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321篇
地球科学   23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前应力场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翠英  华爱军 《地震地质》1997,19(2):40-140
从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源区及其附近不同小区应力场方向的动态变化入手,分析了主应力轴方位、仰角及其矛盾符号比等参量在5.2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及其时空演变特点,简析了可能成因,可为研究震前其它各类前兆异常提供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42.
43.
44.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政军  王瑜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4):403-409,427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性质的河一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第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  相似文献   
45.
针对金门用水现状、发展规划和大陆水资源及工程供水条件,建立大陆向金门供水的水资源系统仿真模型,应用聚合-分解-协调的求解技术,模拟分析不同工程措施供水方案下的金门供需状况,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6.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王君厚  任培政 《中国沙漠》1996,16(3):258-265
应用群落多样性指数(D)、均匀度(J)、生态优势度(C)等指标,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不同生境(荒漠区、绿洲外围、绿洲内)的天然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指标值能有效地表征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及生境的优劣;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D=0.603~2.984)和均匀度(J=0.337~0.691)都较低,而生态优势度(C=0.724~0.195)较高,说明荒漠植被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群落结构越复杂,多样性指数越高;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D和J随生境渐好而递增,C随生境渐好而递减,可作为环境评价指标;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群落的发展阶段和稳定程度,越接近顶级阶段,多样性越高,且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群落演替进程的加速;干旱区弃耕撩荒地次生演替植被,在弃耕初期多样性随弃耕年限增大而减小,后期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且各演替阶段植物组成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7.
西藏羌塘地区几个地质构造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西藏羌塘地区的六个地质构造问题。包括冈瓦纳与欧亚大陆古特提斯界线;羌塘地区是否存在加里东期或更古老基底;羌塘地区的地层系统及其对比;狮头山、黑熊山一带蓝片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龙木错─双湖蛇绿岩的性质、成因及年代;羌塘盆地中三叠世以前是一个统一的盆地还是分属两大陆的边缘海盆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更加清楚、完整地认识青藏高原的地质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8.
厚松散含水层条件下,开采浅埋煤层易产生突水溃沙地质灾害,为了减轻煤层顶板压力,在神府矿区首采高产高效工作面采用了采前疏降水方法,其总结出的“井上井下、双管强排、抽泄结合”的地下水疏降方法,经实践证明是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9.
1995年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总结(地矿部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测绘处)1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完成情况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本年度有山东(修测)、西藏等省(区)进行此项工作。截至1995年底,累计完成陆地填图面积691万km2,约占可测面积的91%。1...  相似文献   
50.
依据尾波衰减特征,采用测量尾波包络体最大双振幅方法,分别用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模式处理了苏、皖、鲁、冀四省42个DD-1台站,51个地震的尾波资料,求出与散射有关的地球介质Q因子,并对Q值随尾波推移时间窗,震中距的变化进行归一法处理,公式如文中式(11)(12),用归一法求得的多次散射模式Q02值分布图象表明,高Q值与中强地震活动背景有关,这种简易测定地球介质Q值的方法在地震前兆分析中有着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