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447篇
地球科学   195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青藏高原多期次隆升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西部环境变迁起着决定性影响。通过对柴达木、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为时空坐标,认为高原隆升可分为三大阶段:(1)古近纪期间青藏高原隆升仅限于冈底斯山一带。当时,受行星纬向气候带控制,中国西北地区为干旱亚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环境,大面积准平原化、泛盆地化,在构造上处于伸展-夷平的拉张环境,与现今亚洲大陆东部相似;(2)青藏高原整体的初次隆升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23~11·7Ma)。因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的阻隔,古近纪的纬向气候带逐渐转变为中亚季候风,古黄土(22Ma)、三趾马动物群的发育,说明高原北缘当时为干旱的荒漠草原环境。同时,这次隆升引起中—晚中新世中国西部广袤地域古地形-构造面貌的变化;(3)形成现今高原面貌的末次快速隆升发生在0·9~0·8Ma。早更新世晚期,印度洋快速扩张,印度板块向中亚大陆脉冲式(A型)陆内俯冲,使得高原快速挤压隆升。这次隆升不仅使高原本身的环境骤变,出现第四纪以来最大的冰川,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高寒草原,而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促使北极圈冰盖的形成。同时,高原隆升使高原内部和周边出现强烈的挤压构造变形,如柴达木、河西走廊、塔里木、吐鲁番—哈密、准噶尔等诸盆地内几万米厚度中—新生界的构造变形与昆仑山、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的挤出式双向推覆隆升,形成了中国西北的盆-山地貌。现今,随着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高寒草原开始退化,造成中国西北地区大面积的荒漠化,成为制约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伊春地区晚印支期I型花岗岩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晚印支期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一套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中暗色闪长质岩包体发育较普遍,富含角闪石及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以榍石、磁铁矿、磷灰石常见,Al2O3/(Na2O十K2O+CaO)〈1.1,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利用岩石矿物组合、岩石化学特征判别其产于碰撞后构造环境,认为造山后伸展体制是这期花岗岩形成的重要原因。岩石(^87 Sr/^86 Sr);及δEu值反映其源区为壳幔过渡区,氧同位素(δ^18 O)测定值在5.5‰-10‰之间,具壳幔混源的特点,表明岩石来源于下地壳或壳幔过渡部分,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或壳幔过渡区部分熔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3.
松多榴辉岩出露于拉萨地块的石英片岩中,主要由较为基性的金红石榴辉岩和较为酸性的石英榴辉岩组成。榴辉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 绿辉石 绿帘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岩石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退变质矿物有角闪石、绿帘石、石英、钠长石及绿泥石。石榴子石变斑晶具有生长环带结构,变斑晶和基质石榴子石主要落入C类榴辉岩区,少数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和基质石榴子石落入B类榴辉岩区;单斜辉石主要为绿辉石,少数Ⅰ世代和Ⅲ世代为普通辉石;角闪石均为钙质角闪石。根据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矿物温压计计算,获得的温压范围为630~777℃和2.58~2.70GPa,峰期变质条件接近于石英-柯石英转变线。榴辉岩的原岩经历了从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角闪岩相到高绿片岩相的变质过程,这反映了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的俯冲进变质作用和随后的折返退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84.
岩体裂隙等效水力隙宽的统计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天然裂隙岩体等效水力隙宽确定的复杂性,利用平行板水流的立方定律及流量等效原理,推导出光滑平行板单裂隙的等效水力隙宽公式,同时对隙宽分布的频率特性进行了探讨,认为非均匀隙宽单裂隙的等效水力隙宽可近似取40%频率的隙宽,或取隙宽的几何平均值与调和平均值的算术平均值.  相似文献   
85.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临县紫金山杂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U-Pb测得紫金山碱性杂岩的结晶年龄为138.3±1.1Ma(MSWD=2.3,9个样品点);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火成岩富碱(K2O+Na2O=8.60%~15.62%),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具有Eu正异常,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高Nb/Ta比值(16.85~18.19),表明岩石起源于交代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文章提出紫金山碱性杂岩可能是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大规模伸展背景下由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该期岩石圈深部的强烈岩浆—热活动是鄂尔多斯盆地燕山晚期构造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
吴章明  汪一鹏  任金卫  叶建青 《地震地质》1993,15(1):28-31,T001
前言经中外地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青藏高原形成的过程现已经比较清楚。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青藏高原是由多个小板块碰撞增生而成的。主要的缝合线有祁连山、昆仑山、金沙江、澜沧江缝合线和班公错-怒江、雅鲁藏布江等6条。并且,各缝合线的形成先后顺序有从北向南由老变新的特点。然而,由于客观上的困难及工作任务所限,对这几条缝合线晚第四纪活动研究程度差别很大。除祁连山和昆仑山两条缝合线的晚第四纪活动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报道之外,其它4条缝合线晚第四纪新活动均只  相似文献   
87.
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地形变鉴别标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崇立  任金卫 《地震地质》1995,17(4):427-431
根据地壳形变测量资料,探讨了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定性的地形变鉴别标志问题。结果表明: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即以大箐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粘滑活动为主,南段以蠕滑活动为主;沿则木河断裂带垂直位移速率空间分布特征的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鉴别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的标志之一,其位移速率的相对大小,可作为鉴别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的一种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88.
西藏东南部嘉黎断裂新知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金卫  沈军  曹忠权 《地震地质》2000,22(4):344-350
野外调查表明 ,西藏东南部的嘉黎断裂带从那曲到嘉黎由三段呈雁行排列 ,大致沿N60°W方向延伸 ,其东南段在波密附近向南转折 ,沿贡日嘎布曲向南南东过上察隅和下察隅后转为近南北向延入缅甸境内与什阶断裂相连。嘉黎断层全新世以来活动性不强 ,其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约为 4mm/a。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虽然总体上嘉黎断裂的新活动不强 ,但在局部与张性盆地相邻的地段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 ,在这些段上沿断裂发育晚第四纪地表破裂 ,横跨断层的冲沟和河流被错断 ,其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达到 15mm/a。但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只局限在盆地中 ,盆地以外则截然终止 ,不复存在。从上述事实看 ,嘉黎断裂的走滑活动似乎是伴随张性活动而产生的 ,在断层几何和活动特征上类似于横切大洋中脊的转换断  相似文献   
89.
1 观测背景深井地电阻率观测在消除地表干扰、季节天气变化影响等方面效果良好(刘昌谋等, 1994),是当前地电阻率观测的发展趋势.广东新丰江和平地电台于1992年起开展深孔布极地电阻率观测,并在几次显著地震前观测到明显的异常变化.2015年3—5月,该台地电阻率测值出现显著异常变化,怀疑为测区钻孔施工对电阻率测值的变...  相似文献   
90.
以线性粘滞阻尼器加固剪切型规则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原理提出阻尼系数正比于层间位移(α+1)次方的分配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使得中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允许值,以满足"中震不坏"的设计目标,同时令附加总阻尼系数最小,满足经济性要求.以12层规则框架为例,分别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