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5篇
  免费   3047篇
  国内免费   4498篇
地球科学   21600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812篇
  2021年   983篇
  2020年   799篇
  2019年   907篇
  2018年   868篇
  2017年   833篇
  2016年   871篇
  2015年   989篇
  2014年   916篇
  2013年   1134篇
  2012年   1224篇
  2011年   1193篇
  2010年   1208篇
  2009年   1087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967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785篇
  2004年   578篇
  2003年   452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411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Fuzzy neural network models for liquefaction predi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egrated fuzzy neural network models are develop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liquefaction potential of a site. The models are trained with large databases of liquefaction case histories. A two-stage train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develop a fuzzy neural network model. In the preliminary training stage, the training case histories are used to determine initial network parameters. In the final training stage, the training case histories are processed one by one to develop membership functions for the network parameters. During the testing phase, input variables are described in linguistic terms such as ‘high’ and ‘low’. The prediction is made in terms of a liquefaction index representing the degree of liquefaction described in fuzzy terms such as ‘highly likely’, ‘likely’, or ‘unlikely’. The results from the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actual field observations and misclassified cases are identified. The models are found to have good predictive ability and are expected to be very useful for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liquefaction potential of a site for which the input parameters are not well defined.  相似文献   
22.
论述了我国目前在长期、中期和短临预报中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提出了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24.
张军  吴积善  游勇  程尊兰 《山地学报》2003,21(2):223-227
通过对云南蒋家沟粘性泥石流的野外观测 ,讨论了粘性泥石流残留层的定义特征 ,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 ,分析了残留层易形成时段的特性 ;分别对一次泥石流过程、若干阵泥石流和一阵泥石流残留层的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 ;最后用观测数据分析了泥石流残留层的减阻作用  相似文献   
25.
冲绳海槽南部沉积层序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军  高抒  孙有斌  曾志刚 《沉积学报》2003,21(3):461-466
对取自冲绳海槽南部的A2 3孔经前处理后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探讨了陆源沉积层序的粒度特征。沉积物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峰态等粒度参数的变化显示出A2 3孔的沉积层序以 4 0 0cm为界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各参数稳定,代表了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的沉积环境;上段则波动较大,小规模浊流沉积频繁发育,暗示了不稳定的沉积环境。浊流层内粗粒与细粒组分含量及粒度分布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通过分析A2 3孔陆源沉积层序的各沉积参数特征,认为冲绳海槽南部的沉积环境和动力在时间尺度上有较大的变化,东海陆架物质向南部海槽的输运可能是以峡谷为通道的重力作用引起的床底沉积作用为主。另外,对陆源碎屑和全样粒度结果的对比,显示了前处理方法对于海洋沉积物粒度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6.
分析了多光谱、卫星测高和成像雷达3种数据的几何定位精度、水深反演有效范围和灵敏度等特性,利用TM、SPOT和SAR数据,研究其水深反演精度和同一性,由此确定了水深综合编图的原则。采用加权平均的数据融合技术,探讨了编制理想综合图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支架与围岩关系的研究,分析了支架与顶板的相互作用机理,得出支架支护阻力与端面顶板下沉量p–△ld具有类双曲线关系,这种类双曲线关系是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端面顶板稳定性控制的基础。根据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的开采特点提出了端面顶板监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开发建立了在线监测体系,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8.
结构参数未知条件下的地震动反演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本文运用复合反演的观点研究结构参数未知条件下的地震动反演问题。根据地震作用的力学特性,将其具体化为估计输入的修正条件,文中给出了一类反演算法。理论分析及算例表明,该算法具有稳定的收敛特性以及良好的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29.
应用应力调制图像法对辽宁地区1970年以来的21次ML≥5.0地震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有18次地震的震前出现了S值异常单元,虚报地震11次,漏报3次,R值评分0.58。  相似文献   
30.
文章讨论了国内外用于密度计法颗粒分析用量筒的计量标准的规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