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地球科学   12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由于细碧-角斑质火山岩系中常含有重要的黄铁矿型铜矿及黄铁矿等矿产,长期以来一直为地质工作者所重视。但是关于细碧-角斑质火山岩系的成因却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假说种种,争论不休,概括起来主要有岩浆说和变质说二大成因观点。近年来,世  相似文献   
72.
地幔的成分估计相当于超镁铁质岩(表1),因此,我们转向调查出露于地表的超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有可能直接来自地幔,也有可能是来自地幔派生产物——如玄武岩浆。岩石学问题就是要确定代表地幔物质的岩石(如果有的话),以及演译那种导致地幔物质侵位至地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碧口群火山岩划分为3个火山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上部为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或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基性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第一旋回基性火山岩属碱性系列,第二、三旋回基性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基性火山岩浆形成于与洋岛玄武岩类似的地幔柱源,其中第三旋回基性火山岩浆晚期受岩石圈地幔混染;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作用的产物.碧口群火山岩属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系,是中一新元古代扬子地块北缘大陆拉张作用的产物.这种拉张作用是秦岭造山带从震旦纪开始的大规模扩张作用的先兆.  相似文献   
74.
天山石炭-二叠纪后碰撞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对前人研究资料综合的基础上,重点对天山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中石炭-二叠纪后碰撞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天山石炭-二叠纪后碰撞花岗质岩石属高钾钙碱一钾玄岩系列,以钙碱系花岗质岩石类型为主。其中,发育在裂谷带中的石炭-二叠纪花岗质岩石较发育在古微地块中或其边缘的花岗质岩石富MgO、TiO2、Na2O,贫K2O、Nb、Th,两者具有不同的源区。裂谷带中的花岗质岩石多与火山岩同源,由含不同程度壳源组分的壳幔混合源岩浆形成,而古微地块花岗质岩石主要来自壳源。处于同一类构造位置但不同地区的花岗质岩石化学成分也不相同,如天山西端伊犁地块南缘的托木尔峰花岗质岩石较天山中东段南部的库鲁克塔格花岗质岩石富Fe、Mg、K、Nb、Sr,而贫Zr、Ba,它们均是壳源成因,反映了天山东、西地壳基底组分的不同。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的花岗质岩石在天山东、西段也有差别,东段的觉罗塔格和博格达花岗质岩石较天山西段伊犁裂谷中的花岗质岩石明显地富Nb、Th而贫Sr、Ba,反映出东、西天山石炭-二叠世花岗岩源区不同。花岗质岩石的正εNd值并不是来源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幔源组分,而是来自于幔源火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75.
天山石炭-二叠纪后碰撞花岗岩的Nd、Sr、Pb同位素源区示踪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天山造山带不仅是中亚巨型造山带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部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集中区,蕴含着丰富的古亚洲洋演化的复合地质信息。笔者以探索天山晚古生代花岗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为目标,采用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对该区不同构造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花岗岩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发现天山不同构造单元中花岗岩Sr、Nd、Pb同位素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在与其围岩的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于不同构造单元石炭-二叠纪花岗岩的可能源区。觉罗塔格石炭-二叠纪裂谷带的晚古生代花岗岩,具有最高的εNd(t)值和最低的(^87Sr/^86Sr)t值,如,以康古尔石英闪长岩为代表的二叠纪花岗岩的源岩可能是早期泥盆纪大南湖岛弧火山岩(新生地壳);博格达地区的晚石炭-二叠纪花岗岩是早期基性火山岩,亦可能是底侵基性岩部分熔融的产物。中新元古代基底晚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花岗岩的源岩亦为同期基性火山岩,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到古老基底地壳的混染,导致其εNd(t)值低于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花岗岩,而(^87Sr/^86Sr)t高于石炭-二叠纪裂谷带花岗岩。南天山东段和前寒武系微地块及其边缘中的晚古生代(含个别早古生代花岗岩)花岗岩分别是类似于库米什斜长角闪岩的古老地壳和西天山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因此它们均具有负的εNd(t)值和异常高的(^87Sr/^86Sr)t值。上述认识对于了解天山晚古生代区域岩石圈演化及深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元古代末-寒武纪是北祁连山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主要成矿时期。台矿火山岩系产于大陆裂谷作用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陆壳拉张速度缓慢,碱性玄武岩浆可停滞于地壳中,导致地壳深熔,由此大量酸性岩浆产生。酸性岩浆上升、喷出并形成火山岩穹的中心。然后,基性岩浆喷溢,并覆盖在酸性火山岩之上,由此形成双层的火山岩穹.火山岩穹驱使海底热卤水对流和循环,同时火山喷出物提供了丰富的成矿元素,进而一系列受海底热卤水对流循环系统控制的矿体产生。笔者提出,大陆裂谷的初期阶段的海相火山作用提供了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即成矿元素及驱使成矿元素搬运和富集的海底热卤水对流循环系统。随着裂谷拉张强度加大,大量拉斑质岩浆形成并快速上升,深部地壳难于被熔融,只有少量或缺失酸性岩浆.因此,当大陆裂谷拉张速度快时,对成矿作用不利。  相似文献   
77.
熊耳群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双模式火山岩套:下、上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细碧岩及细碧岩、钾角斑岩及角斑岩,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其源岩浆来自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曾在中间岩浆房停顿并与壳层物质混染。中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石英角斑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表明熊耳群火山岩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豫西-陕西这一裂谷带从下熊耳群至上熊耳群火山活动从北向南移动,从东向西扩展,上熊耳群形成时裂谷深度最大,东西范围也最广。中熊耳群形成时期裂谷带为相对闭合阶段,壳层熔融物质上升喷发。  相似文献   
78.
女山中更新世碧玄岩岩浆的起源和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夏林圻  夏祖春 《岩石学报》1994,10(3):223-235
产于大陆板内环境的女山中更新世碧玄质火山岩及其所含幔源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的研究结果揭示,在裂谷作用初始阶段,由于软流圈地幔柱上隆减压,造成深部溶解于地幔橄榄岩高压固体矿物相中的挥发组分出溶,这些出溶的初始地幔流体相在一定部位聚集,于30Ma前,大约37km之下,在地幔橄榄岩中诱发同步的部分熔融和交代作用,并相应产生原生碧玄质岩浆。后者上升速度较快,既未经历壳内高位岩浆房贮集,也没有遭受大陆地壳混染,只是在输送往地表的途中伴随结晶分离作用,发生一定程度演化。  相似文献   
79.
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判别大陆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混染作用可以给出似消减带信号,并导致将受到混染的大陆玄武岩误判为岛弧玄武岩。没有受到混染的软流圈(或地幔柱)源大陆玄武质岩石通常是以(Th/Nb)N<1、Nb/La≥1、低87Sr/86Sr(t)比值、高εNd(t)值及La/Nb和La/Ba比值与洋岛玄武岩相似并以具有缺乏Nb、Ta、Ti负异常的“隆起”状多元素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为特征。当在所研究的火山岩系中发现有未受到混染的软流圈(或地幔柱)源玄武质岩石存在,基本上就可以排除它们有属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系的可能。对于那些具有消减带信号的基性熔岩,可以根据Zr含量和Zr/Y比值,或利用Zr/Y-Zr图解,判断它们是否真正是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玄武岩。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