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科学   98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格罗夫山地区陨石回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琚宜太  刘小汉 《极地研究》2002,14(4):248-251
对中国南极考察队第15次队和第16队在格罗夫山地区回收陨石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在两次考察中,共回收32块陨石,包括一块火星陨石。本文还对即将开始的第19次队陨石回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2.
The Zhongshan Station of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Larsemann Hills, East Antarctica. Low pressure granulite facies gneisses together with late granites are outcroped in the region. Three biotite samples from a garnet segregation, a syenogranite and a granite-pegmetite were measured with ~(40)Ar/~(39)Ar incremental heating technique. Biotites from the garnet segregation give an ~(40)Ar/~(39)Ar plateau age of 504±1Ma. Biotites from the syenogranite yield an ~(40)Ar/~(39)Ar plateau age of 494±1 Ma. Biotites from the granite-pegmatite give an ~(40)Ar/~(39)Ar plateay age of 486±1Ma. They verify 500 Ma thermal event called "Pan African event" by previous K-Ar and Rb-Sr data. They are cooling ages of the biotites when the paleogeotherm of the area droped to the K-Ar closure temperature for biotite.  相似文献   
83.
郝杰  刘小汉  桑海清 《岩石学报》2003,19(3):517-522
阿牙克岩体出露在新疆东昆仑阿牙克库木湖北侧的祁漫塔格山西段,侵入在早古生代低绿片岩相蛇绿混杂岩即“祁漫塔格群”之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可能形成在伸展构造环境,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420±4Ma;等时年龄为416±21Ma,证实早古生代末期东昆仑地区已从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表明昆仑山具有多期造山作用叠合的大地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84.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质特征——冈瓦纳最终缝合带的新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格罗夫山主要出露高角闪-麻粒岩相深变质岩, 包括长英质麻粒岩和花岗质片麻岩、镁铁质麻粒岩透镜体、紫苏花岗岩、后造山期的片麻状花岗岩、及造山期后细晶岩脉. 岩石化学特征显示紫苏花岗岩、花岗质片麻岩和花岗岩属铝质A型深成岩系列, 而长英质和镁铁质麻粒岩则来自岛弧、洋岛和洋中脊环境的表壳岩系列. 测区以低角度面理构造为主, 局部出现强剪切变形带. 韧性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 D1与前泛非期的构造事件有关, D2相应于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D3则可能反映泛非期造山作用后期的伸展作用. 变质反应结构多显示为简单的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但镁铁质麻粒岩可鉴别出3个阶段:M1的温压条件为 800℃, 9.3×105 Pa; M2为800~810℃, 6.4×105 Pa; M3仅650℃. 代表性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U-Pb的离子探针分析显示峰期变质年龄集中于(529±14) Ma, 花岗岩侵位年龄(534±5) Ma, 细晶岩脉年龄(501±7) Ma, 属于“泛非”期构造热事件. 这些地质新证据显示在东南极内陆存在着一条从普里兹湾、格罗夫山到南查尔斯王子山的巨大“泛非”期造山带, 应当是冈瓦纳最后拼合的缝合带.  相似文献   
85.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的土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哈丁山南岭发现的三个土壤地点, 是人类首次在东南极内陆地区发现的土壤, 属南极寒漠土壤(cold desert soil), 其主要特征是地表发育漠境砾幂(desert pavement),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盐分, 具有较强的染色作用, 土壤呈弱酸性, 不含有机质. 据1:5的土水提取液分析, 主要阳离子为Mg2+和Na+, 其次是K+和Ca2+, 主要阴离子为SO42-, 其次为Cl-和NO3-. 本区土壤中盐分层的分布与土壤中最大水分层和土壤中粘粒级含量最大层相一致. 土壤中有粘粒迁移, 这是本地区土壤与其他寒漠土壤的不同. 部分土壤剖面上部具有较强的染色作用, 由土壤中暗色矿物的风化所致, 染色程度与土壤中游离铁含量有很大关系. 土壤特征指示其年龄在0.5~3.5 Ma之间, 且在哈丁山上也没有发现冰川运动的遗迹, 说明至少在0.5 Ma以来, 即使在末次冰期极盛期, 该区的冰盖表面也没有到达过哈丁山土壤采样点的高度.  相似文献   
86.
在岩石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 测定了我国两个南极陨石、以及光明山和庄河球粒陨石的稀有气体同位素丰度, 并根据宇宙成因核素的产率, 获得了这4个普通球粒陨石的宇宙射线暴露年龄和气体保存年龄. 两个南极陨石的暴露年龄分别为17.0±2.5 Ma(GRV 98002)和0.052±0.008 Ma(GRV 98004), 光明山球粒陨石为68.9±10 Ma, 庄河球粒陨石为3.8±0.6 Ma. GRV 98004(H5)的暴露年龄是目前南极陨石中已知最低的, 而光明山球粒陨石的暴露年龄高于我国其他H群球粒陨石. GRV 98002和庄河球粒陨石在宇宙射线暴露期间可能受到冲击事件或由于小的近日距轨道导致加热, 造成低的4He含量, 而GRV 98002和光明山球粒陨石的宇宙成因核素3He和4He则基本上同步丢失.  相似文献   
87.
南天山蛇绿混杂岩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6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杰  刘小汉 《地质科学》1993,28(1):93-95
南天山发育有2条基性、超基性岩带,北侧一条沿中天山与南天山分界线汉滕格里—哈里克—干沟断裂带分布,南侧一条大致沿南天山主脊分布,2条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肢解的蛇绿岩残块(王作勋等,1990)。  相似文献   
88.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晚第三纪孢粉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的7个土壤样品、2个冰碛岩样品和1个剪切泥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共获孢子花粉33个种属,乔木和木本花粉总数占94.5%,灌木和草木植物花粉总数占3.2%,蕨类植物孢子总数占2.3%,乔木和木本花粉中主要的优势种属为松属(Pinus)和桦属(Petula)以及少量的栗属(Quercus)、胡桃属(Juglans)、椴属(Tilia)和蒿属(Aretmisia)等。根据孢粉组合及形态和颜色特征,认为其时代可能为上新世。说明晚第三纪以来,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可能有一个暖期存在。  相似文献   
89.
首次对格罗夫山地区漂砾的暴露年龄进行的研究表明,萨哈罗夫岭冰原岛峰的两块漂砾样品的 Be最小暴露年龄分别为1.24±0.11Ma和1.37±0.12Ma, 。A1最小暴露年龄分别为0.90 4-0.12Ma和0.44±0.04Ma。萨哈罗夫岭附近冰面上的漂砾样品的 Be和 A1最小暴露年龄分别是0.47±0.3Ma和0.44±0.04Ma。考虑到误差,萨哈罗夫岭三块漂砾的最小暴露年龄与相近高程的基岩样品的最小暴露年龄基本一致。因此,在利用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对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的冰川消涨历史进行研究时,基岩和漂砾暴露年龄所反映出的冰川演化历史是明显吻合的。  相似文献   
90.
本文根据四次南极考察所取资料,对西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第三纪火山岩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总结,在火山岩地层的划分、岩相学和矿物学特点、岩浆的生成演化等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认识。 长城站所在的菲尔德斯半岛出露有一套层状的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是第三纪岛弧火山作用的产物。长城组包括碧玉山段和玛瑙滩段,由熔岩和正常火山碎屑岩组成,同位素年龄测定证明其形成于古新世至始新世。化石组主要形成于渐新世,其下部化石山段的含有植物化石的火山碎屑沉积岩不整合在玛瑙滩段岩层之上,上部的岩块山段以集块熔岩、角砾熔岩为主体,火山活动可能持续到了中新世早期。整个半岛的火山活动有两个高潮,两次较强烈的火山作用之间是较长的喷发间断,造成半岛岩石被风化剥蚀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的出现。次火山岩以岩颈、岩墙、岩脉和规模较小的岩株等形式产出,并受到古火山机构和基底断裂的控制,沿着北西西-南东东的方向有规律地分布。从火山喷发中心和火山岩分布特点分析,该区火山活动有从西向东逐渐迁移的趋势。 熔岩以高铝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安山岩、英安岩数量较少。斜长石和普通辉石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高铝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中斜长石斑晶的核部往往为倍长石或钙长石,边缘成份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