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6篇
  免费   924篇
  国内免费   1445篇
地球科学   6225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大埠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是于都-赣县钨多金属矿集区重要组成,区内已发现钨多金属矿床(点)五十余处,矿床类型包括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和细脉浸染型等,各类矿化主要围绕大埠复式花岗岩体产出。然而,大埠矿田岩浆作用具有明显的多期次、多阶段的特点,各期次成岩成矿时代尚缺乏系统研究,各类岩浆岩与矿化关系争议较大。文章在岩体地质和矿床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LA-(MC)-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精确厘定了大埠花岗岩的成岩时代,探讨了多期次岩浆活动对区内成矿作用的贡献。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29.1±4.7)Ma、(430.0±5.8) Ma、(431.8±4.7) Ma和(158.3±4.1) Ma,结合岩体地质填图信息,笔者认为大埠复式花岗岩基由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部分组成。两期花岗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系列,两者均出现Eu负异常,燕山早期Eu负异常更明显。两期岩体锆石的εHf(t)值分别为-6.3~-1.3与-11.4~-7.1,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49~1.82 Ga与1.66~1.93 Ga,指示其母岩浆为中元古代的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两期花岗岩均为陆壳源区、具有相近的结晶温度,燕山早期花岗岩相对于加里东期有更高的结晶分异程度,有更高的氟含量,与钨成矿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大埠矿田钨多金属成矿时代集中在159~155 Ma,紧随燕山早期花岗质岩浆侵位而形成。基于大埠矿田成岩成矿时代格架研究,结合花岗岩成矿专属性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构建了区内钨多金属矿勘查模型,指明了大埠矿田细脉浸染型、云英岩型、内带石英脉型钨矿的找矿方向,预测大埠岩体东北部的燕山早期隐伏岩体具有寻找“合龙式”石英大脉型和细脉-云英岩型钨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高原涡作为经常给我国带来暴雨等灾害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一般认为是通过感热和潜热自下而上激发的,然而,2013年5月下旬发生的一次引发其下游灾害性强降水的高原涡却是由对流层高层天气尺度低涡诱发的.为此,基于新发展的多尺度子空间变换和多尺度能量涡度方法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其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先将原始场重构到三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鲁西地区煤田的主滑面和次级滑面构造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次级滑面的发育型式对煤层赋存状况的影响。结合区域火山活动和构造演化认为,该滑动构造为伸展背景下的掀斜断块型,其滑动时间为白垩纪—新生代。   相似文献   
14.
黄山高速公路穿行于皖南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汤口互通A匝道高边坡产生了大范围变形,严重威胁已有构筑物和施工安全。为保证边坡稳定,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并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监测等手段,快速查明边坡结构特征,分析边坡变形机理和稳定性,提出应急治理方案。分析表明,该边坡为层间软弱夹层[JP2]发育的砂泥岩互层型顺向边坡,地质历史上边坡曾发生滑移—弯曲变形,公路施工时对弯曲隆起部位岩体进行开挖,引起坡体产生快速变形,在降雨、开挖等条件下,边坡产生整体失稳的可能性极大。在分析边坡变形机制基础上,应用变形控制理论,确定对边坡采取桩锚结合、综合排水的应急治理措施,并根据变形特点提出了应急治理施工步骤。应急治理措施实施后,边坡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稳定性达到了高速公路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北京山区优势林分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晓峰  许学工 《地理科学》2008,28(5):667-671
应用生态位理论,以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优势林分的空间分布及其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基于GIS方法,建立优势林分空间分布数据库以及资源梯度信息数据库,分别采用Levins公式和Smith公式,在水分、热量、光照和土壤质量4维环境因子梯度上测定了研究区8个优势林分的生态位宽度,采用Pianka公式测定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Smith公式考虑资源可利用性,得到的生态位宽度更能客观地反映优势林分资源空间利用程度;研究区各优势林分重叠度普遍较大,反映了对环境要求的相似性及资源共享的趋势性。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气候水分盈亏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1~2001 年的气象资料为数据基础,采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1998 年推荐使用的Penmanmonteith模型,并以GIS技术为手段进行黄河流域气候水分盈亏的时空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干旱缺水是一种普遍现象,气候水分盈亏量在空间上总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自南向北、自东向西气候水分亏缺量呈逐渐增大趋势,大部分地区全年气候水分亏缺量介于200~600 mm之间;就季节分布而言,水分亏缺的主要时期在春季和初夏,亏缺量一般在180~300 mm之间;就典型站点气候水分盈亏量逐月变化而言,存在着区域差异。研究结果和结论对区域充分发挥水分利用效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西义兴寨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晋东北地区以唐河大断裂为核心的一组早燕山期 NW向张剪性断裂与区域 NE向复向斜复合部位 ,控制着区内燕山期中酸性浅成侵入体及其与之有关的铁、金、铜矿化 ,义兴寨金矿是该地区具代表性的典型矿床。金矿床为热液型脉状金 -多金属矿床 ,矿体受岩体和断裂构造控制。金矿床分 4个成矿期 ,8个亚期。对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成分、性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时代的研究表明 ,成矿溶液的 p H值为 6 .1 6~ 6 .5 3:Eh值为 -0 .2 81~-0 .2 80 ;lgf O2 =-3.6~ -2 9,lgf CO2 =4 .3~ 5 .2 ;成矿温度为 1 90~ 349℃ ;成矿压力为 2 0 .0~ 76 .0 MPa;矿床主成矿期石英的 40 Ar— 3 9Ar坪年龄为 ( 1 31 .4± 3.1 ) Ma。  相似文献   
18.
浙东白垩纪北漳和梁弄花岗岩体及其暗色岩石包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在岩性上分为三类: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对后两类花岗岩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前一类,尤其是二长花岗岩的研究还较薄弱。选择浙东具代表性的北漳和梁弄二长花岗岩体及其所含暗色岩石包体,以及共生的石英闪长岩类,通过系统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对比研究,提出浙东二长花岗岩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类演化系列,暗色岩石包体是由花岗质岩浆在深部析离出的镁铁质微粒包体(MME),成分特征类似于石英闪长岩,说明三者具内在成因联系,均与俯冲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DT—1016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金铂钯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研究了DT-1016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超痕量Au,Pt,Pd的吸附性能及条件。在0.025mol/L HCl介质中,流出速度为0.5-1.0mL/min时,Au,Pt和Pd的富集效果最佳,吸附率分别为99.72%,99.06%和97.95%,共存离子无显著性影响。用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标准物质中Au,Pt和Pd,其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相符。检出限Au为0.27μg/L,Pt为0.40μg/L,Pd为0.19μg/L。对GBW 07294铂族元素国家标准物质进行精密度试验,RSD(n=8)Au为19.2%,Pt为28.1%,Pd为15.6%。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进行系统地采样和高分辨率的GC-MS、IRMS分析,研究了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且进行了油源对比,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资料指示了所研究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原油有机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为原油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和淡水或微咸水环境;原油均为成熟原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上三叠统延长组长,油层组具有亲缘关系,反映了原油主要来源于长,油层组。这些研究结果为盆地的石油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