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2篇
地球科学   4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遥感技术在攀枝花地区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彩红外航片与TM数据,分析提取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研究区专家权重模型,确定出土壤侵蚀强度级别,继而分析了攀枝花地段的土壤侵蚀特征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2.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value, and difficulties, in utilizing large‐scale, location aware, administrative data together with urban modeling to address current policy issues in a timely fashion. We take advantage of a unique dataset of millions of odometer readings from annual safety inspections of all private passenger vehicles in Metropolitan Boston to estimate the vehicle‐miles‐traveled (VMT) implication of alternative metropolitan growth scenarios: a sprawl‐type “let‐it‐be” scenario and a smart‐growth‐type “winds‐of‐change” scenario. The data are georeferenced to 250 × 250 m grid cells developed by MassGIS. We apply a greedy algorithm to assign Traffic Analysis Zone (TAZ) level household growth projections to grid cells and then use spatial interpolation tools to estimate VMT‐per‐vehicle surfaces for the region. If new growth households have similar VMT behavior as their neighbors, then the let‐it‐be scenario will generate 12–15% more VMT per household compared to the winds‐of‐change scenario. However, even the “wind‐of‐change” scenario, will result in new households averaging higher VMT per household than the Metro Boston average observed in 2005.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urban growth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GHG but, by itself, will not be sufficient to achieve the GHG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set by the State for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相似文献   
133.
夏帝发七年“泰山震”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对今本《竹书纪年》夏帝发"七年,陟。泰山震"这条记载的各种见解和涉及的今本《竹书纪年》的争鸣等;分析了这条史料的关键字"陟"、"震"在古文中的字义和在《竹书纪年》中的特定含义,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等,认为对夏帝发"七年,陟。泰山震"的确切解读是:夏帝发于在位的第七年(约公元前1652年)崩亡;这一年泰山发生地震或受到地震的影响,地震发生的时间比此前推算的公元前1831年推后了179年,但无法确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  相似文献   
134.
华北北部地区现今应力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2002——2006年的中小地震资料,利用格点尝试法分析计算了华北北部4个应力小区的平均主应力轴,讨论了华北北部地区的现今应力场特征.在此基础上,对1977——1998年研究区内的单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计算,并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研究了华北北部地区现今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印证了唐山地震前后,唐山震源区及其邻近地区应力场主应力方向出现的转动和变化的现象: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后,唐山震源区及其邻近的北京地区和邢台地区震源机制解的平均P轴可能顺时针转动了约15deg;——30deg;。北京地区和邢台地区近期(2002——2006年)的平均主应力轴与唐山地震前的综合断层面解较为一致,这两个地区应力场似乎转回到唐山地震前的状态. 而唐山区震源机制解的平均P轴在地震后则一直稳定在EW向上。位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西段的京西北地区,其现今应力场则相对比较稳定,唐山地震前后主应力方向没有太大变动。鉴于数据资料等方面的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仅仅是初步给出了华北北部地区应力场近几十年来一种可能的调整变化图象。   相似文献   
135.
伽师序列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源位错模型,层状介质速度结构,通过计算理论地震图,与观测的地震垂直向记录的直达P、S波最大振幅拟合,反演震源机制的方法。系统查阅了万余张地震记录图件,得到可信的小地震震源机制共计554个。有震源机制的地震完全覆盖了序列的震区范围,时间上也分布于序列的各个阶段,因此认为这些小地震对于地震序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计算2个震源机制的2个P轴在三维空间中的夹角和2个T轴之间的夹角,再以2个夹角之和作为距离,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大量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分类。取和主体破裂方向(NE)一致的两类正断层地震,求其占全部类型的地震数目的比例,用来刻画应力场的变动情况。对照伽师序列的6级强震,两类正断层地震出现3次显著的增加。3组强震都在其后发生,这就给出了确切的前兆信息。小地震震源机制显示出的变化,表明它们对于强震孕育发生非常灵敏。文章最后提出伽师强震序列的块体旋转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136.
川滇地块的震源机制解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哈佛大学1977——2004年的矩心矩张量结果显示, 我国川西北次级地块、 滇中次级地块的西部及滇中次级地块的东部的应力场特征有明显的差别. 应用滑动矢量拟合法, 反演了这三个区域的应力场特征: 川西北次级地块以近南北向的水平主张应力轴和西倾的主压应力轴为特征; 滇中次级地块的西部以倾向北东东的主张应力轴以及近南北的水平中等主应力轴为特征; 滇中次级地块的东部以南西西——北东东向的水平主张应力轴以及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水平主压应力轴为特征. 有限元模拟结果清楚地显示出, 川滇地块在阿萨姆楔附近受到来自印度板块的强烈挤压, 随着远离阿萨姆楔, 这种挤压应力逐渐衰减; 同时, 该地区的主张应力方向明显地形成了围绕阿萨姆楔的环线. 其中, 内部物质性质均匀、 地表和底部边界自由、 侧部边界采用GPS观测约束的弹性有限元模拟显示, 在川西北次级地块, 模拟结果与震源机制解结果相一致; 在滇中次级地块, 模拟结果所显示的图象与震源机制解观测结果有差别, 不仅没有显示出与大面积的东部地区的震源机制解相一致的特征, 反而显示出与该地区西部震源机制解相一致的特征. 通过调节地块内部物质的弹性常数, 可以实现在滇中次级地块东部部分地区出现与震源机制   相似文献   
137.
138.
从地震现场早期地震趋势判断工作需要出发,本文对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48个Ms≥6.0级地震序列的次大地震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序列的次大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分布,总体上呈随机分布,其与主震(或最大地震)震级无关,而与序列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9.
华北中北部地区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的联合反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华北中北部地区27个地震震源谱的低频水平、拐角频率和2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具体方法是利用研究区的平均衰减模型对记录谱进行路径校正,然后假定每一个地震的ω^2模型,调整低频水平和拐角频率使所有台站场地响应的标准偏差最小,最后给出参与计算的每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17个基岩台中11个台的场地响应在1~20Hz范围内接近1,6个基岩台的场地响应部分频段放大或缩小3倍以上。8个井下摆台站的场地响应形态相同,表现为低频放大,高频部分迅速衰减。地震矩与震级的关系为logM0=17.1 1.13ML,地震矩与震源半径的关系为logM0=19.4 0.0052r。  相似文献   
140.
赵兴兰  刁守中 《地震》1998,18(4):417-422
依据“固定半径法”的定义及原理,对1976年黑山、砣矶震群的时间结构的广义维数Dq-1和标度指数谱f(a)-a曲线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前兆震群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即砣矶震群地震时间多分形结果出现剧变型异常、其表征为q为负值时Dq值大,q为正值时Dq减小且变化幅度大。与此同时,f(a)两端下降,a跨度也较大,而黑山震群地震时间多分形结构没有出现明显异常,Dq-q曲线平缓,f(a)-a谱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