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科学   1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基于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高寒草原、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下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过程的监测数据,对活动层水热过程特征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活动层厚度、冻融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活动层土壤水分含水量分布方面,不同的高寒生态系统下活动层的上述属性特征差异明显。高寒草原下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最大,土体开始融化的时间最早,每年持续融化的日数也最长;高寒草甸最小,高寒沼泽草甸居中。高寒草原下活动层土壤含水率从上到下逐渐增加,水分基本集中在活动层的中下部分;高寒沼泽草甸下活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情况相对比较均衡;高寒草甸下活动层土壤含水率分布呈现从上到下逐步减少的模式,越靠近地表土壤含水率越大。对监测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的高寒生态系统下,近地表地温与气温温差累计值、近地表土壤有机质含量、n因子特征以及近地表地温标准差统计特征都具有明显的区别。研究分析表明,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过程特征与高寒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明显的关联性,高寒生态系统会影响近地表能量通量,从而使地-气热量交换产生差异,这一差异又将改变活动层土壤温度、水分分布特征及其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2.
青藏高等级公路试验工程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逐步实施,寒区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结合青藏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需求,较为系统地分析和讨论了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青藏高等级公路试验示范工程各试验段的设计研究内容;分析了青藏公路、青藏铁路路基传热过程和强度的本质区别,宽幅路面的传热特点,以及现有的工程措施直接应用于高等级公路中可能造成的影响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高等级公路的传热特点,从对流、传导、辐射等方面就设计和试验的工程措施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介绍.同时,对整个试验示范工程的观测系统的设计、研究内容也进行细致分析.该试验示范工程的建设和研究必将为青藏高等级公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关键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3.
 气候变化对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影响显著,因此,青藏铁路穿越多年冻土地区的筑路工程设计必须考虑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为了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解决高温高含冰量路基稳定性问题,修建青藏铁路时提出了冷却路基、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设计新思想。该筑路工程技术通过采用调控热的传导、辐射和对流以及综合调控措施达到降低多年冻土温度、适应气候变化的目的,最大限度地确保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4.
Interaction study of permafrost and highway along Qinghai-Xizang Highway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Qinghai-Xizang Highway crosses permafrost areas, sporadic permafrost areas and seasonal frozen soil area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of frozen soil in construc-tion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and the choices of engineering st…  相似文献   
105.
人类工程活动下冻土环境变化评价模型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提出用冻土热稳定性、热融敏感性及地表景观稳定性来评价人类工程活动下冻土环境变化, 并提出冻土环境的定量评价模型. 利用青藏公路沿线28个地温监测资料, 对冻土环境评价模型进行计算. 分析冻土热融敏感性与冻融过程和季节融化深度之间的关系; 冻土热稳定性与多年冻土顶板温度、年平均地温及季节融化深度之间的关系; 地表景观稳定性与冻融灾害之间的关系及产生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冻土热稳定性、热融敏感性和地表景观稳定性可用来评价和预报人类工程活动下冻土环境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6.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与公路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为了研究多年冻土与公路相互作用和特征, 青藏公路沿线建立了8个监测场地, 监测内容包括天然状态下活动层厚度、沥青路面下季节冻融深度、多年冻土顶板温度和路基稳定性.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沥青路面具有强烈的吸热作用和较弱的蒸发过程, 从而改变了地表能量平衡状态, 使沥青路面下的季节冻融深度和多年冻土顶板温度变化均大于天然状态, 并引起了融化下沉和冻胀等工程地质问题频繁发生, 对路基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7.
108.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66,自引:15,他引:51  
利用青藏高原86个气象观测站建站~2001年历年各月地面0cm温度资料,在分析高原冬季、夏季和年平均地表温度基本气候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主值函数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高原地表温度异常变化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趋势作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地表温度主要受海拔高度与纬度的影响,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年平均温度最高值在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察隅为14.9℃;夏季平均温度最高值在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为23.0℃。高原外围的南疆盆地南缘,川西温度更高,但其中心不在高原。高原地表温度最低值在中部的托托河、五道梁,年平均温度为-0.2℃,冬季更低,平均为~14.2~-15.8℃;夏季平均地表温度最低值在清水河为9.8℃,7月平均温度为10.7℃。高原地表温度第一载荷向量除南部小范围为负值外,大部分地方为一致的正值,即第一空间尺度表现为整体一致性;第二空间尺度有南正(负)北负(正)之差异。第一主分量在近30年中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主要反映了高原主体偏北和东北部地区地表温度显著升温趋势,而第二主分量的缓慢下降说明高原中部和东南部地表温度呈下降趋势。代表站温度变化表现出准3年和准6年的周期振荡。铁路线北段和南段线性升温率较大,在0.42~0.58℃/10a之间;铁路线中段的高海拔地区升温率较小,为0.32~0.39℃/10a。  相似文献   
109.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变形   总被引:82,自引:22,他引:60  
通过对现场实体工程的长期监测资料和路基破坏机理分析研究,使我们对沥青路面对多年冻土的严重影响,导致多年冻土的升温与退化,使路基产生较严重的不均匀下沉变形,及其它所引起的一系列路基病害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较为系统和深刻认识,取得了大量现场实测资料及研究成果.讨论了高温多年冻土地区冻土路基的变形特征,以及冻土路基变形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关系,给出了路基随地温波动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110.
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和路基表面热力学模式(Ⅲ):参数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物理过程分析为基础,根据野外实测资料设计了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和路基表面热力学模式中的大气辐射参数化方案,对直接太阳辐射、大气散射辐射、大气向下长波辐射参数进行处理,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无云大气条件下,对直接太阳辐射透过率和大气散射辐射以太阳天顶角进行参数化;对大气向下长波辐射以大气等效辐射率及气温进行参数化;在云天条件下,基于晴阴比的云量参数化和基于气候资料的云天系数参数化都各有较好的效果.对土壤热通量的参数化方法和拖曳系数的取值问题进行了讨论,更完善的方法还有待于与实验测量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