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363篇
地球科学   225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作为蓝片岩最特征矿物组合的硬柱石-蓝闪石类型是确定硬柱石-蓝闪石变质相的依据,是研究板块动力学条件和很低级变质作用的重要对象。最近,作者在甘肃肃南县百泉门至九个泉一带的奥陶系变质火山岩中采集到这种特征的硬柱石蓝闪片岩,并且已得到室内工作的证实。这一组合的蓝片岩不尽在祁连山属首次发现,而且目前在国内也是没有先例的。笔者在继续进行研究的同时,本文且作一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82.
土壤水资源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谦诚  王焕榜 《水文》1990,(4):28-32
  相似文献   
83.
我国土壤热流场及与深层大地热流场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岩石圈内的某些过程是气候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依据对土壤热流、大地热流、地震和旱涝关系研究所得到的一些现象和结论,利用气象站地温资料计算了土壤热流,初步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据线性热传导理论设计的热流的计算方法基本上可以满足多年平均土壤热流场计算精度的要求;(2)平均土壤热流场、深层大地热流场、地震带三者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平均土壤热流高值带一般都有大地热流高值带和地震带与之对应;(3)土壤热流距平场与汛期降水场有相似的分布形势,土壤热流距平的变化与强震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4.
85.
86.
一、前言暴雨是四川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大范围的强暴雨,不仅给四川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暴雨的中期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87.
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元素主要有铀系、钍系、锕铀系元素,还有钾的同位素40K.  相似文献   
88.
在我国四川,为了使管线跨越涪江,建造了一个斜拉管线桥,本文给出了斜拉管线桥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在该计算模型中,桥塔视为轴向刚性,缆索看作为单向弹簧。本文还导出了缆索竖向抗拉刚度的计算公式,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斜拉管线桥体建立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使用反应谱方法,对斜拉管线桥体系进行了竖向地震反应分析。  相似文献   
89.
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的热异常时空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前后浅层地温异常的时空结构及降水异常的水平结构。分析表明,震前数月浅层地温稳定维持正异常,发震前一个月激剧增温,发震当月达最大,震后降低;震前震中区为负地温距平区,随发震时刻临近,负距平区迅速演变为正距平区,而且强度和面积都不断增大,至发震时达最大,震后不断减小;热异常是从深层传向地表的;震中区震前为旱区,震后为涝区。本文还讨论了震源处热信息传到地表的条件和可能机制,认为在水热活动异常的断裂带上,至少对于浅源地震,对流传热是一种较为可能的传热机制。  相似文献   
90.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首届盐类沉积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18日至22日在四川自贡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49个单位共112人,代表中有长期从事盐矿地质和开采的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学者,更多的是战斗在盐矿地质生产、科研和教学第一线的中青年科技骨干。这是全国从事盐类矿产地质科技工作者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90余篇,大会宣读了20篇,并分组进行了讨论和交流。特别是李悦言总工程师在大会上作的“对中国盐类矿产地质工作的几点想法”,袁见齐教授作的“关于中国找钾的几点看法”和“蒸发岩的岩相古地理问题”的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