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三峡水库汛末蓄水时间与目标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峡水库运行中存在的防洪、发电与航运之间的矛盾,研究了汛末不同蓄水方案下,三峡水库的防洪风险、发电以及上下游航运效益的变化情况;通过寻求水库防洪、发电及航运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水库水沙联合调度模型,对三峡水库汛末蓄水时间和方式进行了多目标决策;应用加权均衡规划排序模型对非劣方案进行评价,给出了三峡水库汛末蓄水运行的最佳方案,为三峡工程正式建成后制定合理的调度运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黄河下游1950-1985年间218场洪水资料,讨论了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洪水起涨和回落过程中河床形态调整的不同过程.在洪水起涨阶段,花园口河段河床宽深比以增大为主,且洪水最大含沙量越大,宽深比增大的幅度越大,洪峰增幅比在3以下时,宽深比随最大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洪峰增幅比在3以上时,呈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在洪水回落阶段,宽深比的变化方向则相反.在含沙量较小时,河床宽深比的减小主要发生在洪水起涨阶段,在含沙量很大时,河床宽深比的减小主要发生在洪水回落阶段.  相似文献   
13.
输移型泥沙灾害及其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泥沙灾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输移型泥沙灾害是泥沙灾害的子类型.本文提出了输移型泥沙灾害的基本概念,并对输移型泥沙灾害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根据输移介质的不同,输移型泥沙灾害可进一步分为风力输移型和水力输移型泥沙灾害.风力输移型泥沙灾害主要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和沙丘移动等,这类泥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影响范围很广.以水流为搬运介质的输移型泥沙灾害主要有泥石流灾害、高含沙水流灾害和一般挟沙水流灾害,另外还有以水为介质,以重力搬运作用为主的泻溜、土体蠕动等灾害.水力输移型泥沙灾害仅限于流域,涉及范围较小,出现的频率较低、幅度较小,其灾害表现形式为在冲刷、淤积和河床演变过程中对人类产生危害,具有伴生性、潜在性、突发性和链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构建起具有通用性的黄河下游一维非恒定输沙数学模型.该模型建立了新的泥沙连续性方程与河床变形方程,克服了以往数学模型计算中取饱和恢复系数小于1等缺陷,引入了符合黄河下游河道水沙特点的水流挟沙力和河床糙率计算等公式,给出了悬移质含沙量以及悬移质泥沙平均粒径沿横向分布的计算方法,以及阐明了河槽在冲淤过程中河宽变化规律的模拟技术.运用Preissmann四点差分格式离散水流方程,并与泥沙连续性方程进行非耦合求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黄河上游控制性水利枢纽相继投入运用,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冲淤演变格局得到重塑。利用水文站实测数据,系统分析了海勃湾水利枢纽建设运行前后坝后河道水沙变化特征。基于河道断面高程数据,从滩槽冲淤(横向)及沿程冲淤(纵向)两方面定性分析坝后河道形态变迁,采用断面地形法定量计算坝后河道冲淤变化量。结果表明:海勃湾水利枢纽蓄水运用后,坝后河道的水沙搭配条件显著改善,来沙系数、单位径流量的输沙量降幅较大,对坝后河道减淤冲刷作用明显。坝后河道横纵断面变迁以冲刷为主,冲淤演变过程经历了淤积(2004—2012年)、冲淤过渡(2012—2014年)、冲刷(2014—2020年)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数字流域及其在流域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流域的治理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流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 ,实行综合管理。本文从新近发展起来的数字地球的概念出发 ,建立了数字流域的基本模式 ,初步探讨了数字流域的数据采集、处理、集成、显示及其在流域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河道悬移质泥沙与床沙交换计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挟沙水流任一粒径组泥沙在输移过程中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一维非恒定挟沙水流悬移质泥沙和床沙交换基本方程;通过引入平衡冲淤物粒径的概念,建立了河床处于淤积与冲刷时冲淤物粒径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一维非恒定挟沙水流悬移质泥沙和床沙交换计算方法。将该成果引入黄河下游一维扩展泥沙数学模型中,采用黄河下游1977年高含沙洪水与1999年汛后至2002年汛前冲刷系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悬沙与床沙的交换过程,克服分组挟沙力方法的缺陷,使得非均匀沙计算理论上更加完善,应用上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8.
黄河游荡河段河床形态调整对洪水过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黄河流域1950~1985年200余场洪水资料为基础,并增加了最近的实验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游荡河段不同含沙量沙水过程中河床形态的调整过程,结果表明,由洪水过程所导致的河床形态变化是相当剧烈的。且与含沙量密切相关,表现出非线性的变化规律,当含沙量较小时,随含沙量的增大,洪水后河床宽深比增大,当含沙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大时,宽深比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这一结果为修正Schumm关于河床形态变化的定性预测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多沙河流的非恒定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多沙河流上非恒定一维水沙数学模型采用网格上流量与水位交错布置的方案,应用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TVD)格式求解基本方程,模型具有守恒性好、无虚假振荡、算法简单的优点,克服了断面急剧变化时计算容易失稳的困难。同时,由于采用了适合于多沙河流的泥沙运动基本方程及相关参数,因此,该一维模型能够适应多沙河流高浓度输沙及大幅度冲淤变化的特征,成功模拟了黄河干、支流上的洪水传播。  相似文献   
20.
气固两相流体绕圆柱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离散涡方法(DVM)求得的非定常不稳定流场和颗粒的Lagrange运动方程,数值模拟了高雷诺数下的气固两相圆柱绕流,结果证明了气固两相流动中颗粒运动与流体旋涡存在着明确的相关结构:①气体流经圆柱体时产生不稳定的剧烈分离流动,在圆柱绕流尾迹区内存在着复杂的旋涡发展演化过程,由于旋涡对其周围颗粒的诱导作用,使得在足迹区内中等尺度(St~O(1))的颗粒从均匀气固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往旋涡区运动,并最终在旋涡结构的外沿聚集。③St>>1的颗粒几乎不受旋涡的影响,其运动主要由本身初速度和惯性决定;而St<<1的颗粒沿流线运动,它们不与圆柱体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