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4篇
地球科学   6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3—2008年新疆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2003—2008年新疆74次MS≥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该期间震源机制反映出的新疆区域应力场特征,并结合1990—2008年的地震活动图像和区域应力场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1990—2003年与2004—2008年新疆MS≥5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图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震源机制得到的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NNW向,与新疆近SN向的背景应力场和作者前期给出的NNE向结果略有差异,反映出不同时期新疆大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特点;中强地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P轴仰角的大小变化与新疆地震活动的强弱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22.
2003年伽师6.8级地震序列特征和震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位于1997-1998年新疆伽师9次6级地震分布区域的东南端,2003年2月24日又发生6.8级地震。结合伽师6.8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结果,对该地震序列的基本特征和震源区应力降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8级地震断层是在北西向的区域应力场挤压作用下产生的倾滑逆断层,震源以单侧破裂为主,破裂方向与极震区走向,以及北西向的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震前震源区应力显著增强,震后应力释放较为彻底。中强余震震源机制解与主震有明显差异,表现出震源区应力场处于不稳定的调整阶段,余震震源机制的差异为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 8.1地震前的缓慢地震事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8.1地震前发生了缓慢运动事件,新疆地震台网记录分析结果表明,这次事件在大震前3.5天开始出现,长周期前驱波持续约47小时,波列呈现规则的正弦波形,视周期约为8.8秒。笔者认为,该慢地震事件是M8.1大震前中昆仑断裂临震预滑动引起的。事实表明,慢地震的观测与研究对深入了解断层失稳过程和实现地震短临预报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显示了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4.
天山地区中强地震预报判据及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新疆6级地震成组活动与7级地震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结合天山地区不同构造环境,开展中强地震孕育阶段不同区域地震活动图像演化和强震短期前兆异常综合特征研究,在总结天山地区中短期异常特征及预报判据基础上,提出中短期阶段预报方案。预报方案:①时间预测。南天山在地震平静背景下,局部地区出现较明显的地震增强现象;北天山3~4级地震出现增强-平静-显著地震过程;大范围前兆观测出现同步异常变化等。②地点预测。地震活动增强区、空区周围、条带端部或空段、显著事件周围,定点前兆短期异常相对集中区域等,可做为地震发生的预测地点。③强度预测。预测区周围历史地震强度、新疆5级地震平静持续时间、震前地震活动强度等可做为强度预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
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北天山地区历史上24次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及应力场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断错性质主要以倾滑逆断层为主.多数地震的主破裂面为NW向.与其附近地震构造走向基本一致.主压应力P轴方位近NS向,倾角较小;主张应力T轴倾角较大,显示出区域应力场主要受近NS向水平挤压作用.最大主应力方向从东到西呈现出NNE-Ns-NW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26.
1991~2002年新疆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高国英  温和平  聂晓红 《地震》2005,25(1):81-87
系统给出了1991~2002年新疆44次中强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结果认为:这一时段新疆主要受NNE向水平挤压应力制约,但还存在较为明显的NW向应力分布,此结果与新疆近SN向的背景应力场有一些差异。近期中强震震源断层具有多样性,表明新疆构造运动的复杂性;不同时期主压应力P轴仰角的变化,与新疆地震活动的强弱交替相关,显示出区域应力场的增强和恢复过程。多种分析结果表明,自1995年开始新疆区域应力场状态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7.
2006年11月23日新疆北天山乌苏5.1级地震发生在2006年度新疆划定的5~6级地震危险区内。为此对该次地震前的中强震活动背景、局部应力场以及地震前后的小震活动变化和前兆异常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北天山地区未来1年的中强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5.1级地震前后,北天山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多数前兆观测资料震前无突出短临异常,震后趋势异常没有恢复,因此,北天山西段地区可能仍处于中强地震的中期孕震阶段。  相似文献   
28.
新疆在连续3年没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背景下,2008年分别发生3月21日于田7.3级、10月5日乌恰6.9级以及2次5级地震.为了正确把握未来几年新疆地震活动状态和震情发展趋势,针对新疆境内6.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非均一性和新疆地震成组性活动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结合乌恰6.9级地震较深入分析了乌恰及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层次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乌恰6.9级地震发生后的未来几年新疆大区域范围处于7级左右地震的相对平静时段,未来2年或3年新疆仍处在6级地震成组活跃时段中,乌恰6.9级地震的发生预示着乌恰及周围地区将进入新一轮的中强震活跃时段.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1902年8月22日新疆阿图什81/4级大震的序列及大震前后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0.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县发生Ms6.8地震,震中烈度为Ⅷ度(境外),我国境内最高烈度为Ⅶ度,灾区强震台网中吉根乡强震台记录水平加速度为141gal。地震存我国境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未对公路、桥梁、通信、输电等生命线工程造成严重破坏,仅造成个别民宅倒塌,部分民宅、棚圈及校舍、卫生院等部分公房遭破坏。按照地震现场工作标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统计计算,得出本次地震在我国境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6728.40万元,恢复重建的经费需要17872.01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