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3篇
地球科学   2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分布于南侧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北侧宗务隆构造带和两者间的苦海-赛什塘带.阿尼玛卿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构成了以玛积雪山OIB为中心向东西两侧过渡为MORB的古洋脊热点构造,苦海-赛什塘带的镁铁质火山岩由E-MORB和大陆裂谷玄武岩构成,而宗务隆构造带的岩石则为略显富集的N-MORB.普遍低的Nb/U和Ce/Pb比值反映了区域性的镁铁质岩浆源区OIB物质的的影响.从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和构造关系分析,阿尼玛卿带与苦海-赛什塘带构成一古三联点构造.而苦海-赛什塘坳拉谷的形成为宗务隆带镁铁质火山岩源区遭受玛积雪山OIB物质可能的交代混染提供了构造通道.古三联点构造的出现和宗务隆带的开裂分割了本区诸造山带和地块.热点构造是本区晚古生代拉张体制主要的深部动力学原因,而它引发的三联点构造是形成多块体洋陆格局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2.
岩性—构造填图结果表明,大洪山区的原“花山群”实际上包含3套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物质建造,应予以解体。其中襄广断裂带内分布的以基性火山岩为主的一套岩系是构造侵位的蛇绿混杂岩,称之为花山蛇绿混杂岩;大洪山以西的耿集—板桥火山—沉积岩系,是南秦岭随县群的构造岩块;剔除这两者之后的碎屑沉积岩系定为真正意义的花山群,沉积时代为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83.
通过野外构造观测、岩石磁学与磁组构综合分析,本文研究了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荆竹坝—石窝剖面的叠加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从北东向南西,剖面构造变形总体呈减弱趋势,褶皱轴面总体倾向北东,大尺度褶皱枢纽均以小角度向北西倾伏.古应力分析显示最大主压应力为北东—南西向,反映以南大巴山的推覆为主.剖面J3之前的采样层位主要表现为变形组构,而J3-K1的采样层位则表现为初始弱变形组构.磁线理呈NW-SE向的优势方位,与剖面主构造线基本平行,主要反映来自南大巴山的推覆挤压.剖面发育特殊磁组构:①磁面理与地层面斜交,主要与褶皱作用中的平行层简单剪切相关;②磁线理均不同程度斜交于地层走向,指示构造叠加背景.沿剖面北东向南西区段Kmin的倾伏角随构造变形强度减弱而增大,据此相关性可将Kmin的倾伏角作为判别弱变形沉积岩变形强度的标志.本文认为,在晚侏罗世以南大巴山的推覆为主而米仓山短轴背斜与川东褶皱带挤压次之的联合作用使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具有构造叠加特征,之后的早白垩世仍主要表现为南大巴山的推覆,而其他两个方向的挤压较之前相对较弱.该结果也反映了秦岭J3-K1陆内造山作用及燕山期雪峰陆内构造变形的影响,为探索陆内构造与陆内造山的大陆动力学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84.
马鞍桥金矿床产于西秦岭造山带商丹断裂带南缘的E-W向脆-韧性剪切带中,矿体定位受剪切带控制并集中于变形强烈的部位,赋矿围岩为泥盆系浅变质沉积建造。出露于矿区的香沟花岗斑岩脉发生蚀变和金矿化,但未达工业品位。矿化岩石和矿石的铅同位素比值与地层接近,而与香沟花岗岩相异,暗示矿石铅不可能来自花岗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碳酸盐地层或相似岩石建造的变质或改造脱水作用;从成矿早阶段经主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及δD值逐渐降低,指示成矿流体从早阶段的变质热液或地层改造热液向晚阶段的大气降水热液演化。马鞍桥金矿分布于大陆内部造山带中,成矿作用与始于印支晚期的陆内造山作用有关,后者以陆内俯冲、推覆叠置和陆壳变质变形等为特点。马鞍桥金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与阳山超大型金矿床相似,应为类卡林型金矿床或属介于造山型和卡林型之间的过渡类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5.
大地构造、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间的耦合作用被视为今后10年内六大地学新课题之一,而从事这一重大课题研究的有效途经便是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的研究和应用。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实践来看,经常使用的是^3He、^10Be、^14C、^21Ne、^26Al和^36Cl核素,其中石英的^26Al和^10Be的配合使用最为普遍。通过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TCN)方法基本原理的阐释,并结合当今国际上该领域利用^10Be和^26Al在暴露年龄与侵蚀速率、沉积物埋藏年龄以及河流下切速率等方面的工作实例.介绍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在地表过程以及地表过程与构造活动相互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6.
秦岭略阳—白水江地区双向推覆构造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勉县—略阳板块缝合带在略阳地区构造样式总体表现为以一系列韧性逆冲断层为骨架,不同岩片(块)由北向南逆冲叠置的叠瓦状构造系,并在北部以状元碑走滑剪切转换带为界与白水江—光头山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系构成不对称双向推覆构造。两大推覆构造系结构构造分别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略阳逆冲构造系包括:前缘褶皱—逆冲带、中部逆冲叠瓦带和后缘逆冲带;白水江—光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由前锋推覆带、中部褶皱—逆冲带和根带组成,并显示前展式扩展方式。双向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是扬子板块北缘碧口地块与南秦岭地块强烈碰撞造山的产物,反映了板块边界对造山带构造变形样式的控制作用以及造山带结构构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7.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中超镁铁质岩及铬铁矿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变形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松树沟超镁铁质岩是底辟侵位于上覆玄武岩中的地幔岩部分熔残余体,该残余体在底辟上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并再次部分熔融,其残余物为橄榄质糜棱岩,熔体部分形成中粗粒纯橄岩板状或脉状体及其伴生的铬铁矿。  相似文献   
88.
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电性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造山带三维电性结构特征的详细研究结果,结合其他多种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分析发现,自中新生代以来,尤其是晚近时期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向秦岭造山带持续陆内俯冲过程中,由于南秦岭岩石圈向北挤入作用,秦岭造山带的后陆冲断褶带和北秦岭厚皮叠瓦逆冲带,现今处于岩石圈叠置加厚与拆沉作用的初始期;与之相反,南秦岭正在经历拆沉-底侵的物质再循环作用,佛坪一带可能发育新的地幔柱;此外,在造山带北、南深部边界与内部不同岩石圈块体之间还伴随强烈的不同性质的走滑作用和物质侧向传输.最后探讨了秦岭造山带构造拆沉与巨厚岩石圈并存以及走滑构造作用等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89.
西秦岭大草滩群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草滩群a岩组中最年轻的一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4.9±4.8 Ma(MSWD=0.11),b岩组中最年轻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为385±5 Ma,c岩组样品中最年轻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为375±6 Ma,这一结果将大草滩群的最大沉积时代有效地限定在405~375 Ma之间。结合生物化石组合资料,大草滩群的时代归属于晚泥盆世。根据岩石组合、沉积相、构造变形、形成时代和物源分析等资料综合研究表明,晚泥盆世大草滩群河湖相粗粒碎屑岩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是位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前拉张—裂陷盆地,作为北秦岭微陆(+岩浆弧)与华北大陆西南缘碰撞的沉积响应,是碰撞造山作用以后南部洋壳持续俯冲阶段同火山—岩浆活动的弧前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0.
湘中地区穹盆构造:褶皱叠加期次和成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认为湘中地区存在三套不整合面,划分了四个构造变形期次:加里东期、印支早期、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并对各个构造期次的变形特征作了详细的论述。加里东期与印支早期分别为近东西向的褶皱,印支晚期为一近似平行于祁阳弧断裂的弧形构造,燕山期则以北东—北北东向的左旋走滑为主。通过分析各构造期次的复合叠加特征,本文提出:湘中地区的穹盆构造是由于加里东期褶皱与印支期褶皱叠加而形成的,并在燕山期时受到北东—北北东向的左旋走滑断层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