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5篇
地球科学   20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文主要根据野外地质产状,结合其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吉林荒沟山铅锌矿区含矿碳酸盐建造中角闪绿泥片岩的原岩进行恢复,其结果为拉斑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并对其作为矿区的标志层,成矿作用圈闭的隔挡层,暗示本区岩石构造环境属大陆裂谷带,指示成矿物质初始来源可能是幔源等地质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2.
1引言绥化市气象局有很多台业务服务器,服务器常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 sserver2008。在服务器维护时。使用原版光盘安装操作系统会出现错误提示:“windows无法安装到这个磁盘。选中的磁盘采用的是GPT分区形式”,导致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安装。发生此类问题的原因是服务器硬盘容量太大,所以需要找到大容量硬盘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正确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203.
东南极冰-海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大洋海冰过程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它的季节变化显著,覆盖面积变动于夏季(2月)的4×10~6km2和冬季(9月)的20×10~6km2之间。由于南大洋冰面积的变化幅度如此之大,因此其季节变化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在重要性上仅次于北半球雪域的季节性变化。海冰主要通过3种特定方式影响气候:(1)海冰影响表面反射率,限制了极地大气与海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改变表面热平衡;(2)海冰改变了温度的季节循环,秋季冻结释放潜热,春季融化吸收热量,推迟了温度极值的出现;(3)海冰的运动产生了一个向赤道的负的盐…  相似文献   
204.
土坝自然电场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坝的自然电场中,由均匀和集中渗流产生的过滤电场起主导作用,它是探测土坝渗漏隐患的良好场源.笔者在国内外首先将土坝过滤电场整体上分解为均匀渗流的过滤电场和集中渗流的过滤电场两部分;同时,根据渗流产生的过滤电场的特征,沿土坝横断面将过滤电场分作入渗带、径流带和逸出带三部分;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土坝过滤电场的基本特征,为应用自然电场检测土坝渗漏隐患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5.
茂租铅锌矿床主要发育3个矿体(群),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δ34S值介于+8.84‰~19.86‰,富集重硫,表明硫主要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Pb同位素组成较均一,投点主要落入基底Pb同位素组成范围内,暗示其来源单一或混合均匀,成矿主要来源于昆阳群和会理群基底岩石。结合区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川滇黔地区铅锌矿床赋存在不同时代地层中,成矿流体性质颇为相似,推测该区铅锌矿床形成于同一时期,成矿与均一化流体的贯入有关。  相似文献   
206.
编辑同志: 日前一些地方存在着重用地审批、轻批后监管的误区,笔者长期从事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现结合实际,就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特别是对到期土也使用权续期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目前批后监管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207.
海底以上 1— 2m水层的海流垂直分布和变化 ,对于海底泥沙运动和海洋工程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 ,研究者分别从实测资料、实验室实验和理论等方面对底边界层中稳定流动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均难以直接满足工程需要。本文基于现有的理论和实验结果 ,发展了现有海底边界层理论 ,运用把稳定流的底Ekman层与对数层相配匹的方法确定了实测余流的垂直分布 ,并给出了在渤海石油平台区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 ,本文给出的原理和方法在应用中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 ,可以直接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208.
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区水团和环流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乐肯堂 《海洋科学》1995,19(2):25-60
普里兹湾是南极大陆周围仅次于威德尔海和罗斯海的最大海湾,位于印度洋扇形区。自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同在南大洋其他海区一洋,在该海区开展了多次国际联合考察。我国自1989年起对普里兹湾区海洋学问题已连续进行了4次考察,取得了若干资料。在普里兹湾陆架上,早期的观测结果[17,27],认为表层水异常温暖和深层水异常冷。1967年,在前苏联“Ob”号的第12次南大洋考察中,制定了普里兹湾区的专题调查计划,以便解决上述问题。这次对普里兹湾考察的结果表明,表层的热盐结构类似于前几次考察(Grlg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