typhoon but doe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intensity and the cloud structure of the typho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loud hydrometeors and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peripheral rainband are affected by the microphysics scheme. The mixing ratios of rain water and graupel correlate highly with the vertical velocity component and 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 at the typhoon eye-wall region.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with WSM 6 scheme, it is likely that the very low typhoon central pressure results from the positive feedback between hydrometeors and typhoon intensity. As the ice-phase hydrometeors are mostly graupel in the Liuma microphysics scheme,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is aspect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12.
李喆  马占山  刘奇俊  杨军丽 《气象》2019,45(6):756-765
应用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单柱模式(GRAPES_SCM),对热带暖池国际云试验(TWP-ICE)个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和实际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诊断并改进了Liuma云微物理方案对热带对流云微物理特征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在GRAPES_SCM框架下,Liuma原方案和WSM6(WRF single moment)方案均能呈现出TWP-ICE期间热带云系的发展特征,并能够明显区分试验期间的季风活跃期和季风抑制期。活跃期Liuma原始方案和WSM6方案模拟的冰云组成结构差异显著,在Liuma原始方案所模拟的冰相水凝物分布中,存在冰雪含量过少、霰过多的现象。改进后的Liuma方案对程序中各微物理过程计算顺序进行了优化,改进后霰质量混合比明显减少,冰雪质量混合比明显增加,冰相水凝物分布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双极化天气雷达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即同时发射同时接收模式和交替发射同时接收模式。比较了两种工作模式在谱参数估计精度、速度测量范围、地杂波抑制、信噪比等方面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分析了天气雷达中的退极化现象及其对差分反射率产品的影响;以线性退极化比为例,讨论了极化参数的测量误差对双极化天气雷达系统极化隔离度的要求。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精确的极化测量对双极化天气雷达的极化隔离度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营一D1井是2006年为揭示营城组内幕基准剖面而布置的探井.经揭示,营城组一段及下段岩性为:熔岩,包括流纹岩、松脂岩、珍珠岩和玄武岩;火山碎屑熔岩,包括角砾熔岩、凝灰熔岩和熔结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包括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沉火山碎屑岩,包括沉凝灰岩和沉火山角砾岩.其岩相主要为喷溢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物性测试资料显示,该井岩心平均孔隙度为15.17%,平均渗透率为1.51×10-3μm2,孔渗线性相关性较好.根据压汞数据各参数将孔隙结构分为6类.综合评价物性与孔隙结构,将该井段划出4类储层:Ⅰ类为好储层,高-特高孔、特高渗,细、中、粗喉共存,粗喉比例大;Ⅱ类为次好储层,高孔、高渗,细喉为主;Ⅲ类储层为中等储层,中孔、中渗,细喉;Ⅳ类为差储层,中、低孔,低溶,细喉.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裂隙岩体内凝结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宜阳锦屏山为研究区,监测夏冬两季研究区不同方位裂隙岩体内不同孔深位置处的空气温湿度数据,并分析其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监测数据显示相对湿度多时段连续达到饱和状态。时间上,夏、冬两季各壁面裂隙岩体内均有凝结水形成,夏季比冬季更易形成凝结水,冬季夜晚较白天更易形成凝结水;空间上,研究区裂隙岩体内凝结水分布情况受温度、水分分布及运移传递规律影响,除东、南两壁受冬季西北风的影响,壁面高位置处受太阳辐射较强,部分汽态水向低位置处运移,使得高处凝结水分布范围比低处小。夏季岩体内部凝结水区域外边界在孔深20~50 cm,冬季约在100~200 cm。  相似文献   
17.
李喆  李永树  卓云 《地理科学》2014,34(6):757-761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监测点位布设稀少且分布不均,特别是大区域的降雨监测和预报存在着不准确现象。利用GIS技术,以都江堰市为研究区,结合降雨随海拔变化规律与实测降雨数据,初步建立了降雨随海拔高度变化的二次曲线计算公式和等高线对应转折拐点降雨图层,参考对比自定义降雨矩阵点图层生成的预报降雨栅格效果,最后在基于AE开发的山地平原过渡区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中,依据等高线拐点降雨图层动态生成研究区降雨栅格,作为该系统下预警指标动态监测模块的主要指标因子,初步解决了研究区降雨监测点位少的情况下,全区预报降雨可视化程度低和局部预报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降雨预报的准确性和直观性。  相似文献   
18.
TGQ-15型轻便取样钻机钻具改进实验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市土壤地质环境情况,改进以钻代槽(浅层钻探技术)。选取TGQ-15型轻便取样钻机,在北京市平原区、山区共开展两种类型改进应用实验,即取样管改进应用实验和取样管外部刻度尺改进应用实验。在河床沉积区、河床一级阶地和山前坡积区,3种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的方法采集样品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材质对比以及样式设计的有机玻璃管用来取样及存储土壤样品是安全的,并且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不会受到影响;通过对3个不同地貌单元的分析评价后得出结论,钻机采取垂直样品过程中,Cu(铜)、Zn(锌)、Pb(铅)、Cr(铬)、Ni、Cd(镉)、AS(砷)和Hg的含量未受影响,其分析评价结果可以反应取样区域的污染状况;经过改进设计的刻度尺,提高了孔深校正的效率和精度,同时便于地质地层的编录。总之,钻机的改进避免了土壤的人为污染,提高了土壤样品质量,同时提高了取样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天津空港工业园区建设大气污染物网格化监测系统,基于控制变量法、Moran's I研究并形成大气污染过程与气象风场响应关系建立方法体系。结果表明:工业园区垂直层次主要污染物为PM2.5、NO2、PM10、O3。SSW风、ENE风、SE风分别对高浓度PM2.5、NO2、O3及PM10区外传输影响较大。除区内自排放外,区外机场南西南段排放对PM2.5影响较大;区外东东北方向津汉公路、东丽湖路等道路移动源对NO2影响较大;O3及PM10受区外东南方向津滨高速、宁静高速及津北高速移动源,以及机场东南段排放影响较大。对于区内气流辐合区,9月23日09时1#应加强PM2.5、NO2、PM10协同管控,2#应关注NO2管控,3#西北延长带及5#北向延长带应关注O3管控;15时应加强对工业园区中、西、东、东南部PM2.5、O3、NO2协同管控;21时14#应加强PM2.5、O3协同管控,17#、18#应关注PM10管控。  相似文献   
20.
松诺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格咱岛弧东斑岩带中部,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印支期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良好。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获得了黄铜矿化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结晶年龄为204.7±1.4Ma(MSWD=0.21)。松诺含矿石英二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铝(Al_2O_3=14.03%~15.99%,平均为15.19%),富碱(K_2O+Na_2O=6.82%~7.99%),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显示准铝质特征(A/CNK=0.793~1.025,平均为0.92),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N/YbN=13.32~24.3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U、Sr),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Ce、P、Ti),岩石属I型花岗岩。松诺地区成矿岩体成矿时代发生在印支晚期,成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区域构造演化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特征表明含矿岩体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其形成与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造山作用存在密切的联系。结合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定年的研究,松诺铜多金属矿与普朗铜矿具有相似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成矿时代,资源潜力较大,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