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4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区域成矿地球化学理论以成矿物质为主体,以成矿地质条件为背景,主要研究大型超大型矿床在成壳、成岩、成矿与成晕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规律。区域成矿地球化学理论体系是基于成矿地质过程与成矿级次建立的研究框架,包括成矿地球化学块体理论、成矿地球化学异常系列理论、成矿地球化学次级分带理论和成矿地球化学原生分带理论,主要研究成矿省(域)、成矿区带、成矿亚带和矿床等各级次成矿地球化学问题。在区域成矿地球化学理论指导下,结合我国长期形成的区域、普查与详查化探工作程序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区域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体系和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体系,系统研究不同层级的成矿与找矿地球化学问题。各体系之间既密切相关地联系在一起,又具有独立的研究内涵与范畴。本文结合西南三江北段成矿带沱沱河区域化探异常集群的重大发现,主要讨论区域成矿地球化学理论体系及相关的评价体系与方法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22.
奚小环 《地学前缘》2021,28(1):308-317
地球科学领域处在信息科学与信息化社会时代,基于大数据战略驱动的现代地球科学正在蓬勃兴起.诞生于近代的地球化学具有天然的结构化信息科学属性.提出建立从信息化、模式化到智能化的地球化学大数据信息科学应用研究总体思路,即基于地球化学大数据首先建立信息化系统,运用地球系统科学方法理论建立成矿地球化学分带富集模式与生态地球化学累...  相似文献   
23.
为使青藏高原1∶20万区域化探工作采取正确的方法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自1999年开始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物探所及有关省区地调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先后以"关于新疆西昆仑区域化探招标项目有关野外采样粒级问题的通知"(2000年5月8日)、"关于西藏中西部区域化探野外采样方法问题的函"(2001年5月9日)和"关于青海省高寒湖沼景观区域化探有关野外采样粒级问题的通知"(2002年5月22日)等文件方式形成规范性要求发给有关省区,对区域化探采样粒度、采样密度及采样部位等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4.
王平  奚小环 《中国地质》2004,31(Z1):11-15
"农业地质调查规划要点"(下文简称"要点")经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准,已于2004年1月正式颁布."要点"规划了"十五"至"十一五"期间的农业地质工作,是为农业地质调查绘制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5.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5,29(2):170-170
为使目前开展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建立在对样品精密测试基础上,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由国家地质测试中心主办,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承办,2005年1月6~13日,在安徽合肥举办“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形态分析培训班”,推广学习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研制的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形态分析方法。参加培训人员主要来自四川、湖南、山东、江苏、辽宁、江西、福建、吉林、海南、湖北、  相似文献   
26.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5,29(4):377-378
沿海经济带、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含东北平原)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研讨会于2005年3月20日、4月15日与4月25日先后在福州、南昌、郑州市召开。中国地调局基础部王平主任出席并讲话。会议分别由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地质所、南京所、天津所组织,刘守全所长、朱远峰副所长,  相似文献   
27.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13,37(1):186-188
2012年,是中国地质大学建校六十周年,也是曹添教授逝世三十周年.早在1952年,国家出于经济建设需要对高校院系进行调整,调集清华、北大等高校地质专业组建北京地质学院,也就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曹先生有幸代表清华大学参与建校,成为建立这所新型大学的筹备组成员,并一直在这里为地质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28.
地质矿产部"八五"期间物探、化探、遥感勘查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八五"期间地矿部系统物探、化探、遥感勘查工作取得了若干新进展。本文根据各省、市、区地勘局及勘查技术院等有关资料,分基础地质、矿产勘查及水工环三部分简述了这些成果的主要方面。在矿产部分,特别列举了自"六五"期间区域化探、区域物探起步以来,15年间找矿成果的对比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9.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比研究中国中东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特征。中东部平原及周边地区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与海南等6省经黄河、长江纵贯南北,由较高纬度带到较低纬度带,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调查面积约33.4万km2,表层土壤(0~0.2m)碳储量为906.84Mt,平均碳密度为2 716.93t/km2。连接更高纬度带的东北平原土壤碳密度,中东部地区由高纬度带至低纬度带碳密度呈现高低高低的规律性变化,即3 327.8t/km2(东北平原)2 207.39、2 421.02t/km2(河北、河南)3 442.15、3 942.92t/km2(湖北、湖南)2 255.90、2 936.72t/km2(广东、海南)。不同生态系统碳密度均值比研究发现,由高纬度带至低纬度带农田与城市系统均值比呈反向变化,农田趋高,城市趋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中东部地区20年期间土壤有机碳总计增加115.18Mt,占14.5%,年均增加5.76Mt。但有机碳增加比例极不平衡,由高纬度带至低纬度带增加比例及变化速率呈显著降低趋势乃至负增长。其中农田、城市系统变化比例呈现增长,呈下降趋势的由大至小为潮间带、河流、湖泊、草原、森林及沼泽等。  相似文献   
30.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程技术部于 2 0 0 1年 7月 2 6日~ 2 8日 ,在湖北宜昌召开了区域化探样品分析质量管理研讨会。目前 ,我国西部及边远地区区域化探扫面已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及森林沼泽地区 ,东部启动以生态环境为主体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今后 ,大量重要的地质找矿信息与环境信息将作为基础性、公益性资料向社会发布 ,对测定数据质量的要求会有所提高 ;近年来部分实验室执行标准不一 ,技术方法落后 ,分析质量下滑 ,亟需统一认识、规范要求、提高水平 ;队伍属地化后 ,需要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实行测试质量专家审查制 ,此次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