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科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核桃坪铅锌矿区容矿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下段、沙河厂组下段和保山组上段可能是Cu矿化的矿源层;核桃坪组中段和沙河厂组可能是Zn矿化的矿源层;核桃坪组中段可能是Pb矿化的矿源层。此外,上寒武统整体上以强烈富集(K≥5)Bi、B,富集(K≥1.2)Sb、As、W、Sn为特征;Bi、Sb、As、B等金属、半金属和非金属矿化剂元素在容矿地层中的普遍富集可能为在后期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捕获成矿元素、导致成矿物质巨量堆积,最终形成工业矿床奠定了基础。基性岩脉以强烈富集(K≥5)Au、Ag、Cu、Pb、Zn、W、As、Sb、Bi、F为特征,富集元素的种类和矿石具有一致性。综合各类控矿因素,并结合稳定同位素和成矿流体特征等认为,矿床是在晚寒武世特定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矿源层和矿化剂的基础上,再经后期岩浆热液作用叠加,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的层控型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的特点。在上述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22.
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映祥 《地质与勘探》2021,57(4):693-727
云南地处特提斯成矿域与滨太平洋成矿域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本文将铅、锌、铜、锡、钨、金、银、磷、钛、稀土金属(16种)、稀有金属(9种)和分散元素(8种)列为云南优势关键矿产,总结其资源特征,并针对这些矿产开展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全省共可划分出88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其中与以上优势关键矿产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有48个,共118个矿床式;以成矿省为单元,华南(陆块)成矿省(云南部分)有8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16个矿床式;上扬子(陆块)成矿省(云南部分)有16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35个矿床式;三江(造山带)成矿省(云南部分)有19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57个矿床式;腾冲(造山带)成矿省有5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10个矿床式。按成矿时代,新生代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有16个、中生代12个、古生代12个、前寒武纪5个和跨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矿强度依次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23.
核桃坪铅锌矿区容矿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下段、沙河厂组下段和保山组上段可能是Cu矿化的矿源层;核桃坪组中段和沙河厂组可能是Zn矿化的矿源层;核桃坪组中段可能是Pb矿化的矿源层.此外,上寒武统整体上以强烈富集(K≥5)Bi、B,富集(K≥1.2)Sb、As、W、Sn为特征;Bi、Sb、As、B等金属、半金属和非金属矿化剂元素在容矿地层中的普遍富集可能为在后期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捕获成矿元素、导致成矿物质巨量堆积,最终形成工业矿床奠定了基础.基性岩脉以强烈富集(K≥5)Au、Ag、Cu、Pb、Zn、W、As、Sb、Bi、F为特征,富集元素的种类和矿石具有一致性.综合各类控矿因素,并结合稳定同位素和成矿流体特征等认为,矿床是在晚寒武世特定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矿源层和矿化剂的基础上,再经后期岩浆热液作用叠加,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的层控型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的特点.在上述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24.
西南“三江”南段位于印度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带,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旋回的构造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和丰富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正是这种复杂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使得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提取致矿地球化学异常遇到了挑战.为此,多重分形滤波技术被引进,试图从复杂的多重地球化学背景中有效地分离与成矿有关的Cu、Zn异常.研究表明:(1)由于研究区存在多重地球化学背景,克里格方法揭示的Cu、Zn剩余异常通常是受区域线形构造控制的区域异常,多重分形滤波技术则揭示了与矿化有关的Cu、Zn局部致矿异常;(2)Cu致矿异常的提取表明,多重分形滤波技术能够克服某些岩性(譬如玄武岩)引起的Cu高背景的影响,并从多重地球化学背景中有效提取致矿异常,包括低背景中的弱异常和隐蔽异常;(3)运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清晰揭示了一系列Zn原始数据图上没有显示的、规模不等的NNE向Zn矿化异常带,其中那条穿越整个研究区的Zn矿化异常带含有金顶巨型Pb-Zn矿床和一系列矿床、矿点、矿化点.整个研究工作是基于MORPAS3.0软件系统实现的.  相似文献   
25.
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是三江南段成矿带近年取得找矿重大突破的矿床之一,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目前探明铅锌矿为大型,预测铁铅锌资源潜力为超大型。1地质特征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位于西南三江造山带南段保山—镇康地块南部。夹持于南北向怒  相似文献   
26.
老挝长山成矿带与花岗岩有关的铜金铁矿床 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红娟  陈永清  卢映祥 《地质通报》2011,30(10):1619-1627
老挝作为“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铜、金、铁、铝、钾盐等优势矿产与中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初步论述了老挝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近年来发现的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矿化与岩体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其成矿模式。基于同位素定年数据和Hf-Rb-Ta元素判别图,推测这些花岗岩及与其相关的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华南地块向印支地块俯冲产生的火山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7.
云南省保山—镇康古生代沉积盆地的上寒武统碳酸盐岩中发育有脉状铅锌矿体, 它们均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 芦子园铅锌矿是该区此类型规模最大的一个矿床, 矿体赋存于沙河厂组的大理岩及大理岩化灰岩中.其原生矿金属矿物组合为: 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铁矿.围岩蚀变有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和大理岩化等.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该地区铅锌矿化经历中低温(160~280℃) 和中高温(280~420℃) 2个主要矿化阶段.芦子园铅锌矿的硫、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变化范围窄、相对均一的特点(δ(34S)=9.23×10-3~10.17×10-3; w(206Pb)/w(204Pb)=18.224~18.338, w(207Pb)/w(204Pb) =15.715~15.849, w(208Pb)/w(204Pb)=38.381~38.874), 其矿石硫与铅同位素都反映了成矿过程曾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 镇康地区铅锌矿为与上寒武统局部层位和隐伏岩体有关的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8.
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云南中甸地区斑岩成矿带的南端,形成于燕山晚期陆-陆碰撞至造山后伸展构造的转换阶段。文章通过对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和脉体穿切关系的详细研究,系统厘定了矿床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查明了蚀变和脉体系统与矿化的关系。根据矿物组合、蚀变类型等因素,将分为A脉、B脉和D脉3大类,共16种不同的脉体类型。其中,A脉和B脉与成矿关系密切,对钼铜资源量贡献最大。早期的A脉,主要以钾长石化为主,矿化较弱;晚期形成的A脉多发育有黑云母化且与钾长石化蚀变叠加,矿化增强,以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钾长石脉为主;B脉主要贡献于辉钼矿矿体的形成,是区内矿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且叠加于钾硅酸盐化,形成于钾硅酸盐化向石英-绢云母化的转变阶段;D脉中铜钼矿化明显减弱,属于矿化体外围的脉体,对矿体影响较小。因此,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规律在空间上表现为钾硅酸盐化(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化)发育于斑岩体核部,向外依次是石英-绢云母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和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岩化),对应的矿化组合分别为辉钼矿-白钨矿-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白钨矿,以及外带的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显示出成矿元素由高温向低温变化的规律。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的形成与区内燕山晚期伸展作用相伴的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相关,源自深部的含矿热液在花岗质斑岩体内形成了脉状、网脉状的辉钼矿化,同时沿断裂带运移并扩散,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部位形成了矽卡岩型的铜钼矿化。因此,有利的构造环境、强烈的蚀变作用、多样的脉体类型导致铜厂沟大型斑岩型钼铜矿床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9.
滇西北格咱火山-岩浆弧斑岩成矿作用   总被引:34,自引:28,他引:6  
处于义敦岛弧南端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印支期以大规模中酸性火山-岩浆岩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为特征,本文根据火山-岩浆岩的分布、类型、时代与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等,将该岩浆岩带细分为西部烂泥塘-春都斑岩成矿带和东部亚杂-普朗斑岩成矿带,并阐述了西斑岩带岩浆侵位时间较东斑岩带早15~25Myr以及2个成矿带不同的成矿特征,提出该区燕山晚期叠加了1期广泛的钼(钨、铜)成矿作用,以S型花岗岩侵位,南北向叠加于印支期岛弧岩浆岩带上,由北而南从出露至半隐伏、隐伏状,在云南境内圈出休瓦促、热林、红山、铜厂沟等多个花岗(斑)岩体,蚀变花岗(斑)岩内发育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钼矿化,围岩中以热液脉型沿断裂带、不同岩性界面等成矿。以往研究,休瓦促、热林成岩年龄分别为84.4±1.1Ma和81.7±1.1Ma,成矿年龄分别为83±1Ma和81.2±2.3Ma.(李建康等,2007;尹光侯等,2009);本次在红山铜矿深部隐伏岩体中获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80.2Ma。研究认为,燕山期岩体成矿,仍然表现出岩体由内向外(由深到浅)形成斑岩型钼(铜)矿→接触带夕卡岩型钼(铜)矿→外围角岩钼(铜)矿、热液脉状铜铅锌矿等成矿系列,据此进行缺位预测,为下步找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30.
川西与滇西北接壤的乡城-洛吉地区,经过印支期甘孜-理塘洋俯冲-消减于中咱地块之下,将中咱地块(义敦岛弧)、扬子地块焊接成一体之后,进入整体演化阶段。即254~203Ma之后,65Ma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之前的76~85Ma间,发育了南北向展布的乡城-洛吉燕山期过铝质-弱铝质A型花岗岩带,由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组成,属于岛弧基础之上经历了岛弧岩浆作用的陆壳,或大陆碰撞旋回的异常地壳(幔源岩浆岩、碰撞造山,地壳加厚)派生富碱和铝、贫水的A型花岗岩。发育强烈的铜钼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岩体边部角岩带内细脉状黄铜矿及团块状辉钼矿化;中部蚀变花岗岩内的辉钼矿石英脉、稀疏粗晶和浸染状辉钼矿;沿裂隙发育石英-辉钼矿脉3种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