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科学   13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周翠英  陈恒  朱凤贤 《地球科学》2008,33(3):393-398
以实测非线性时间序列为对象, 通过估计延迟时间与嵌入维数的相空间重构方法, 采取排除时间相关性点对的方法计算边坡系统关联维数D2;采用改进的Kantz法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以K2熵作为Kolmogorov熵的近似, 并引入近似熵ApEn及系统复杂度混沌特征指标, 研究了边坡演化的多元混沌特征.通过实例分析, 发现多数边坡系统关联维数D2为非整数, 最大Lyapunov指数、熵值均大于零以及系统复杂度位于(0, 1) 区间偏小值, 通过与确定性系统特征量的比较, 揭示了边坡系统的混沌特征, 并得出临滑阶段边坡混沌特征最为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72.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是力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在力学领域中称之为“固流耦合作用”,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称之为“水-岩相互作用”。前者研究的焦点在于固体和流体间力学耦事的基本规律;后者主要研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与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侧重点以往主要集中于岩体力学方面,即从渗流场和形变场的相互作用角度研究其基本规律,目前,已开始注意到水和岩石的化学作用问题。从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课题--特殊软弱岩体与水作用后力学性能大幅度变异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某些特殊岩体与水作用的化学规律、矿物学规律及其化学与矿物学损伤所导致的力学损伤规律,并建立软岩-水相互作用的时间效应模型;确定软岩性质软化的标志性监界阈值,为建立水-岩相互作用理论体系奠定软岩研究基础,为重大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提供有效的参考的指导。  相似文献   
73.
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演化模型与破坏判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镇  周翠英 《岩土力学》2010,31(Z2):131-137
隧道变形失稳过程与破坏判据研究是地下工程的热点与难点之一。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耗散过程与演化特征;结合热力学基本定律,研究了整个隧道系统的能量耗散机制,建立了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大数据量(≥3 000)与小数据量(<3 000)条件下稳定性演化过程的能量判别准则;根据隧道系统变形失稳演化各阶段特征,提出了其失稳破坏的能量判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广州地铁某立体交叉隧道的稳定性分析,验证了该能量演化模型与判据的合理可靠性,其结果对隧道稳定性状态的判别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刘镇  周翠英  房明 《岩土力学》2012,33(5):1473-1478
隧道失稳破坏的动力学演化模型及其判据与能量演化模型及其判据是对同一系统分别从动力学过程与能量状态两个角度的描述与判别。从两种模型对围岩分区的描述出发,利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热力学熵S、Kolmogorov熵、关联维 的关系,证明了两模型在空间上的一致性,并通过演化时间建立了两模型的联系,证明了其在时间上的一致性。根据两种判据分别描述不同演化阶段的稳定性状态,从其对系统演化阶段的划分出发,研究了隧道系统在一般发展条件与跳跃式发展条件下动力学判据与能量判据的统一性。上述研究相互验证了两种模型及判据,并进一步阐释了隧道失稳破坏的非线性机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状态判别与控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1 记录系统 由台站所记录的时间序列取决于所估量的地震的震源机制、传播介质的速度和衰减结构以及所使用的记录系统.另外,它们可能被周围地震噪声叠加.  相似文献   
76.
77.
78.
Incurrentearthquakeprediction,seismologicalmethodisconsideredthefirstchoice.Accordingtoroughstatistics,thereareover100seismologicalparametersusedineafthquakepredictioninChina.Thatagreatnumberofparameterscouldbechosenismoreconvenient,butalsocausesalotoftroublesatthesametime.Itismoredifficulttodecidewhichoneisbetteramongthem.Inthepracticalkeyproblemandthe"EighthFive-YearPlan"keyproblemonshort-periodear'thquakepredictionsponsoredbyChinaSeismologicalBureau,mostoftheparametershavebeenevaluatedo…  相似文献   
79.
历史地震序列类型的划分及其应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我国历史地震记载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历史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的建议方案,即根据历史地震序列的记载特点,将其分为“安全类”和“危险类”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山东地区为例,对山东及邻区历史地震序列分类。结果表明,区内历史地震序列中安全类约占83.9%,危险类约占16.1%,这一结果与本区现代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结果大体一致,但与全国现代地震序列类型统计结果有一定差异。由于受地震史料记载详略因素的限制,上述结果是粗略的、初步的,但仍是对于现代地震序列类型信息的一种补充。所得结果可在震后早期趋势快速判定中参考。  相似文献   
80.
根据华北地区61次中、小地震(3.0≤M≤5.5)和10次M≥6.0大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地震释能应力场的优势方向,主压应力轴为70°—80°,主张应力轴为340°—350°,它们的仰角基本上小于45°。这表明,华北地区处于以北东东向水平压应力和北北西向水平张应力为主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中。指出了这一地区6级以上地震和震源深度大于17公里的中、小地震应力场方向一致性较好,可能更接近构造应力场方向。华北地区一致性应力场的南缘,可能在秦岭、大别山及长江下游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