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淮南地应力普查确定的地震危险区与相邻区域的地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淮南及邻区的地应力普查资料确定了相应的地震危险区,并分析和讨论了其与地震的关系。认为地应力普查是探索地震预报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2.
结合工程实例叙述了填埋场场址选择和防渗处理设施,建立针对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对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填埋场不仅工程措施简单,工程投资少,而且对地下水的污染甚微,能更好满足填埋要求。  相似文献   
23.
以"霍山震情窗"的地震质为背景,讨论安徽省大别山地区"4大水库"的水位变化,引起的水库诱发地震,对"霍山震情窗"中提取更多前兆信息的影响.在科学地排除水库地震活动"穴"对"霍山震情窗"影响的同时,用地震活动窗的思想,客观反映孕震区附近的构造应力场信息,在华东及安徽省附近中强地震前后应力状态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4.
黑鱾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形态解剖学和石蜡组织切片方法,对黑鱾(Girella leonina)卵巢发育周期中各个时期卵母细胞的形态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期间共采集到雌性黑鱾样本165尾,按照各个时相形态特征和卵巢周年变化情况,黑鱾卵子发生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周年观察发现,8~10月大部分鱼卵巢处于Ⅱ期;9月至翌年3月进入Ⅲ期,从1月份开始,卵母细胞内出现卵黄颗粒;翌年3~4月黑鱾卵巢进入Ⅳ期,并在4月发育至V期并开始排卵,排卵后一直到当年7月,卵巢退化吸收进入Ⅵ期,随后又回复至Ⅱ期.黑鱾在3周龄达到性成熟,性腺指数低,V期卵巢时平均为2.61%,每尾雌鱼绝对怀卵量仅有5×104~10×104粒,相对怀卵量为4 026粒/克(体重).黑鱾属于分批产卵类型鱼类,一年一次性成熟.  相似文献   
25.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密切相关。为了探究岛礁性鱼类黑魢的消化生理特点, 文章以黑鱾(Girella leonina)为研究对象, 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研究其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 探讨其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环境适应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1) 食道向腔内形成纵向6个粗大皱褶, 该皱褶具明显横纹肌, 扩张性较强, 黏膜上皮间分布着黏液细胞, 呈锥形; 2) 黑鱾为“V”形胃, 可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3个部分, 胃腺横切面为圆形, 管腔由数个腺细胞围成, 胃肌层平滑肌层极厚, 为内环肌层外纵肌层结构, 其中胃体部固有层处胃腺最为发达, 胃黏膜形成许多皱襞, 幽门胃具多级分枝皱褶; 3) 幽门处分布有150多条分枝状盲囊, 盲囊腔内充满黏膜褶, 黏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 不具有杯状细胞; 4) 肝脏分为左右两叶, 组织结构呈现出一般硬骨鱼类的共性, 肝细胞体积较大, 呈多边形, 大小约为30μm; 5) 肠道具有4个肠曲, 比肠长值约为1.52±0.06, 介于植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之间, 整个肠道均有大量杯状细胞分布, 肠道内具发达的小肠绒毛凸起, 绒毛基部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形成肠腺, 腺体开口于相邻绒毛基部之间, 前中肠作为主要消化吸收场所, 其绒毛数量和高度要大于后肠。文章研究了黑鱾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与其消化、吸收的关系, 认为黑鱾消化系统具备典型杂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26.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密切相关。为了探究岛礁性鱼类黑魢的消化生理特点,文章以黑鱾(Girella leonina)为研究对象,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研究其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探讨其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环境适应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食道向腔内形成纵向6个粗大皱褶,该皱褶具明显横纹肌,扩张性较强,黏膜上皮间分布着黏液细胞,呈锥形;2)黑鱾为"V"形胃,可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3个部分,胃腺横切面为圆形,管腔由数个腺细胞围成,胃肌层平滑肌层极厚,为内环肌层外纵肌层结构,其中胃体部固有层处胃腺最为发达,胃黏膜形成许多皱襞,幽门胃具多级分枝皱褶;3)幽门处分布有150多条分枝状盲囊,盲囊腔内充满黏膜褶,黏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不具有杯状细胞;4)肝脏分为左右两叶,组织结构呈现出一般硬骨鱼类的共性,肝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大小约为30μm;5)肠道具有4个肠曲,比肠长值约为1.52±0.06,介于植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之间,整个肠道均有大量杯状细胞分布,肠道内具发达的小肠绒毛凸起,绒毛基部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形成肠腺,腺体开口于相邻绒毛基部之间,前中肠作为主要消化吸收场所,其绒毛数量和高度要大于后肠。文章研究了黑鱾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与其消化、吸收的关系,认为黑鱾消化系统具备典型杂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27.
针对半干旱地区大规模植被恢复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引入经济学的乘数效应理论,探索创建了基于流域水循环演变的水资源效应评价模型,从广义水资源的角度出发,评价了植被恢复引起水循环演变条件下水资源效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大规模植被恢复引起北川河流域水循环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在降水条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植被恢复前后地表产流系数从0.254降为0.207,基流系数从0.156降为0.134;陆地水循环过程中,土壤-植被系统的有效用水占比增加,土壤水-地下水系统有效用水占比减小;单位降水量(100 mm)的狭义水资源效应降低了7.2 mm,涵盖生态效应的广义水资源效应增加了5.2 mm,水循环变化引起流域水资源效应提高。植被恢复引起降水在不同水循环环节上分配的变化趋势符合国家以生态为核心的布局,对提高半干旱地区流域水资源综合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水平井注水泥过程中,顶替效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套管偏心度、冲洗液流变性能以及冲洗液与钻井液的密度差的影响较为突出。为了解水平井固井注水泥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借助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偏心水平井三维模型,采用流体体积法(vof)进行了冲洗液顶替钻井液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井筒直径为215.9 mm(81/2 in),模拟套管外径为177.8 mm(7 in),环空长度为300 m,冲洗液顶替速度为1 m/s,套管偏心度根据具体算例选取0、0.2、0.3、0.4。模拟结果表明:顶替效率随套管偏心度增加而降低,适当提高水泥浆流性指数,降低稠度系数有利于提高顶替界面的稳定,缩短界面长度,提高顶替效率。当冲洗液与钻井液之间形成正密度差关系时有利于顶替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9.
朱亮华 《地理空间信息》2011,9(3):173-174,177
介绍了全站仪在立式金属罐容量测量的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对测量前准备工作、测量过程、后期数据处理、注意事项等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30.
三峡工程建设期库区耕地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三峡工程建设前后15年三峡库区耕地的遥感动态监测和耕地变化分析,揭示出耕地变化的影响因子。2007年三峡库区耕地垦殖指数为0.25,三峡工程建设期,耕地资源减少4%,平均每年递减3 977hm2。耕地占补比例为26:1,占补不平衡,土地承载能力不足;减少耕地中优质耕地占61%,耕地质量总体下降;库区2007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