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科学   1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下扬子及其邻区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地带,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广泛的伸展变形和岩浆活动,其岩石圈结构和性质对深入认识华南块体乃至整个中国东部的显生宙构造演化以及相关动力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台阵实验室在合肥—金华沿线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数据,通过S波接收函数偏移成像方法对下扬子及其邻区岩石圈的速度间断面结构进行了研究。成像结果显示,主测线下方Moho面深度为32~42 km,岩石圈底界面深度为84~112 km,总体表现为西深东浅,且速度间断面结构与区域构造特征变化趋势相一致。这为下扬子及其邻区岩石圈中生代以来的改造和减薄提供了新的观测证据:华北南部盆地区下方Moho面结构复杂,岩石圈较厚(90~112 km),表明该区域的改造程度相对较低;下扬子克拉通与华夏块体北缘岩石圈结构特征相似,仅在江南造山带附近Moho面和岩石圈底界面有小尺度变化,表明它们自新元古代拼合以来可能作为一个整体被改造。进一步结合同剖面南段大地电磁测深成像结果,文章对研究区的岩石圈改造提出了与华北地区相似的地幔流模型,郯庐断裂带和江南造山带两侧断裂带等薄弱带在太平洋板块俯冲的作用下,可能成为软流圈物质上涌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2.
仇根根  方慧  吕琴音  彭炎 《中国地质》2019,46(4):775-785
华南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矿产资源丰富,存在多个成矿聚集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矿产基地。本文使用华南地区采集的区域大地电磁阵列观测数据,利用WSINV3DMT三维反演程序科学构建了武夷山北段及相邻区三维电性结构模型。结果显示,沿闽西北断裂、政和—大浦断裂等断裂带下方,深部表现为明显的低阻异常带,可能是古微陆块拼合线或深大断裂的反映,对上覆浅层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武夷地区已探明的主要内生金属矿床中,绝大部分矿床点位于这些低阻异常带、深部软流体边缘位置上方,同时又主要分布于ΔT化极磁异常梯度带之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性,结合上述规律和特征,可在武夷地区初步圈定找矿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03.
根据苏北测震台网地面台站和深井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分析2009年10月以来台网附近 ML ≥2.8地震波频谱特性。分析可知:地面记录与井下记录的地震波频谱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地面记录地震波拐角频率较井下约大0.28 Hz,地震波峰值频率比井下约小0.22 Hz;对于ML >4.5地震,地面记录地震波的优势频率范围小于井下记录;地震矩和矩震级地面台站记录数值较大,差值分别为3.104×10^14 N·m 和0.32级。  相似文献   
104.
雷华阳  李宾  仇王维  卢海滨  任倩 《岩土力学》2015,36(Z1):120-124
针对天津中心渔港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进行了一系列的固结压缩试验,获得应力、应变与时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吹填土层和天然沉积土层的固结和次固结特性,为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变形模型建立及长期工后沉降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吹填土和天然沉积土的应变速率与时间双对数曲线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处理后吹填土含水率和压缩性较低,天然沉积土含水率和压缩性高;随荷载P增大,吹填土的次固结系数Ca?变化不大,天然沉积土的次固结系数Ca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次固结系数Ca与压缩指数Cc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其随时间的增加均呈对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5.
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在插值时,辅助变量较多造成计算复杂度增加,而辅助变量较少引起插值精度降低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PCA-CoKriging)。该方法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对插值相关变量进行将维,得到较少几个综合指标,然后里利用这几个综合指标作为辅助变量进行协同克里金插值。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数据分布对该方法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16年北京市范围内4个季节中PM2.5浓度满足正态分布效果不同的4组数据,分别使用PCA-CoKriging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常规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进行了插值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常规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在4组试验中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4.91、6.04、5.61,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65、8.76、7.57。综合比较,本文方法比常规协同克里金插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与均方根误差分别提升了10.73%、12.56%,比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的平均绝对误差与均方根误差分别提升了18.71%、24.09%。  相似文献   
106.
罗岚  夏唐代  仇浩淼 《岩土力学》2018,39(10):3695-3702
为了研究颗粒形状特征对砂土剪切模量的影响,选取4种形状不同的砂样(福建标准砂和人工石英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获取其颗粒微观图像,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和自编Matlab程序提取试样颗粒的形状特征。采用改进的半径角和轮廓指数综合描述颗粒偏离圆或椭圆的程度以及棱角变化程度,并基于这两个参数提出颗粒形状因子来综合表征颗粒的形状特征。之后在K0条件下通过弯曲元试验获得不同竖向荷载对应的4个试样的剪切模量,试验结果表明,砂土颗粒的形状因子与砂土的剪切模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最后基于Hertz-Mindlin接触模型,推导出引入形状因子的砂土剪切模量理论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7.
祁连山哈拉湖坳陷与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木里坳陷同属于南祁连盆地次级坳陷,有相似的水合物成藏条件,但由于该区地质工作程度低,坳陷内第四系覆盖层下的地质构造信息不清,对该区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缺乏认识。为查明哈拉湖坳陷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在哈拉湖坳陷区内开展了物化探综合探测及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区内可划分出4个凹陷区、2个凸起区,调查区内可划分出26条断裂;(2)调查区永冻土层分布特征以新生界沉积区以大面积片状和基岩出露区以岛状分布为主,永冻土层发育与高程、地形、地表覆盖层及表层土壤水分等因素密切相关;(3)调查区发现了两处地球化学异常,以酸解烃重烃、酸解烃干燥系数、顶空气甲烷和荧光光谱为指标组合,显示了两种不同的异常特征类型,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强度较高;(4)哈拉湖坳陷的烃原岩条件相对差,烃源岩的保存完整性和印支—燕山期圈闭构造是水合物成藏的关键,哈拉湖坳陷区北部和地球化学Ⅰ号异常区可为水合物成藏远景区。本文为南祁连盆地下一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南太湖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化合物及重金属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太湖水域表层沉积物中的19种有机氯化合物及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和评价.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范围分别为0.51 -4.98、1.49-15.15ng/g(dw),与国内其它水域沉积物中OCPs、PCBs的含量相比处于较低水平.OCPs中的主要污染物是α-六...  相似文献   
109.
东部七省市作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区,分析其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可为制定和实施碳减排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2012—2021年东部七省市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并计算人均碳排放强度和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碳排放与夜间灯光拟合模型,用于东部七省市碳排放的监测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七省市的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市碳排放总量占比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江西省的碳排放增速最快。(2)碳排放总量呈现“北部>南部”的格局,山东省和江苏省的碳排放总量占比超过50%。(3)人均碳排放强度在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在中部地区呈下降趋势,而北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呈稳步下降趋势,尤其在上海市和浙江省降幅显著。(4)所构建的拟合模型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41 2,且平均相对误差呈递减趋势,表明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可以有效实现碳排放监测和评估。本文对东部七省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以淮安地震台数字测震系统设备为例,作者根据多年台站观测工作经验,提出更加适用的测震系统观测方案,结合观测中遇到的各类故障,总结归类出故障的现象、排查方法、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