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6篇
  免费   902篇
  国内免费   1355篇
地球科学   584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山区公路工程建设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就公路路堤、路堑、半挖半填等路基结构和隧道结构对周围岩土体的渗透性、渗流路径、地下水位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对公路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和与水文地质有关的灾害和损害的分析评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3.
改变传统的地形图缩编工艺,利用已有的地形数据进行较小比例尺地形图的编绘已成为当前内业制图的主要作业方法。因此修订有关地形图编绘规范标准时应在编绘的作业方法与技术规定等方面适应数字地形图缩编的要求。介绍了该系列标准的结构调整及标准修订工作情况,提出了标准的修订原则,并对标准的修订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4.
西藏札达盆地控盆断裂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札达盆地是喜马拉雅构造带中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演化过程与盆地两侧的控盆构造密切相关。对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计算,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本区构造控盆的认识。因此,在对盆地构造地质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的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札达盆地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札达盆地的演化明显受盆地两侧边界断裂的控制,札达盆地是在整体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不同块体差异隆升作用的结果。其南侧的控盆断裂为北倾的正断层,北侧的控盆断裂为南倾的逆断层,二者共同形成了南降北升的翘板式断陷盆地运动过程,是喜马拉雅地块在陆内汇聚挤压构造环境中构造应力场调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5.
The densities of 36 water samples from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and Bohai Bay were determinedby a magnetic float densimcter under three temperatures from 15℃ to 25℃.All the measured densities ofsamples were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values calculat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quation of State of Seawater.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densities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salinities.The dif-ferences appeared exponentially correlated with[Ca~(2+)]/s,[Mg~(2+)]/s and[SO_4~(2-)]/s,and had"s"type curverelationship with the alkalinity in all salinity range.But in the salinity ranging from 25.72 to 31.57,therelationships were all linear.The density difference can be estimated from the equation △ρ(10~3kg·m~(-3))=(-2.79+236.5([Ca~(2+)]/s)/(-9.7464×10~(-3)+[Ca~(2+)]/s).It was the high alkalinity and[Ca~(2+)]/s that resulted in the measured densi-ties of seawaters being higher than the calculated densities in the Huanghe estuary and Bohai Bay.  相似文献   
46.
本文依据 1 989/1 990和 1 990 /1 991夏季 ,“极地”号考察船在普里兹湾邻近海域 (南大洋的印度洋区 )的拖网样品 ,对大磷虾的性腺发育和生殖群体的年龄结构等 ,进行了分析研究。大磷虾的生殖开始于 1月 ,一直持续到 3月。高峰期出现在 2月中旬 ,比大西洋区相比迟了一个月。生殖群体主要包括两个年龄组 ,即 3 + 龄和 4+ 龄。换句话说 ,绝大部分个体是三年性成熟 ,一生可生殖两次 ,不排除少数个体两年性成熟 ,或第三次性成熟的可能 ,但比例非常小。在 5 91 6尾能区分性别的个体中 ,雄性个体只占 3 4 .1 %。雄性比随体长的增加而降低。体长大于 5 0 mm的个体中雄性仅占 2 2 .9%。  相似文献   
47.
为处理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所产生的碱性滤液,本文采用水热法,考察了氢氧化铝溶解时间、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水碱比对钾霞石产率和白度的影响,并对合成钾霞石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铝溶解时间为1.5 h,晶化时间为4 h,晶化温度280℃,水碱比为1.8。XRD结果表明,产物为钾霞石粉体。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Al(OH)3中的Al在水热条件下进入到Si—O骨架中形成了Si—O—Al官能团,从而印证了钾霞石的合成。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氮气吸附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比表面积为5.18 m2/g,平均孔径为32.98 nm。实现了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所剩碱性滤液的资源化利用,并为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提供了一种母液循环的思路,使水热制备钾霞石工业化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48.
罗会邦  陈蓉 《气象科学》1995,15(4):17-29
本文总结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及西太平洋暖池势力强迫对东亚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专题五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青世故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时间演变特征,夏半年高原热源异常对我国降水和北半球环流的影响;西沙海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南方降水的关系,北太平洋海温主因子特征及其与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49.
 红砂是黄土高原荒漠植被带主要建群植物种之一,在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皋兰县40 a天然植被封育区为例,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对不同坡向红砂与当地水热条件变化的时空响应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砂具有明显的年轮特征,可以进行树木年轮方面的研究。虽然不同坡向水分条件和植被状况有很大差异,但红砂径向生长对区域水热变化具有非常一致的响应模式:同生长季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尤以7月降水量最为显著;同生长季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以6月最为显著。根据不同坡向红砂年龄分布格局分析结果,并考虑到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黄土高原西部荒漠植被带的封育期限不宜少于10 a。  相似文献   
50.
The effect of phosphate and glutamic acid on adsorption of aluminium onto a latosol was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pH and ligand concentrations through batch equilibrium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dsorption of aluminium by the soil was enhanced after addition of phosphate at low pH, and this promotive effect was gradually elimin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pH. The positive effect of phosphate on aluminium adsorption onto latosol was attributed to phosphate-induced surface negative charge and formation of ternary surface complexes involving aluminium and phosphate. While using silica as adsorbent, the inactive surfaces for phosphate, promotion of adsorption of aluminium by phosphate was also found. Then it was proposed that additional aluminium might bind to the phosphate adsorbed onto the silica in the form of surface complexes silica–aluminium–phosphate again, and the mechanism might operate in the soil systems as well. Glutamic acid exhibited no influence on the adsorption of aluminium by the soil at low pH. After increasing the pH, adsorption of aluminium was inhibited especially with the highest addition of glutamic acid, probably owing to weak affinity of complexes between glutamic acid and aluminium to the s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