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433篇
地球科学   153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华南寒武纪牙形石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以湘西和湘西北 4条基干剖面为主的总重量超过 4.2t的 980块产牙形石样品 ,发现凤山阶以下一些副牙形石种可以用来进行详细的地层划分和对比 .从而 ,首次建立了华南中寒武统上部至上寒武统顶部 8个牙形石带 ,并与我国华北、北美和伊朗等地相应牙形石带进行了对比 .这 8个带自下而上为 :Gapparodusbisul catus Westergaardodinabreridens带 ,Shandongoduspriscus Hunanognathustricuspidatus带 ,Westergaardodinaquadrata带 ,Westergaardodinamatsushitai W .grandidens带 ,Westergaar dodinaproligula带 ,Westergaardodinacf.behrae Proonentodusrotundatus带 ,Proconodontus带 ,Cordylodusproavus带  相似文献   
952.
卜涛  王国强  黄博涛  董增产  过磊 《岩石学报》2022,38(10):2988-3002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 带内存在多个前寒武纪微陆块, 对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的正确认识, 是造山带构造格架划分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的关键。本文选取北山北带明水地块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进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784±2.7Ma, 揭示北山北带存在新元古代基底岩石; 全岩样品具有高SiO2(72.22%~74.06%)、富碱(7.50%~8.33%)、高Zr+Y+Nb+Ce含量(567.6×10-6~644.7×10-6)和10000×Ga/Al值(2.71~2.81), 低Al2O3(12.39%~12.95%)、MgO(0.40%~0.54%)、CaO(0.91%~1.38%)的特征; 微量元素富集Rb、K、Th、U, 亏损Sr、Nb、Ta、P、Ti; 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轻稀土富集, 重稀土亏损, 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 锆饱和温度计算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结晶温度为824~859℃; 以上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A型花岗岩一致。锆石εHf(t)值介于-19.55~-13.81之间, 均为负值, 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56~1.33Ga, 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02~1.65Ga, 表明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为A1型花岗岩, 属于大陆裂谷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 认为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可能是北山地区最早响应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花岗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953.
冰岛—法罗海脊位于东北大西洋和挪威海之间,其东南侧水深600~1 200 m,构成法罗—设德兰水道(FSC)和法罗浅滩水道(FBC),两者相连合为挪威海深水通道(NSDW)。持续而强劲的底层冷水流可搬运并沉积砂和砾级碎屑。利用侧扫声纳图、地震剖面和海底摄像识别出的大小沙波、新月形大沙丘、沙流、沙带、沙影和慧星痕等各种底形分布于顺水道5个区片中。一些大沙丘和沙带等大型底形形成于全新世大西洋期,如今基本稳定,偶尔活动,其他底形均处于运动之中。深海沉积底形结合水文实测资料揭示NSDW水道自(61°N,5°W)向南再向西流,至第3出水口(冰岛盆地),全长约850 km,宽约10~30 km或更宽,冷水底层厚100~200 m,流速0.3~1.0 m/s或更高。在更向南的区域,逐渐混合于东北大西洋。  相似文献   
954.
ICP-MS法在元素活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7~12月间进行的元素活动态样品ICP-MS法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元素活动态六步顺序提取法中Cr、Cu、Zn、Cd、Pb方法的精密度分别为:水溶态,5.4%~60.1%;离子交换态,10.8%~62.9%;碳酸盐结合态,8%~26.6%;有机结合态,6.6%~27.3%;铁锰氧化物结合态,5.3%~13.6%;强有机结合态,8.5%~33.5%.同时研究分析了方法检出限和样品信噪比,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测定结果稳定可靠,而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的稳定性和灵敏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55.
956.
随着苏里格气田北部山1段、盒8段碎屑岩气藏的不断发现,其物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查明苏里格气田北部山1段、盒8段的物源问题,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合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分布特征、岩屑类型、石英颗粒的阴极发光等特征,对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山1段、盒8段的物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在山1段、盒8段沉积时期,受到北部和东北部2个物源方向的影响,物源区为盆地北缘的阿拉善-阴山古陆。物源与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沉积体系的展布格局和储集砂体的物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7.
董永胜  张修政  施建荣  王生云 《地质通报》2009,28(09):1201-1206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上,由榴辉岩、蓝片岩和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组成,其形成过程对探讨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其中的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研究并结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认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中的石榴子石具有多期次变质结晶的特征,保留了岩石多期次变质的信息。结合岩石组构特征,最终确定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至少经历了3期次的变质作用。第一、二期均为绿片岩相,当时岩石不具定向构造且未达到高压;第三期为低温高压蓝片岩相变质作用,与区域上蓝片岩的形成及榴辉岩的蓝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大体同时,该期变质变形作用形成了岩石的片理,最终成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变质作用时代为218Ma左右。  相似文献   
958.
电磁感应断面成像研究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介绍了磁感应断面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意义。方法:讨论了磁感应断面成像技术仿真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结果:分析对比了国外现有研究小组在涉及这几个问题上的设计方法的特点。结论:对磁感应断面成像技术发展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9.
新疆中天山雅西辉长岩体出露于阿其克库都克—沙泉子断裂南侧,主要岩相为辉长岩,含少量辉石岩和闪长岩,岩体有明显的钒钛磁铁矿化。利用LA-MC-ICP-MS技术开展对辉长岩中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311.7±3.5)Ma(MSWD=0.104,n=14),代表岩体侵位于晚石炭世。锆石(~(176)Hf/~(177)Hf)i值为0.282637~0.282945,对应的ε_(Hf)(t)值为+2.1~+13,平均值为+4.7,计算得到的锆石单阶段Hf模式年龄T_(DM1)为430~865 Ma,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于亏损地幔并有壳源物质的加入。结合已有报道的东天山地区辉长岩形成时代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本文认为雅西辉长岩的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为准噶尔古洋壳在晚古生代期间向南俯冲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60.
首先对2000~2011年中国关于气候变化归因和责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归纳总结了中国最近十余年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于现阶段研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我国在气候变化归因与责任领域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大体趋势已经确立,"气候变化原因"研究,应在强化多方全面研究和改进研究工具的同时,注重人为原因的探究,将人为原因的探究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气候变化责任的研究,应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立场的前提下,寻求更有力的技术支持,特别是需要构建"全球有序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体系,开展更为全面的地球系统科学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