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地球科学   161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水平变化和0~20 cm垂直变化的分析,可知自然固定沙丘的表层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其他沙丘以中砂为主,粒度参数随着地形起伏有不同的变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粗颗粒逐渐增多,细颗粒逐渐减少,粒度参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波动减小的趋势。通过比较分析,可得出人工治理措施对沙地地表环境的影响较大,能促进细颗粒物质的沉积,有效减少地表的风蚀量。  相似文献   
92.
唐志军 《中国地名》2011,(11):13-13
日前,吉林省区划地名工作培训班在抚松县隆重举行,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黄茹、规划处处长杭觉、国家地名研究所副所长商伟凡、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梁军莅临,全省各市、县(市、区)的科(处)长共150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93.
地表覆盖对坡面流流速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覆盖对坡面流流速的影响,会引起坡面输沙特征的改变,但在陡坡条件下盖度与流速的响应关系尚不明确.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采用变坡实验水槽在较大坡度(5°~ 25°)、流量(0.25 ~2 L/s)和盖度(0%~25%)范围内,系统研究了坡面流平均流速与盖度、坡度、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面流流速在0.15~ 1.35 m/s内变化,流速与盖度、坡度和流量关系密切.随着地表模拟盖度的增加,水流克服覆盖物的阻碍作用而消耗的能量越多,水流流速随之减小.随着坡度和流量的增加,坡面流重力势能与水流动能增加,因此流速随坡度和流量呈幂函数增加.通过统计回归发现,盖度对流速的影响最大,占45%左右,坡度和流量次之.三个因子可以较好模拟陡坡、定床条件下水流流速(R2 =0.93).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陡坡地表覆盖下坡面流的水动力学特性,为建立土壤侵蚀过程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
我国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矿产类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湘黔桂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矿产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首次较系统地对我国南方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具有经济价值矿产类型的地质特征、相互间的层位关系及富集区域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5.
利用Java-X3D实现地震层位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层位三维可视化可以提供形象化的地震层位三维特征,便于地震资料的后期解释.在叙述地震层位三维可视化技术原理、目标、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利用Java-X3D技术实现地震层位三维可视化,并利用实际坐标数据,实现了在Internet上跨平台的地震层位及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琼中黎母山—湾岭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采集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2682件,对应中层(80~100 cm)及深层(180~200 cm)土壤样品各304件。分析测定Cu、Pb、Zn、Cr、Ni、Cd、As、Hg八种重金属元素。对8种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均值均高于海南岛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积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种植类型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富集影响较大;垂向上,由表层至深层,土壤Pb、Zn、Cu、Cr、Ni五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依次降低,但差异不大;Cd、As、Hg在垂向上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显示,Cu、Cr、Ni主要受地质背景影响,其余5种元素均受地质背景及人为因素影响。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8种金属元素均值除Hg(0.08)外,均小于0,总体为无污染-轻微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显示,Cd和Hg为主要危害元素,Cd以轻微-中等危害为主,Hg以中等-强风险为主,其余元素危害指数均为轻微级,96%的土壤总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在中等以下。  相似文献   
97.
热储层由基质系统和裂隙系统共同构成,二者热量传递的方式存在很大区别。仅考虑基质渗透率或裂隙渗透率,与实际采热过程并不相符。只有明确基质-裂隙双重渗透率下热储层的变化规律,才能更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地热资源。因此以青海共和盆地地热田GR1井为研究对象,基于热流固耦合理论,运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双重孔隙介质渗透率水流传热模型。通过考虑不同基质渗透率(0,1×10-18,1×10-16m2)、裂隙渗透率(5×10-11,1×10-10,2×10-10m2),得到了储层温度场、应变场、应力场、位移场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仅考虑裂隙渗透率,会高估储层的开采寿命和产出温度;会低估采热过程中储层产生的压应变和沉降量,表明基质渗透率不能忽略。(2)最优裂隙渗透率为1×10-10m2,此时最适宜进行热开采;裂隙渗透率为2×10-10m2,储层寿命低于50 a。(3)采热初期,相比裂隙渗透率5×10-11m2时的最大压应变,裂隙渗透率为2×10-10m2时最大压应变提高了2. 74倍;采热40 a,相比裂隙渗透率为5×10-11m2,裂隙渗透率为2×10-10m2时,储层沉降量增加0. 164 05 m,沉降区域扩大3倍左右。所得结论对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开采过程中渗透率与储层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8.
热岩石圈厚度是研究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板块动力学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实测数据构建地壳分层模型,根据热传导的基本原理,计算了冀中坳陷中部的Moho面温度以及热岩石圈厚度,并探讨其地热学意义。结果表明:冀中坳陷中部的Moho面温度分布在500~600℃,西南侧整体温度较东北部高,热岩石圈厚度介于102~122km,其平面展布特征与华北克拉通热岩石圈厚度西厚东薄的特征相吻合,为华北克拉通受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导致东部遭受破坏提供了依据,并且较薄的岩石圈使热流更易传导到地壳浅部,成为了该地区热异常的成因背景。  相似文献   
99.
雄安新区碳酸盐岩岩溶热储是具有重大开发潜力的优质地热资源。理清雾迷山组储层中岩溶裂隙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发育特征,对地热资源的形成与聚敛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合理有效地开发地热资源的前提。根据岩芯采样、薄片、钻井、测井等资料,对雾迷山组岩溶裂隙的形成演化与几何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岩溶和裂隙的形成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以印支运动晚期至喜马拉雅运动期间最为强烈,形成了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岩溶裂隙。雾迷山组裂隙带平均厚度和平均间隔分别为4.70m和4.05m,储厚比平均为41.90%。储层内部裂隙的走向主要为近北东向,倾角集中在50°~90°之间。面积裂隙频率达到5.34条/m2。裂隙的长度和开度平均分别为1.20m和95.16μm。多种物质充填裂隙,以白云石、黄铁矿、石英最为常见,含有数量较多的半充填和未充填裂隙。现今地应力有助于裂隙的开启,储层中裂隙网络发育,连通性好,具有非常好的导水储水性能,为雾迷山组地热资源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0.
冶炼副产品硫酸镍组成成分复杂,准确分析杂质元素As、Zn、Co含量对设计硫酸镍提纯工艺有重要意义。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优化仪器工作条件,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冶炼副产品硫酸镍中As、Zn、Co的方法。本实验分别以As 189.042nm,Zn 206.200nm,Co 228.616nm为分析谱线。实验结果表明:待测溶液中20g/L硫酸镍基体及1g/L Cu、20mg/L Cd、Cr、Fe、Sb、Ca、Mg、Al、Mn、Sn、Bi等共存杂质元素对As、Zn、Co的测定结果基本无影响。As、Zn、Co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9以上,方法检出限为0.0021~0.026mg/L,方法定量限为0.0063~0.078mg/L。采用实验方法测定冶炼副产品硫酸镍实际样品中As、Zn、Co,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介于1.51%~2.7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9.6%~108.4%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