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科学   8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谭洪旗  刘玉平 《地质学报》2017,91(7):1416-1432
猛洞岩群位于滇东南文山-麻栗坡断裂与红河断裂带之间的老君山-Song Chay变质核杂岩核部,由一套经历过多期变质-变形的杂岩体组成。变质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微量元素平均组成与大陆上地壳相似,且SiO_2/Al_2O_3、K_2O/Na_2O比值显示该套变质沉积岩具有相似的成熟度,但片岩类样品可能遭受过强烈的风化作用;稀土元素特征与变质岩原岩恢复图解显示,片岩类原岩为黏土岩及泥质岩,片麻岩类原岩为砂岩、杂砂岩。化学蚀变指数(CIA)、成分变异指数(ICV)、斜长石蚀变指数(PIA)反映了片岩类原岩形成后经历过较强的风化作用,但副片麻岩类原岩经历的风化作用较弱,反映了副片麻岩类主要来源于不成熟的物源区,显示出活动构造环境沉积物的特征。Rb/Sr和Th/U比值判别结果表明该套碎屑岩经历了较复杂的沉积演化过程;La/Th-Hf图解和砂岩-泥岩套的物源区判别图解表明变质碎屑岩样品以石英岩沉积物源区为主,混合少量中性火成岩物源区;ThSc-Zr/10和La-Th-Sc图解表明猛洞岩群可能沉积于大陆岛弧环境。综上所述,猛洞岩群变质碎屑岩原岩为一套泥质岩-砂岩(杂砂岩),这套碎屑岩经历了较强风化作用及复杂的沉积演化过程,主要沉积于与大陆岛弧环境相关的盆地,推测猛洞岩群的物质来源与昆阳群有关,可能与扬子地块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2.
花岗岩中铟与锡铜铅锌的关系及其富集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大鹏  张乾  武丽艳  叶霖  刘玉平  蓝江波 《岩石学报》2019,35(11):3317-3332
全球已知的富铟矿床多与锡石硫化物矿床或富含锡的硫化物矿床有关,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酸性岩浆作用有关。尽管铟的富集参考机理已经积累了较多研究成果,但关于锡在铟的富集成矿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花岗岩浆演化过程中铟与锡等成矿元素的关系如何?等等,这些科学问题依然有待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岩和其中的"包体"、都龙矿区南温河花岗岩及矽卡岩矿物、广西昆仑关花岗岩、湖南柿竹园和骑田岭花岗岩中In与Sn、Cu、Pb、Zn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浆从结晶成岩→分异出成矿流体→遭受变质与蚀变→与围岩发生接触交代的全过程,In与Sn始终保持同步变化的正相关关系,而In与Cu、Pb、Zn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此外,花岗岩中云母类矿物是In和Sn的主要载体矿物,且其中In与Sn也同样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从岩浆结晶成岩到富集成矿过程中,铟与锡是共同迁移的。本文认为在锡存在的情况下,铟更容易超常富集,这可能就是富铟矿化多与锡矿化伴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3.
滇西金满铜矿床中木质结构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滇西金满脉状铜矿床, 产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红色碎屑岩建造中. 矿石中木质结构相当发育. 组成木质结构的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黄铜矿和斑铜矿. 通过对样品、显微照片和电子显微镜照片研究后, 确定其为异木属, 反映含矿岩系当为陆相环境的产物. 有机地球化学和硫、碳同位素组成表明, 矿床的形成实与地下热卤水和生物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4.
08时天气加密报中7WWW_1W_2的编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的天气加密报中 ,我省规定夜间不守班的站 0 8时7WWW1 W2 一组的“WW”编 0 8时观测时的天气现象 ,即 7∶45~ 8∶0 0(包括 8∶0 0 ,不包括 7∶45)这 1 5分钟内出现的天气现象 ,“W1 W2 ”一律编报××。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台站曾多次将 7WWW1 W2 编报为72 1××、791×× ,这是不妥的。“WW”电码 2 1反映的是 70 1 ~ 745间有降水而观测时没有 ;“WW”电码 91反映的是 70 1 ~ 745间有雷暴 ,而观测时没有。由此可知 ,“WW”电码 2 0~ 2 9、91~ 94,我省一般站在编发 0 8时天气加密报时 ,不能使用08时天气加密报…  相似文献   
45.
在现行的天气加密报中,我省规定夜间不守班的站08时7WWW1W2一组的"WW"编08时观测时的天气现象,即7:45~8:00(包括8:00,不包括7:45)这15分钟内出现的天气现象,"W1W2"一律编报××.  相似文献   
46.
有关贵州成矿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很多矿产都产于不整合面及其附近,常见的有油气、金、铀、铅锌、铜、锑与铂族元素等,不整合面与成矿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作认为,不整合面不仅是成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矿的空间,且是一种容易失稳的界面,在后期的构造活动演化过程中,常形成走向弯曲的拆离断层带和韧性与脆性变形并存的韧性剪切带,进而驱动矿液运移和沉淀。不整合面类型不同,矿体形态和产出特征也不同,不整合面附近多形成一些中低温热液矿床。清墟洞组是贵州铅锌、汞和铀矿的重要赋矿层位,其原因是该地层成矿元素丰度较高,地层上部有透水性低的“地球化学障”,下部有与断裂相通的“矿源层”,一般都沿深大断裂发育的背斜轴部出露。银厂坡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其附近的会泽的矿山厂、麒麟厂(超)大型铅锌矿床非常相似,预测其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7.
The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andstones in the sedimentary basin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provenance, and it is therefore possible to reveal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provenance and the nature of source rocks in terms of the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andstones. The major elements, rare-earth dements and trace elements of the Mesozoic-Cenozoic sandstones in the Lanping Basin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revealing that the tectonic settings of the provenance for Mesozoic-Cenozoic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Lanping Basin belong to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a continental island arc.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n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alaeogeography, it is referred that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basin is located mainly at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efore Mesozoic, whereas the western part may be represented by a continental island arc. This is compatible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y data. The protoliths of sedimentary rocks should be derived from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and are composed mainly of felsic rocks, mixed with some andesitic rocks and old sediment components. Therefore, the Lanping Mesozoic-Cenozoic Basin is a typical continental-type basin. This provides strong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paleo-Tethys and theb asin-range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48.
40Ar-39Ar fast neutron activation age spectrum of quartz in ore collected from the Baiyangping Cu-Co polymetallic ore-concentrated area, Lanping Basin, is saddle-shaped. The plateau age, minimum appearance age and isochron age shown on the spectra are 56.53±0.43 Ma, 55.52±1.78 Ma and 55.90±0.29 Ma respectively. The ag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within 1σ uncertainties. Because the given initial 40Ar/36Ar value of 294.7±1.14 is very close to Nier's value (295.5±5), both plateau and isochron ages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forming time of quartz. So the age of 55.90-56.53 Ma represents the forming age of ore deposits. It is obvious that the ore deposit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Himalayan period.  相似文献   
49.
张乾  刘玉平  叶霖  朱笑青  高振敏 《矿物学报》2007,27(Z1):133-1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涂光炽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分散元素成矿机制研究"和包括多个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及其兄弟单位的科学家们对分散元素的成矿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批新的重要成果,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50.
都龙锡锌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对该矿床的成因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报道了利用锡石和锆石U-Pb法,首次获得的都龙锡锌矿床及相关的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的年龄。其中,锡石TIMS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9.8±3.2Ma(MSWD=3.16),(238)U/~(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82.0±9.6Ma (MSWD=4.81);隐伏花岗岩的锆石SHRIMP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2.9±1.9Ma(N=10,MSWD=0.71),花岗斑岩的锆石SHRIMP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6.9±1.4Ma(N=9,MSWD=3.70),表明锡(铜)矿化主要与晚白垩世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结合个旧、白牛厂两个超大型矿床和相关花岗岩体的年代学资料,指示滇东南地区于白垩纪存在以锡矿化为特色的大规模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可能与晚中生代以来华南地块岩石圈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