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335篇
地球科学   16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与潜体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提出基于双推板的内孤立波数值造波方法,对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与潜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潜深下潜体所受的内孤立波载荷特性.结果表明,内孤立波对水下潜体的载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别地,当潜体位于内孤立波中时,其所受的垂向力要远比潜体位于内孤立波下时的大.  相似文献   
952.
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卵子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卵巢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的形态学变化,以探究可口革囊星虫卵子发生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的卵巢位于收吻肌基部,由小叶组成的带状或块状组织。卵原细胞在卵巢中发育至早期卵母细胞时期单个或成团脱离卵巢入体腔液中,卵母细胞团细胞很快分离为单个细胞;卵母细胞在体腔液中发育成熟后进入肾管;生发泡破裂是卵母细胞成熟的标志;体腔中卵母细胞无滤泡膜,卵黄膜的形成与发育靠卵母细胞本身;卵径小于60μm的卵母细胞呈圆形,卵径大于60μm的卵母细胞为卵圆形,形态上成熟的卵母细胞短径约115-120μm、长径约140—145μm、卵黄膜厚7—9μm。以卵原细胞与卵母细胞发育的形态学特征为依据,将可口革囊星虫的卵子发生过程划分为:卵原细胞增殖期(卵径〈10μm)、卵母细胞小生长期(卵径10—20μm)、卵母细胞大生长期Ⅰ(卵径20—60μm)、卵母细胞大生长期Ⅱ[大小为(60pm×70μm)-(120μm×145μm)]、卵母细胞成熟期及退化期6个阶段,反映了可口革囊星虫卵子发生过程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53.
自动验潮仪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传统的瓦尔代式验潮仪完全一样,故新建验潮井必须恪守规范的技术要求,才能使其随潮性和消波性这对矛盾达到对立统一。如果井内不设消波器,进水孔总截面积与井筒截面积之比太大,必然会导致消波性太差。完全依靠自动验潮仪的所谓"数据消波功能"消除井内波动对资料质量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954.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GT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和性质鉴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磁珠富集法,利用生物素标记的(GT)15寡核苷酸探针从泥蚶基因组DNASau3A1酶切的500—1000bp片段中筛选GT/CA微卫星位点。洗脱的杂交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富集微卫星基因组文库后,通过PCR筛选检测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在139条序列中有115条序列包含有重复次数不少于5次的微卫星位点,阳性序列比例达到82.7%。其中perfect类型微卫星最大的重复次数为35次。在112条非冗余序列中,共有100条(88.5%)微卫星重复序列两端有侧翼序列能够进行引物设计。  相似文献   
955.
利用免疫荧光显微技术研究观察了牙鲆和大菱鲆正常二倍体受精卵从胚盘形成到4-细胞期微管骨架的动态变化过程,获得了一系列中心体、纺锤体及核的变化图像。牙鲆和大菱鲆正常发育的受精卵中微管骨架结构-纺锤体和中心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基本相似,纺锤体及微管的形态结构也基本相似,大部分受精卵的微管骨架结构随卵裂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相同培育温度下,大菱鲆受精卵的胚盘形成时间要比牙鲆受精卵的胚盘形成时间晚10min左右,这与解剖镜下现场观察的结果相一致。首次利用免疫荧光显微技术从分子细胞生物学角度对牙鲆和大菱鲆进行细胞学观察,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染色体操作提供分子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6.
大深度分层流体中二维淹没浮体的波浪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深度分层流体中二维任意形状淹没浮体的波浪力特性。首先基于一种合适的格林函数,采用边界积分方程法研究了流体中浮体对水波散射问题,然后通过单个淹没圆柱体的透射能和反射能与解析方法结果的比较,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最后分析了在不同的几何和物理条件下几种形状的浮体对波浪力的特有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这对分层海洋中淹没浮体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7.
嘉庚蛸(Octopus tankahkeei)基础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1月到2003年12月对浙江省象山港内嘉庚蛸的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量,共获取样品408头,分析了其基础生物学的周年变化规律和主要体型特征。结果表明,嘉庚蛸长度分布频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6,7月份长度分布较其他月份广,6月份分布比较均匀具两个峰值(240和360 mm,所占比例分别为13.3%和16.7%);冬季生长缓慢,3,4月份为快速生长期,体长、体重等指标增长明显,4月底即进入了繁殖季节,在6,7月份可采捕到当年孵化的幼体。嘉庚蛸体长与体重以幂函数拟合最佳,而各体征指标与全长、体重和体积的相关关系也较为显著,但相关方程在雌雄间存在着差异。雌体在体型上明显比雄体粗壮,全长/胴长、全长/胴宽以及全长/体积经统计检验发现雌雄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若全长相等的情况下,雌体的胴长、胴宽和体积明显大于雄体,自然种群的雌体比雄体更强壮、更丰满。  相似文献   
958.
In this paper, the diffraction of water waves by a vertically floating cylinder in a two-layer fluid of a finite depth is studied.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hydrodynamic loads on the vertically floating cylinder are obtained by use of the method of eigenfunction expansions. The hydrodynamic loads on the vertically floating cylinder in a two-layer fluid inelude not only the surge, heave and pitch exciting forces due to the incident wave of the surface-wave mode, but also those due to the incident wave of the internal-wave mode. This is different from the case of a homogenous fluid. Some given examples show that, for a two-layer fluid system with a small density difference, the hydrodynamic loads for the surface-wave mode do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ose due to surface waves in a single-layer fluid, but the hydrodynamic loads for the internal-wave mode are important over a wide range of frequencies. Moreover, also considered are the free surface and interface elevations generated by the diffraction wave due to the incident wave of the surface-wave and interhal-wave modes, and transfer of energy between modes.  相似文献   
959.
应用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及精子密度等因素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精子短期保存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DMSO、维生素C、甘油、葡萄糖等添加剂中仅5%和7.5%DMSO有利于精子活力的保持;3个试验温度中28℃精子活力下降速度最快,其次为1℃,最慢是5℃;稀释度越高精子活力下降速度越快。正交试验中,九孔鲍精液分别在25个保存条件下保存96 h,保存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取样观察精子活力。25个处理的活力变化数据用生长函数拟合,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出精子活力半衰期,并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较理想的精子保存条件是:温度为7℃,DMSO质量分数为3%,精子密度为7.5×108个/mL;各因素对精子活力半衰期的影响按精子密度、温度、DMSO密度顺序递减;精子密度对精子活力半衰期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及DMSO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60.
2004年3~4月,采用室内试验初步研究了水温、盐度、pH值等几种环境因子对成体小荚蛏存活的影响,并测定了小荚蛏的耗氧率和最低耐氧能力,以探讨适合小荚蛏生活的环境条件,为小荚蛏的增养殖及其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小荚蛏为一种广温、广盐性、适合于泥底质生活的埋栖型贝类。在水温为0~25℃范围内,小荚蛏能较好地存活,其中在水温为10~25℃时小荚蛏生活状况良好。小荚蛏的适盐范围为10~40,15~30是小荚蛏比较适宜的盐度范围。小荚蛏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值为4~9范围内,存活率较高。成体小荚蛏对水体中的氨氮有较高的忍受能力,在水体中pH值为8.0、总氨氮质量浓度达20 mg/L时,72 h后其存活率仍可达70%。总氨氮对成体小荚蛏72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32.50 mg/L,此时非离子氨的质量浓度为4.27 mg/L。小荚蛏的白天平均耗氧率为(0.663 6±0.102 3)mg/(g.h),黑夜平均耗氧率为(0.660 8±0.033 7)mg/(g.h),窒息点溶氧的质量浓度为0.52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