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科学   22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利用SSM/I数据判识我国及周边地区雪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积雪参数是气候学和水文学研究中所需的重要物理量, 确保积雪参数测定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于气候学研究、水文应用以及防灾减灾都非常重要。利用微波数据可获取有云存在时的积雪覆盖图, 遥感雪深和雪水当量信息。采用微波数据判识雪盖并得到积雪状态 (干、湿) 信息, 不仅可以弥补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判识雪盖的不足之处, 而且也是利用微波数据反演雪深和雪水当量参数必需的先期工作。该文介绍利用SSM/I的多频双极化微波数据开展我国及周边地区积雪判识方法研究的结果。分析国外全球判识方法的雪盖判识结果指出, 国外算法易在青藏高原等地区将冻土误判为积雪, 造成雪盖面积的偏高估计。研究给出了在我国及周边地区 (17°~57°N, 65°~145°E) 利用SSM/I数据判识积雪的改进方法, 在完成积雪判识的同时还给出了雪深和积雪状态的定性信息, 与已有全球雪盖判识方法相比有较大改进, 大大减小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冻土对积雪判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夏季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0. 5°×0. 5°降水和温度的日值资料,联合ERA-Interim、MERRA2(second M 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和JRA-55(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以及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obal Land surface Data Asimilation System,GLDAS-2. 0)资料,研究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夏季地表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该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及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979—1998年期间,高原的地表气温呈增加趋势,降水呈减少趋势;而在全球增温减缓期间(1999—2010年),地表气温及降水较1979—1998年期间呈现更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在青藏高原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在1979—2010年间整体呈增加趋势;然而,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此期间由外界向高原输送的水汽逐年降低,尤其在1998年后,由于西南季风强度的大幅减弱,使得外界向高原的净水汽输送量减少得更为显著;青藏高原地表蒸散量的分析表明,自1998年后,高原地表的蒸散量显著增加,成为高原地区大气中水汽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官晓东  刘玉  郑凯端  沈永生 《气象科技》2018,46(6):1221-123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1°×1°等资料,对福建2017年6月初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持续性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活动导致短时暴雨。(2)较大的风暴相对螺旋度,低层的正涡度和中低层的上升运动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展和维持;强烈的热力不稳定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是中尺度对流发展的环境特征。(3)强的整层水汽通量和水汽辐合为暴雨区提供水汽来源和水汽条件。(4)锋生的大小和位置对降水的强度和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低层以水平锋生为主,中层以垂直锋生为主,有利于成片暴雨的发生。(5)中尺度系统对天气尺度的水汽辐合和边界层对流不稳定条件有增幅作用;上下两支次级环流的上升支叠加,有利于低层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促进中尺度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4.
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陆气相互作用的观测试验以及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以特定区域研究为主,缺乏对全球不同区域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时空关联的系统性归纳研究,且野外观测试验持续时间较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机理的认识和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从资料获取、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3个方面提出未来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5.
刘玉 《海洋与湖沼》2013,44(2):292-298
选择珠江口南沙区两处典型的以大面积人工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主的感潮河涌,进行湿地区域中的浮游动物研究。于2011年5月和11月对开放性河涌湿地14涌(A区)和封闭性河涌湿地19涌(B区)中的浮游动物进行调研,从种类数和丰度、污染指示种和优势种、营养指数E和污染指数A等方面对浮游动物进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以此对湿地水质和无瓣海桑的净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区林内原生动物总丰度可达106ind/L数量级,7种丰度优势种均为纤毛虫类,优势种哑铃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1种赤潮原生动物种类,单种丰度在春秋两季可达1.8×105ind/L、5.1×105ind/L。桡足类、枝角类在春季B区林内丰度最高,分别可达576ind/L和46ind/L,显示春季可能为其繁殖季节。轮虫相对不耐污染生境。指数E和指数A均远高于判断阈值。提出了二项浮游动物的富营养判断标准和二条原则。据此判断,B区湿地存在极重的有机污染现象,主要可能与无瓣海桑林内凋落物量较大或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且林内水流不畅有关。  相似文献   
66.
兴水利、除水害、防灾减灾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对聊城市徒骇、马颊两河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存在着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工程效益衰减、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管理经费不足,行业贫困,依法管理尚未形成社会共识,依法收费阻力重重等.因此,探讨了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云南下关黄草坝的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结果为例,讨论了地形起伏对云南区应力测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起伏对应力测值的绝对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衰减缓慢,相对影响急剧减小。100米以内深度的应力测量,地形影响可能给测值带来10%以上的误差。云南区的水压致裂应力测量深达500米,是可以排除掉地形起伏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68.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watersheds in a landscape, driven by human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ocesses. 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the 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contrast index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to account for the effects of scale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The hydrological response unit(HRU) with a single land use and soil type was used as the smallest un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scape index and typical ecological processes was established by describ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o verify the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used the Yanshi River basin as a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intensity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watershed and the 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contrast index based on the minimum HRU can qualitatively reflect the risk of regional nutrient loss.  相似文献   
69.
刘玉  魏洁  李艳萍 《海洋学报》2013,35(3):239-245
一般认为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物量高于非根际,这与植物根际分泌多种物质有关。不同种类的红树林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林内富营养化现象,浮游藻类生物量很高,认为这部分地与红树植物根系分泌物(Root Exudates,REs)对林内生物的调控作用有关。红树植物根系分泌物是调控红树林生态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壬二酸(Azelaic acid)是初次在红树植物中检测到的一种二元羧酸类根泌物,选用壬二酸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为代表,以不同浓度壬二酸培养藻,在藻生长周期内定期观测其密度、形态、胞内甘油含量、色素含量等指标,进行室内红树植物根系分泌物对藻类的影响作用的初步的机理实验。主要结果如下:在低浓度0.5~1.5 mg/L时,壬二酸可作为营养物质被藻细胞所吸收。而在较高浓度2和4 mg/L时,壬二酸主要起化感抑制作用。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导致胞内甘油含量上升,色素体产生应激反应,色素合成量加大,特别是多甲藻黄素含量增加。通过细胞代谢产生更多的内含物质,如淀粉粒和脂肪,导致液泡增大。色素体是应激反应和抗逆作用的重要细胞器之一。由于壬二酸可以较低浓度出现较高的抑制效应,因此对红树林内的生态效应非以营养效应而以化感效应为主。红树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林内生态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应加强野外条件下的红树植物多种根系分泌物的混合效应原位试验。  相似文献   
70.
选取沈阳市区9个典型的大气污染源冬季的PM10排放浓度资料,利用MM5耦合CALPUFF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沈阳城市区域气象场和排放PM10浓度分布进行月平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冬季沈阳地区受高压控制,北风较强,并经过增强、减弱的过程,多呈现对大气污染物扩散不利的天气形势.高空为偏西风且风速较大时,地面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