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科学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根据对祥探8井华力西末期风化壳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原油具有饱和烃含量高,芳烃、非烃、沥青质含量低和全油C同位素轻的特点,生物标志化合物藿烷系列具有C30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等特点,指示生烃母质类型好,沉积环境为高含盐的还原环境,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与祥探9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一致,指示与石炭系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层因长期以来被视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褶皱"基底"而受到油气勘探界的忽略.近4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上古生界除局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动力接触变质或热力变质外,并没有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初步查明本区石炭系-二叠系在区域上分布4套烃源岩,自上而下为:上二叠统(林西组、索伦组)、中二叠统(哲斯组、吴家屯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和下石炭统(白家店组、红水泉组).其中上二叠统和中二叠统中的暗色泥岩单层最大厚度迭百余米、累计厚度迭数百米至千余米,区域分布广,依据有机地球化学主要指标(有机碳、成熟度、干酪根类型),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是本区上古生界2套区域主力生烃层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远景,可望构成松辽及外围地区油气勘探战略接替新层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两广交界地区发育的壶垌片麻状复式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的分析研究。该复式岩体主要由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组成,获得片麻状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443.1±2.0Ma。其中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和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总体具有较低硅(SiO2=62.92%~67.54%)、较低碱(K2O+Na2O=3.98%~5.17%)、准铝质(A/CNK=0.83~0.93)的化学组成特征,属于中钾含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ACG);而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1.55%~72.78%)、高碱(K2O+Na2O=6.65%~7.57%)、准铝-弱过铝质(A/CNK=0.92~1.05)的化学组成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岩石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U、Ba、Rb和Th)和轻稀土元素,而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并具有较高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0.71268~0.71482)和较低的εNd(t)值(-9.4~-2.6),反映其具有俯冲消减作用形成的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壶垌片麻状复式岩体很可能是在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之间的洋壳岩石圈向南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引发软流圈地幔上涌,其所带来的热能诱发了岩石圈地幔和上覆云开地块的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源母岩浆,再经历不同程度分离结晶作用,从而形成了本区大陆边缘弧型岩浆岩。因此,壶垌片麻状复式岩体是云开地块北缘早古生代洋陆俯冲-碰撞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14.
曹洁  张永生  宋天锐 《地球学报》2013,34(1):103-110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是我国东部重要的中生代陆相含油气区,属东北含油气亚区的一部分。早白垩世以陆相湖泊沉积为主,但有多次规模不等的海侵事件发生,本次研究进一步对鸡西盆地鸡D7井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砂岩的结构构造、矿物排列、碎屑岩组分、胶结物、综合结构系数、重矿物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早白垩世地层发现了具典型滨海潮下带特征的双粘土层构造;该层位砂岩多为少石英或者石英含量在25%左右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受海侵作用影响,城子河组砂岩综合结构系数平均值为20.16,穆棱组平均值为46.65,表明穆棱期比城子河期受海侵影响更为明显;并且在砂岩中发现重矿物20余种,呈条带状富集,尤其是特征矿物海绿石、自生独居石、莓状黄铁矿及自然金等具明显海侵相特征。本次研究为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海侵的存在提供了一系列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选用山东12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007-2019年地面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短时强降水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其间共有695个短时强降水日、3 337个短时强降水时次和6 257个短时强降水样本,基于排序法确定山东省极端短时强降水阈值为71.2 mm·h-1,鲁东南地区阈值最高,鲁中地区阈值最低.2)各站年均发...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汛期小时降水过程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旭光  顾伟宗  邱粲  曹洁 《气象》2018,44(8):1063-1072
利用山东省74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时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山东省汛期(5-9月)短历时和持续性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过程降水量和过程历时显著增大使得山东省汛期总降水量略有增加,持续性降水过程次数、过程降水量、过程历时的增加对总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2)短历时总降水量以鲁中山区、鲁东南地区最多,鲁东南沿海、半岛东部持续性总降水量最多;短历时过程降水量、平均雨强以鲁东南向西北方向经鲁中山区至德州一带最大,持续性过程降水量、平均雨强在半岛东部和鲁东南部分地区最大。(3)短历时峰值雨强以鲁中山区周边地区较大,持续性峰值雨强以鲁南、鲁东南、半岛东部较大。(4)鲁中山区、鲁南及半岛个别地区短历时降水一般开始于午后(13-18时),鲁中山区周边及半岛沿海一带多以夜雨为主,持续性降水过程开始时间多出现在夜间。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山东22个基本(准)气象站小时气象观测资料,采用A值法计算了山东1961—2017年逐日大气自净能力指数(the atmospheric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index,ASPC),分析了其气候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利用MK检验(Mann-Kendall检验)和MT检验(Moving-t,滑动t检验)方法对历年ASPC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平均ASPC气候倾向率减小趋势极显著(P<0.01),除章丘和威海外,其他各地ASPC减小趋势均极显著(P<0.01);春季各月ASPC较大,历年各月ASPC随时间明显减小;年和四季ASPC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半岛地区较大,鲁南等内陆地区相对较小;年和春、夏、秋、冬季ASPC突变年份分别出现在2003年和2006年、2003年、2003年、2005年。济南、青岛地区ASPC分别从1999年、1993年开始显著减小,低ASPC日数历年变化大致与ASPC变化相反;济南和青岛历年各月ASPC变化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邱粲  王栋成  李娟  曹洁  董旭光 《山东气象》2017,37(4):91-100
基于风廓线雷达数据产品的垂直速度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站2014年分钟降雨记录,采用多项式非线性拟合方法,探讨了各季节特征高度层垂直速度与地面降雨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场次降雨过程的分钟数据分析了垂直速度阈值对降雨开始、结束时间以及降雨强度的指示性。结果表明,垂直速度能够反映雨滴的下落速度特征,综合各个高度层来看,700 m高度层垂直速度与小时雨量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为稳定,其他高度层在不同季节拟合优度差别略大;垂直速度的大小虽不能完全定量地预报降雨强度,但对于整个过程的雨强波动变化有着明显的指示性作用,700 m高度层垂直速度对于降雨的预报指示效果最为稳定。垂直速度对降水的指示性可用于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冰雹、降雪等的预警及临近预报,其阈值的确定受降水相态、降水类型、气温、湿度、湍流等影响,且并非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栋成  邱粲  董旭光  曹洁 《气象》2019,45(8):1169-1180
基于相同站点的济南边界层风廓线雷达(WPR)和L波段雷达大风探空测风(以下简称LW)资料,采用相关、拟合、廓线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对比两者大风(≥10.8 m·s~(-1))数据的各统计特征、相关性、时空变化规律的异同。结果表明:(1)两者u分量、v分量、风向、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965、0.994、0.665,标准偏差分别为2.04 m·s~(-1)、2.88 m·s~(-1)、10.82°、2.53 m·s~(-1),大风数据相关性总体较高,且相关系数风向优于风速的、降水样本优于非降水的,表明WPR观测大风数据可信、降水期间WPR水平大风数据可以使用。(2)两者大风风向、风速基本一致,但在低层差异较高层的大,尤其是340 m及以下高度层更显著,降水、非降水、全部样本在2980、1900、2740 m以下WPR风向值均略小于LW,而在1300、2740、1660 m以下WPR风速值均略大于LW。(3)两者资料互补性总体较好,大风风向、风速、v分量差值随高度变化符合对数律递增或递减规律,但u分量需分段拟合;在进行回归方程求算和资料互补时,应考虑差异随高度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曹洁  张永生  宋天锐  王俊涛 《地质通报》2010,29(7):1024-1030
前人研究所获得的海相化石证据表明,中国黑龙江东部早白垩世早期曾发生多次规模不等的海侵,多层厚度不等的海相夹层赋存于下白垩统中。对研究区白垩纪砂岩中的海绿石、独居石、莓状黄铁矿等自生矿物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背散射特征和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证实,这些特征均与典型海侵相的特征接近,说明不仅含海相化石的层位系海侵成因,含这些自生矿物的砂岩、粉砂岩的层位也受到海侵的影响,从而为黑龙江省东部盆地在白垩纪发生过海侵提供矿物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