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2篇
地球科学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科技的发展带动技术的进步,针对水文行业的新设备应运而生。雷达波流速仪具有不接触水体、全天候工作、高度智能化的特点,是应对中高洪水流量测验安全、有效的一种测验设备。但是电波流速仪测量的只是水面流速,如何应用这种仪器来达到测流目的,使其测量结果满足水文规范的要求,还需要经过分析实验。利用两年时间对巴林桥断面水面流速系数进行比对分析,着重考虑了风的影响,确定得出不同量级洪水在不同风速下的水面流速系数。根据合理、准确的测验方式及利用该系数计算成果的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将取得的成果资料在今后测验中全面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32.
邦铺矿床是发育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大型斑岩型钼铜矿床。其含矿岩体的岩浆源区及成矿机制依然存在争议。本次研究从含矿岩体全岩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定年、Hf-O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含矿石英二长斑岩年龄为13.9±0.3Ma~14.0±0.2Ma,落在冈底斯带上的其他中新世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成岩年龄范围内。含矿岩体锆石氧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δ18O值为4.72‰~7.22‰(均值5.99‰);锆石εHf(t)值为-2.3~+5.6。锆石原位Hf-O同位素结果表明岩浆源区具有二端元混合的特点,且主要来自亏损地幔(如MORB)组分。与驱龙斑岩铜钼矿床相比,邦铺钼铜矿床Hf-O同位素更接近陆壳端元,表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遭受了更多富Mo的陆壳物质的混入,因此导致了驱龙是以铜为主要成矿元素的斑岩铜钼矿床,而邦铺矿床为具有更低Cu/Mo值的斑岩型钼铜矿床。  相似文献   
133.
大别造山带沙坪沟特大型斑岩钼矿床年代学及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沙坪沟钼矿是我国新发现的最大的斑岩钼矿,位于大别造山带的西缘,是秦岭-大别钼矿带东缘的一部分.主体为隐伏矿床,地表钼矿化较弱,钼矿主要以脉状产于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岩中.花岗斑岩是主要赋矿岩体,普遍见有硅化、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发育爆发角砾岩,野外观察及钻孔揭示钼矿成矿与斑岩体中的爆发角砾岩有密切关系.地球化学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134.
采用热释光和红外光释光测年技术获取了采自朝鲜半岛西南部和顺支石墓遗址剖面中的陶片和沉积物的年龄.古陶片的热释光年龄分别是(3100±210)a和(3680±320)a,相应文化层中支石墓墓葬层位的红外光释光年龄分别是(2200±190)a和(2900±310)a.古陶片的热释光年龄老于地层的红外光释光年龄,代表着支石墓...  相似文献   
135.
华南印支成矿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岭是世界最重要的钨锡铍铌钽成矿带,近年来又发现一系列斑岩系统Cu-Au-Mo矿床,因此,南岭中酸性岩浆形成演化与成矿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认为,南岭成矿带矿床主要是燕山期形成的,形成时代主要在150~170Ma,120~140之间,而印支期成矿事件证据不多。因此,有些研究者认为华南印支期成岩体处  相似文献   
136.
铜陵舒家店地区志留纪地层中金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舒家店地区的系统考察和研究,在杨冲里一带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找矿思路,目前经初步踏勘,在地表暂发现6条含金破碎蚀变带,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布设13条探槽和1个坑道工程,只有2条探槽未见矿,矿(化)体走向63.~ 100.,最厚约20余米,金品位最高44.36 g/t,银最高126 g/t,铜最高7.68%,深部探矿工作正在加速施工中,初步估计该金矿资源前景在中型或以上规模.安徽省金矿主要以伴生金或共生金为主,而本次发现的舒家店地区的金矿则是以金为主,局部伴生银、铜、钼及锌矿.该区金矿脉主要产于志留纪地层中,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具有构造蚀变岩型特征,不同于已知铜陵地区铜金矿类型,同时在铜陵地区志留纪地层中发现金矿脉也属首次,因此该矿的发现将进一步丰富该区的成矿理论,对于铜陵矿集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进一步探矿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7.
安徽铜陵早白垩世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制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谢建成  陈思  孙卫东  杨晓勇 《岩石学报》2012,28(10):3181-3196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近十年来,铜陵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岩的成因仍然存在分歧.本次我们报道了铜陵地区埃达克质岩新的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铜陵埃达克质岩(SiO2 =57.6% ~64.2%)具有高Al2O3(>15.3%)、相对高MgO含量、高Ba (Ba> 640×10-6)和Sr含量(>483×10-6,平均900×10-6)、高Sr/Y( >41.3)和(La/Yb) N(>12.1)比值、低Yb和Y含量、低K2O/Na2O (0.54 ~0.83)和Th/U (2.62 ~5.75)比值,表明其来源于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在上升过程中与富集地幔发生相互作用.相对低εNd(t)值(-11.3~-13.7)和较高的(87Sr/86Sr)i比值(0.7068 ~0.7092)反映本区埃达克质岩可能遭受富集地幔物质或陆壳的混染作用.铜陵埃达克质岩具有高放射性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7.93 ~ 18.64、(207Pb/204 Pb),=15.46 ~ 15.59、(208Pb/204Pb)i=37.88 ~38.51),主要落在MORB区域,靠近EM1和EM2交集,明显不同于那些上、下陆壳和大别埃达克岩,排除了陆壳的混染作用.中国东部具有EM1和EM2富集地幔特征,而铜陵地区近于EM1和EM2过渡,铜陵埃达克质岩的上述同位素特征最好的解释是板块熔体同化富集地幔.这些埃达克质岩形成于高温和低压环境,与板块俯冲相关.这些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铜陵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埃达克质岩和大规模Cu、Au成矿作用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结果.  相似文献   
138.
华南分布了大量的印支期-燕山期复式花岗岩体,其成岩及相关成矿过程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选择湖南典型的花岗质复式大岩基——沩山岩体为例,通过细致研究其中多期云母的单颗粒Rb-Sr年龄及地球化学组成,探讨了它们对相关成岩成矿过程的指示意义。单颗粒云母Rb-Sr等时线定年结果显示,沩山复式花岗岩主体唐市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年龄为221.9±5.8Ma(MSWD=3.8),主体边部的新浦高演化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年龄为227.0±13Ma(MSWD=1.6),主体内部的巷子口二云母花岗岩中白云母结晶年龄为210.1±3.3Ma(MSWD=0.21)。电子探针主量元素及激光探针LA-ICM-MS微量元素测定结果表明,沩山复式花岗岩中黑云母或白云母的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指示该岩体多期岩浆的温度、氧逸度以及源岩浆成分的差异。本文研究还表明,巷子口二云母花岗岩中白云母属于次生白云母,不能用来限定岩浆源区深度及岩石成因。鉴于多期云母的成分分异趋势及指示意义,我们认为沩山复式花岗岩多期岩浆具有同源关系,均来自于同一深部大岩浆房,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构造背景下经历分离结晶和/或同化混染作用侵位而成。其中,印支晚期及之后的二云母花岗岩可能最具铀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9.
商南县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位于秦岭造山带商州—丹凤断裂以北,出露面积超过20 km2,是中国境内出露最大的阿尔卑斯型橄榄岩体,并以侵位方式与秦岭杂岩接触。该岩体主要由细粒纯橄榄岩、中粗粒纯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等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明显亏损特征,同时不相容元素(从Rb到Nb)和LREE等元素相对HREE富集;纯橄榄岩的PGE含量明显低于方辉橄榄岩。与典型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对比研究,认为该岩体是经过熔体渗滤过程形成的纯橄榄岩体。  相似文献   
140.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Cu-Au多金属产地之一,金属成矿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系统地进行了LA-ICP-MS锆石年代学研究.高质量锆石U-Pb同位素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结果表明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岩序列可能为花岗闪长岩(141Ma)→辉石(二长)闪长岩(139Ma)→石英(二长)闪长岩(135Ms,136Ma,137Ms).对比已有的高精度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我们认为铜陵地区岩体侵入后可能有个快速冷却的过程.铜陵地区与Cu-Au矿床有关的最主要侵入岩LA-ICP-MS锆石数据给出两组年龄:130~132Ma和138~140Ma.据高精度锆石U-Pb数据和一些矿床的Re-Os年龄,结合锆石元素地球化学资料,本文得出铜陵地区主要表现出两次成矿事件:早期成矿事件是与高Ce异常流体密切相关的铜金成矿事件(辉钼矿Re-Os年龄138~140Ma);晚期成矿事件可能与低Ce异常流体密切相关的铁硫成矿事件(黄铁矿Re-Os年龄约126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